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地方经济首页 > 即时新闻 > 正文
中经搜索

校园欺凌:围殴逼跪扇耳光都用上了

2016年12月20日 11:14   来源:广州日报   崔宁宁

  广州日报讯 (记者崔宁宁)近日,一段校园欺凌视频在网上热传,一名学生被几个同学围起来拳打脚踢,甚至被逼下跪、扇自己耳光。被打少年称,自己被围殴是因为其举报打人者收“保护费”。涉事学校回应,打人者不止本校学生,还有外校学生参与,学校对此欺凌事件负有责任,接下来将重点安抚被打学生和做心理疏导,并进一步跟进警方调查。

  12岁少年被围殴自扇耳光

  “别挡镜头,开始啦,刚才没拍到,继续。”这两天一段时长1分46秒的视频在网上流传,视频显示的是一名少年被一群学生围殴的场面,画面看起来令人触目惊心。视频开始时,一个外着校服、里穿蓝色帽衫的学生被一群同样穿校服的学生围在中间,一人拿着手机在拍摄,突然学生背后的一个男生对着他飞起就是一脚,被打学生当即倒地,随即5名围观学生冲上前对着倒地学生一顿拳打脚踢达半分钟,这时拍摄者说“刚才没拍到,继续。”接着被打学生又被人接连狠踢几脚,被打学生手护着头部,不时发出呻吟声。

  就这样被殴打一分钟后,被打学生被逼到墙边,这时一名打人者说“跪下道歉”。被打学生只好跪下,打人者又要求被打学生扇自己耳光,而在其扇自己耳光的期间,又有一左一右两名学生飞脚狠踹其头部。

  记者了解到,被打的学生小谢目前在龙华新区大浪街道爱义学校就读七年级,平时喜欢打篮球,而被打事情的起因竟然是,他向学校领导举报了高年级同学向七年级同学收取保护费的事情。

  父母:打人者“太残暴”“没人性”

  “非常的残暴,非常的没人性。”看到自己的孩子被打成这样,小谢的母亲黄女士直斥打人者残暴,更让黄女士寒心的是,孩子被打期间周边的人非常冷漠,打人者竟然一边拍照一边录视频,把她的孩子虐成这样。

  记者在龙华新区见到被打学生小谢,已经卧床几天的小谢谈起上周发生的事情还感到恐惧和后怕。

  “16日那天放学出校门后,几个人就抓着我,他们用脚踹我头,还有踹肚子踹背什么的,最后让我跪下,让我自己扇自己耳光”,躺在床上的小谢左眼眉梢上有一道紫色的伤痕。

  在交谈中记者了解到,小谢一家来自惠来,目前在龙华大浪开便利店。16日晚6时多,儿子放学回家后,父亲看到儿子头上身上衣服上全是被人踹的脚印。

  谢先生说,看到孩子身上脏兮兮的,脸上还有伤,就问儿子怎么回事。孩子却说是自己“踢球擦破脸皮”。孩子这样说,谢先生还是不放心,在父母的一再追问下,小谢松了口、说是被同学打了,至于为何不愿说,是因为小谢被同学威胁“不准告诉家长,说了还要继续打”。

  被打因举报他人收“保护费”?

  在孩子被打的当晚,谢先生通过儿子的QQ联系到了几个打人学生,并约对方出来见面,可一见到小谢的家长,对方就不承认了,谢先生当即报警。

  随后,在派出所的介入下,谢先生与打人学生家长协商解决。根据调解结果,纠集打人的学生家长黄某某向谢先生赔偿1万元,双方达成谅解。

  调解过后,谢先生一直以为孩子被打只是同学之间推搡,但到次日,亲戚传给谢先生一段视频,让他顿时懵了。

  在黄女士的眼中,儿子性格内向,一般不会主动惹是生非,怎么会被人打成这样?小谢说,被打是因为他向学校举报他人收“保护费”。“他们向有钱的学生收50元、100元,没钱的就收5元、10元”,小谢说,打人者是九年级学生,他们向自己所在的七年级学生收“保护费”,他就向学校反映,而当学校开始调查后,他就被人围殴报复。

  龙华教育局:依法依规处理绝不护短

  昨日,龙华教育局在其官方微信公众号上发表了《关于爱义学校学生被打事件的情况通报》。通报称,12月16日17时许,龙华新区一民办学校大浪爱义学校七年级某班小谢同学(12周岁)放学后,在水围新村被一群学生殴打。打人者中有本校及外校学生共计8人,其中年龄最大者15周岁,最小者13周岁。当晚,在公安、教育等部门共同努力下,涉事双方家长已经达成初步协议,并签订了和解协议书。打人学生及监护人对被打学生进行当面赔礼道歉并赔付一切医药费用和损失。

  针对该起欺凌事件,公安分局、教育局、学校在第一时间介入处理。目前已安排小谢同学到医院进行了全面的身体检查,并安排心理健康老师及班主任老师对小谢同学及其家长进行安抚及心理辅导。龙华新区教育局的专项小组19日进驻学校,指导学校进一步做好该事件的善后工作。针对打人事件,辖区派出所正在进行调查,龙华教育局将“依法依规对相关责任人进行处理,绝不护短”。

  本文配图为视频截图

(责任编辑:宋雅静)

分享到: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精彩图片
关于经济日报社关于中国经济网网站大事记网站诚聘版权声明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广告服务友情链接纠错邮箱
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北京市鑫诺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法律顾问:北京刚平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8)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备1803655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7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