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环保局最新披露的数据显示:已经有价值760亿元的项目,被重庆拒之门外。原因都一样:环评没过。
“环保一票否决,让我们的工作从招商引资变成了聚商选资。怎么选?靠的就是绿色‘门槛’。”重庆市长寿经济技术开发区管理委员会办公室副主任李发平说,这道“门槛”,以规划环评和区域环评为总纲,丝毫不讲情面。甚至长寿本地的一家老资格国企,都在这道“门槛”上碰得灰头土脸。
作为长江边的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又被划定为城市发展新区,长寿人对于如何实践“对长江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体会尤其深刻。凡是水污染治理难度大、环境风险高的项目,环评通通一票否决。距离长江太近的化工企业、环境污染太大的企业,该搬则搬、该改则改、该关则关。干了快30年环保工作的长寿经开区环保局局长唐雅江还发现,近年来园区产量产能上升了,污水排放量却下降了。“有工艺提升的关系,但主要还是产业转型升级、发展循环经济的功劳。”唐雅江说。
不只是长寿,在重庆城市核心区,重庆钢铁等191家污染企业完成搬迁,256家污染企业被淘汰关闭。在渝东北三峡库区,约1400家工业企业进行了结构调整,重点工业企业建成水污染防治设施1700余套。重庆产业结构不断优化的同时,污染物排放总量持续下降。
推进长江大保护是目的,筑牢长江上游生态屏障是责任,重庆牢牢守住生态底线,改革不断深化。
考核的指挥棒变了。重庆将全市划分为五大功能区域,实施差异化环境考核,充分发挥绿色考核作用。在都市功能核心区、都市功能拓展区和城市发展新区,生态环保考核和经济发展考核并重,在渝东北生态涵养发展区和渝东南生态保护发展区,GDP考核权重低于生态环保。在渝东北三峡库区,环境保护资金投入、财政转移支付和生态补偿力度进一步加大。
改革的步子落实了。一品河、梁滩河等20条次级河流,实施了流域综合整治。重庆主城区56个湖库整治,被纳入市委市政府民生实事强力推进,一个个臭水潭,变身水清岸绿的湿地公园。通过PPP模式,重庆在乡镇污水治理方面获得金融机构授信200亿元,实现乡镇污水处理设施投资集约化、建设规范化、运营专业化。环保股权投资基金投资5个项目,金额超5000万元,储备项目规模达50亿元。
长江水更清了。通过实施碧水行动,重庆累计投入资金800多亿元,保障了三峡库区水环境安全。重庆城市生活污水处理率达到91%,城市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99%。目前,三峡库区水质为优。
长江两岸更绿了。重庆划定红线保护区域3万多平方公里,占全市面积的37.3%。目前,重庆林地面积6551万亩、森林面积5562万亩。森林覆盖率达到了45%,三峡库区森林覆盖率也提高到49%。
在重庆云阳长江林场眺望,两岸青山绿意盎然,两山之间长江碧波荡漾。70岁的退休老场长吴大德常来江边看看树、望望水,“能把这样的长江留给后人,我们几十年的辛苦就没白费。”
(责任编辑:魏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