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媒关注大陆培育海水稻:技术若成功可养活2亿人

2016年12月15日 14:17   来源:参考消息网   

  台媒关注大陆培育海水稻:技术若成功将可养活2亿人

  责任编辑:贾元熙

  核心提示:中国科学院院士张启发说:“海水稻的最大的意义和价值在于耐盐碱,实现盐碱地上种植,将水稻种植带予以扩充,是了不得的贡献。”大陆盐碱地面积将近15亿亩,仅用2亿亩计算,一年就足以增加5000万吨产量。

  参考消息网12月15日报道 台媒称,大陆发展海水稻,继今年10月在山东成立培育中心后,12月又在内陆的武汉成立海稻技术研究院,若是这项技术成功,估算一年稻米产量至少可增加5000万公吨,足以养活2亿人。

  据台湾中时电子报网站12月15日报道,大陆研究海水稻已有一段时间,驯化了30年,海水稻发现人陈日胜已将亩产从50公斤提升到150公斤。大陆一亩大约台坪200坪,15亩等于台湾的一甲地,而台湾一甲地的平均稻产在5500公斤至6500公斤左右。也就是说,海水稻产能现在仅达一般稻种的一半不到。

  报道称,陈日胜是在家乡的海边发现了耐盐碱性强、抗病性强、生命力强的野生海水稻。自1986年起开始对这一品种进行育种研究,1993年起到全国各地试种。

  湖北省并不靠海,不需要抗盐碱性的水稻种,但省农业厅总农艺师邓干生指出,海水稻被海水淹了三四天,叶子都还是青的,湖北的水稻需要海水稻中的抗涝基因,这对南方常发生水灾的地区具有极大意义。

  中国科学院院士张启发说:“海水稻的最大的意义和价值在于耐盐碱,实现盐碱地上种植,将水稻种植带予以扩充,是了不得的贡献。”大陆盐碱地面积将近15亿亩,仅用2亿亩计算,一年就足以增加5000万吨产量。

  杂交水稻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武汉大学教授朱英国认为,如果将海水稻和现有的“红莲”系稻种结合实现杂交优势,未来大量沿海滩涂和内陆盐碱地都有可能能变成粮食生产基地,突破大陆18亿亩有限的耕地资源约束。

  报道称,来自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李新明教授汇报了海水稻全基因组测序、遗传进化等系统分子生物学研究情况。长江大学等院校专家则说明了海水稻耐盐碱阈值探讨、耐盐碱机理研究、盐碱地改良效果研究情况等。

  武汉海稻生物技术研究院成立,与青岛胶州湾培育中心最大的不同,在于引进专家与企业共同合作,提早进入商用领域。

  报道称,1986年广东湛江进行红树林调查时,于遂溪县沿海滩涂地发现能耐海水的野生稻品种。湛江种植专业合作社主任陈日胜收集了522颗种子,繁育30年,培育出耐盐碱度高的水稻。今年正式被命名为海稻86,希望未来达到亩产200-300公斤的目标。

  大陆在今年10月,于山东胶州湾设立30亩海水稻育种基地,由知名杂交稻专家袁隆平主持,评估能在3年内达成海稻产业化。大陆尚有近15亿亩盐碱地,估算有2亿亩具备种植海水稻潜力。

(责任编辑:杨淼)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