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发挥自贸区优势 服务京津冀协同发展享"红利"

2017年02月24日 10:16   来源:今晚报   

  京津冀区域通关一体化、进口商品直营进京、保税展示交易拓展三地、为企业“走出去”搭建高水平服务平台……作为我国北方唯一的自贸试验区,天津自贸试验区承载着为国家试制度、为地方谋发展的重任,同时围绕建设京津冀协同发展高水平对外开放平台的定位,利用其政策平台优势,推出服务京津冀协同发展系列举措,服务京津冀协同发展,让三地越来越多的企业、市民,享受到自贸区与京津冀协同发展带来的“红利”。

  前不久,河北航空与在天津自贸试验区内注册的北京建信融资租赁公司签订了一份价值5000多万美元的波音737飞机租赁合同。利用天津自贸区平台整合北京资本,服务河北航空市场,一架飞机架起了三地合作。这是天津自贸试验区服务京津冀协同发展的一个缩影。

  “这笔交易涉及京津冀三地的海关、检验检疫、金融机构等部门,以前仅办理手续就需要两个月、往返两地十多次。如今,通过海关异地申报、全流程代理服务,不到一周就可以将飞机交付运营。”天津东疆保税港区海关相关负责人表示,“我们将天津海关内部的联动监管扩展到北京、河北,利用海关内部的综合业务管理平台,实现一地申报,就可以完成。”

  京津冀区域通关一体化施行以来,吸引了大批京冀企业在津通过一体化模式通关。天津海关相关负责人表示,2016年天津关区共申报一体化报关单239.8万票,区域通关一体化报关单比例不断增加。京津冀区域通关一体化不仅降低了通关成本,更节省了时间。“天津企业通过首都机场进出口货物的通关时间节约8小时,途中运费降低30%;京冀企业通过天津海港口岸进出口货物通关时间缩短3天,成本减少近30%。”这些实实在在的数据,就是以改革推动协同为三地带来的实惠。

  据了解,本市积极推进自贸试验区服务辐射京津冀,制定实施了《天津自贸试验区服务京津冀协同发展工作方案》,包括负面清单以外领域外商投资企业设立及变更审批改革、依托电子口岸公共平台建设国际贸易单一窗口、海关企业进出口信用信息公示制度等多项经验已向京津冀及全国推广。2016年10月,又筛选出政府服务和监管创新、投资管理、贸易便利化、金融开放创新等4个方面共56项改革试点经验拟向京津冀地区和全国复制推广。

  本市还发挥自贸区优势,促进京津冀金融服务和监管一体化发展。目前,人民银行发布的《关于金融支持中国(天津)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的指导意见》中21条54项核心政策已在自贸试验区落地70%,其中,关于外债宏观审慎监管、A类企业货物贸易收入不入待核查账户、外债资金意愿结汇3项政策已在京津冀地区和全国范围内推广。在京津冀地区设立进口商品直营中心21家,使京津冀地区消费者充分享受自贸试验区带来的实惠。设立服务京津冀的跨境电商公共服务平台,与海关总署全国版系统实现成功对接,京津冀电子商务企业可通过平台开展相关业务。

  天津自贸试验区管委会专职副主任蒋光建表示,下一步,天津自贸试验区将紧紧围绕建设京津冀协同发展高水平对外开放平台的定位,继续深入实施《天津自贸试验区服务京津冀协同发展工作方案》,推动自贸试验区通过制度创新更好服务京津冀协同发展。进一步完善服务京津冀协同发展工作机制,推动三省市制度创新经验共享共用;发挥天津港海上航线和过境班列国际运输通道优势,探索建立多式联运体系,推动京津冀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经贸往来,促进通关服务和口岸物流一体化;支持京津冀地区金融机构在自贸试验区开展跨区域金融协同创新和合作,促进金融创新运营服务一体化。

(责任编辑:石兰兰)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