辽宁自贸区金融改革的路径突破

2016年11月28日 14:05   来源:金融时报   

  日前,党中央、国务院决定再新设7个自贸区,标志着自贸区建设进入了试点探索新阶段。中央赋予辽宁自贸区的战略任务是落实中央关于加快市场取向体制机制改革、推动结构调整的要求,着力提升东北老工业基地发展整体竞争力和打造对外开放水平的新引擎。作为对经济全局最具冲击力和颠覆性影响的一项改革,自贸区的金融改革与创新,决定着自贸区实体经济改革能走多远,同时也受到自贸区实体经济活动的推动和影响,这就必须突破传统的逻辑与路径,结合战略定位和辖区实际,全面实施金融改革与制度创新。

  金融的实践逻辑

  当前我国宏观经济运行突出表现为结构性问题,矛盾的主要方面在供给侧。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我国今后一段时间经济工作的中心任务,也为金融改革与发展指明了方向。金融部门可以通过资本配置功能提高不同产业间的资本供给水平和配置效率,实现产业结构的调整优化。具体来说,一是根据盈利原则进行的投资活动必然促进市场资源向优势产业流动,最终促使产业结构的优化。二是借助资本市场尤其是风险投资资本市场能较好地解决知识产权的价值和企业资产价值的市场评价、股权的可交易性、投资风险的分散等问题,不仅为高新技术产业提供资本,而且推动技术创新渗透到相关产业,从而带动整个产业结构的调整。三是金融系统通过信息揭示功能,能够对投资项目进行有效的甄别和评估,从而发现最有价值的行业,这是金融优化资本配置、促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前提条件。四是金融既可以在短期需求调控中发挥作用,通过金融体系创造货币、扩大货币供应量,促进消费、投资和出口增加,刺激经济增长;也是长期结构调整和供给侧管理的关键环节,健全的金融体系有助于增加资本供给、提高全要素生产率,促进产业结构升级调整,进而提高潜在经济增长率。

  善用金融逻辑实现路径突破

  (一)善用金融资本的逻辑,深化区域金融化的程度。资本的逻辑告诫我们,效用决定价值,交换创造财富。遵循这样的逻辑,应加快自贸区金融化的深度,把资源、财富变成资本,将任何可能产生未来收益增值的财富转化为金融产品。一是扩展金融化商品和生产资料范围,除存款、债券、保险、股票、基金、期货与期权、房产、股权、贵金属等传统产品,也可以探索选择林权、碳排放权、水权、集体土地使用权流转、海域使用权、碳排放权、排污权、知识产权、艺术品以及其他保值的商品。二是畅通资产转化渠道,除借助全国性证券交易所、期货交易所、银行间市场等,应积极支持区域资产交易所、权益交易所、大宗商品现货交易市场、股权交易所、文博交易所、黄金交易平台等建设。三是支持与金融相关的会计审计、法律服务、资产评估、投资咨询、资信服务、资金和保险经纪等专业服务机构规范发展。鼓励发展金融数据处理、金融软件开发、客户服务等服务外包。支持金融专业服务机构创新经营模式和服务业态,开展多元化经营。鼓励有条件的金融专业服务机构向规模化、国际化发展。四是善用负债,在政府财政收支实现动态平衡的前提下,对于能增强区域发展、能改善环境并带来巨大综合效益的项目,通过发行市政债、项目收益债券等举债提前建设。五是善于运用金融手段解决弱势群体的资金需求,对服务于弱势群体的金融机构实行减免税费的优惠政策。

  (二)善用金融市场的逻辑,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金融市场的逻辑提醒我们,市场是配置资源最有效的形式。市场决定资源配置是市场经济的一般规律,市场经济本质上就是市场决定资源配置的经济。金融市场发掘各种资源的未来价值,给任何经济主体在现在价值(货币)与未来价值之间权衡的机会,这本身就是一个资源配置的过程。要发挥好配置金融资源的作用,可以从市场拓展、市场产品、市场主体等方面健全完善金融市场。一要实现国内、国际两个市场资源的有机结合,进一步突破或放宽政策限制,通过发展离岸金融、跨境授信、跨境并购大力支持企业“走出去”;加大国内金融市场开放力度,吸引更多的境外投资主体和资金参与。二要实现本外币业务与投融资、贸易业务的融合发展,进一步丰富和扩展市场主体业务品种,重点发展资产证券化产品,最大限度地激发市场生机与活力。

  (三)善用金融创新的逻辑,进一步鼓励自发的金融创新。金融创新的逻辑启示我们,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发展动力决定发展速度、效能、可持续性。传统逻辑思维要求金融改革是串联的,自贸区金融创新则是点上突破和多层次同步联动进行。面对跨业、跨市场、跨境等金融需求,自贸区金融创新应始终坚持“市场化、国际化和多元化”的改革方向,积极呼应市场诉求和主动对接国际通行规则,促进金融体系的超前发展,发挥对经济增长的先导作用。在政策层面,人民币国际化、资本项目可兑换持续推进,下一阶段创新的重点应集中在个人跨境双向投资、银证保对内对外开放、面向国际的金融市场交易平台建设、离岸业务等方面。在产品和服务层面,综合运用跨境债券、跨境资产转让、国际银团贷款、海外并购贷款等持续提升资金供给能力;围绕跨境资产管理和财富管理,在跨境结算汇兑、全球现金管理、跨境理财、跨境同业存单等开展创新。在支持特色产业方面,打造港航物流金融服务体系,围绕港口、航运、船舶、物流等发展财务公司、投融资控股集团、财产保险、产业基金、融资租赁、商业保理、小额贷款与再贷款、担保与再担保、供应链金融管理等专门机构;支持大连商品交易所启动国际业务板块,进一步便利境外投资者参与期货交易;创新科技金融模式,广泛吸收资本,建立风险投资基金、桥基金等;鼓励创新投贷联动模式,鼓励银行在银投合作、风险分担和潜在损失抵补等方面创新突破。

  (四)善用金融风险的逻辑,推进金融管理体制改革。金融风险的逻辑揭示,金融在创造分散风险工具,让不同偏好的主体在风险与收益间权衡的同时,也会引发系统性风险。自贸区是金融改革开放重要的突破口和试验区,但绝不是自留地和空白区,在逻辑层面上需要金融管理能力的提高和强化而不是减少或弱化。一是前瞻探索审慎管理基础上的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管理模式,善用“金融审慎例外”原则,从国家安全、宏观审慎、货币政策等角度研究和明确金融开放的底线。二是统筹协调宏观审慎管理和微观审慎管理,将关注单体金融机构风险拓展到关注系统性风险,将单一市场管理拓展到跨市场联动管理,将顺周期监管调整为逆周期监管。三是完善经济周期识别和系统性金融风险监测体系,关注经济波动对金融体系的冲击,常态化开展稳健性评估,监测政府融资平台、房地产市场、产能过剩行业、单一重点机构等造成的区域性风险。四是加快建立高效的信息共享和政策协调机制,下放制定自贸区金融改革政策的管理权限以及扩大金融改革试点的决定权限;明确各金融管理部门获取和提供宏观审慎共享信息的权利和义务;完善各金融管理部门间政策协调机制以及宏观审慎政策与其他宏观经济政策的协调机制,形成政策合力。作者:寇楠

(责任编辑:魏敏)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