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三角外贸冷与热折射了什么?

2016年12月07日 14:54   来源:新华社   

  世界经济下行分化,全球贸易进一步萎缩,给中国企业出口带来严峻挑战。长三角作为我国外贸的风向标,在2016年出现了哪些冷与热的新变化?

  从上海、江苏、浙江的港口和海外数据看,尽管长三角外贸进出口形势整体低迷,但表现出“优进优出”的积极变化,高新技术产品进出口两旺、一般贸易表现好于加工贸易,呈现震荡向好的态势。

  在全球第一大港上海港,进入第四季度以来,集装箱和干散货吞吐量都呈现较大幅度的上升,迎来了传统旺季。1-10月份,仅上海国际港务集团集装箱吞吐量接近3100万标箱,同比增长1.3%。尽管干散货吞吐量呈现下滑,但较去年同期已经有所回暖。

  从具体货种看,高新技术产品呈现出进出口两旺的态势。杭州海关发布数据显示,今年前三季度,浙江省高新技术产品进出口两旺,出口810.3亿元,增长8.7%,进口381.4亿元,增长11.1%,优于浙江省进出口整体水平。太阳能电池出口增长23.4%,集成电路进口增长13.8%,表现尤为显眼。

  同样的情况也出现在江苏。得益于较为完善的基础建设、制造体系和强大的制造能力,江苏企业在加快“走出去”和推进国际产能合作中带动了装备制造和高附加值产品的出口,如出口电气设备增长4.8%、医疗仪器及器械出口增长3.3%、机械制造设备出口增长0.4%。

  一般贸易好于加工贸易成为今年外贸进出口的新动向。今年前三季度,江苏省一般贸易方式进出口11661.1亿元,增长6.1%,占同期进出口总值的47.8%。

  江苏省社科院世界经济研究所所长张远鹏等专家认为,一般贸易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高于加工贸易。加工贸易在促进就业、培养熟练工人和拉动GDP增长等方面有重要作用,但属于“打工经济”,缺乏品牌,设计、研发等环节也相对较少,主要靠劳动力成本优势。一般贸易则是自己当老板,产业链长,从设计、生产到销售,产品增值率较高,还往往包含知识产权。

  此外,浙江省跨境电子商务B2C方式出口33.6亿元,增长1.1倍,拉动浙江省出口增长0.14个百分点。

  上海市政府参事室主任、上海WTO事务咨询中心总裁王新奎认为,经济全球化处于重要调整期,全球贸易量的增加将不再显著,甚至会萎缩,但全球生产布局将出现调整,国际竞争将转向价值链竞争。

  在全球货物贸易量增长乏力的情况下,长三角外贸的“含金量”在提升,表明企业在转型升级的过程中取得了成效。

  然而,世界经济下行压力仍将持续,尤其是贸易保护主义抬头将形成新的贸易壁垒。世界贸易组织9月27日发布的最新贸易展望报告,将2016年全球货物贸易增速由4月份预测的2.8%下调至1.7%,这是国际金融危机以来的最低预测。

  中远海运集团董事长许立荣认为,全球贸易处于非常复杂的变化中,总体而言,全球经济2017年总体增长大概在3.4%,会好于今年的3.1%。同时,我国宏观经济明年可能会有所减弱,但总体稳中求进的态势不可能改变。新华社记者贾远琨 刘巍巍 商意盈

(责任编辑:魏敏)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