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商事制度改革实施3年 门槛低了手续少了创业多了

2017年03月02日 15:54   来源:安徽日报   

  到今年3月1日,商事制度改革在我省已实施了3年。 3年来,我省各类市场主体快速增长,增幅均高于全国水平,平均每月有5万多个市场主体诞生,极大激发了市场活力和社会创造力。

  市场主体快速增长,34岁以下创业者增多

  早春时节,乍暖还寒。 2月28日下午,项智鑫来到天长市政务服务中心市场监督管理窗口,办理企业登记业务。如果是以前,他需要跑多个部门,而在“五证合一”以后,花了不到1小时就办完了所有手续。 “原以为还要来回折腾几次,哪知道这么快就办好了。 ”他对于商事制度改革带来的便利深有感触。

  像项智鑫所在的公司一样,商事制度改革3年来,我省每天都有企业享受到多项改革举措带来的政策红利,市场准入环境更加宽松。数据显示,到2016年底,全省实有市场主体超过325万户,较2013年增长51.66%;注册资金67968.1亿元,较2013年底增长94.23%。其中,去年新登记各类市场主体61.94万户,是2013年的1.48倍。

  “商事制度改革极大激发了百姓经商兴业的热情,投资开办各类市场主体的人数明显增多。 ”据省工商局企业注册局副局长戴文通介绍,2016年,在全省新办市场主体中,创业人数有354956位,比上年增长了27.36%,比改革前的2013年增长了130.56%。 “改革以来,更多的年轻人选择自主创业,2016年新增投资群体平均年龄为42岁,比2013年的45岁降低了3岁。其中,34岁以下的年轻投资群体占比逐年提升,在新增投资者中占比达到30%,比2011年提升了17个百分点。 ”

  本省创业资本增多。据省工商局发布的《商事制度改革以来全省市场主体发展情况分析》显示,2014—2016年,在新登记市场主体中,来自本省的投资资金达11389.17亿元,占比83%,比2011—2013年上涨1个百分点。江苏、浙江、上海、河南、山东5省市,成为投资我省的省外资金主要来源地,这些省外投资主要偏向黄山、宣城、芜湖和马鞍山等地区。 据戴文通介绍,新增投资群体中的年轻人多选择在合肥、芜湖、阜阳、安庆等市发展,尤其是合肥,吸引年轻人投资最多,投资额达1029.8亿元。 “绝大多数选择容易经营的批发和零售业,去年34岁以下的年轻人在这一行业投资额为602.4亿元。也有相当一部分年轻人选择租赁和商务服务业、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信息传输与软件信息化等技术较强的行业。 ”

  营商环境不断优化,小微企数量稳步增长

  小微企业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发展小微企业是扩大就业、实现富民的重要渠道,是激发全社会创新潜能和创业活力的重要途径。

  自2014年3月我省启动商事制度改革以来,全省小微企业数量稳步增长,截至2016年底,我省有小微企业296.44万户,较2013年增长74.3%。其中,企业679334户,比2013年增长106.71%,占全省小微企业的比重为20.84%;个体户2285022户,比2013年增长66.54%。3年间,全省实有小微企业数同比增幅分别为19.8%、19.72%和21.54%。

  当前,小微企业仍是我省市场主体的绝对主角,但在全省市场主体总量的占比在逐年下降,从2014年到2016年,占比分别为92.52%、91.92%和90.92%。“这从一个方面反映出在改革红利的支撑下,市场营商环境不断优化,规模以上企业在逐渐增加,实力不断增强。 ”省经济研究院宏观部主任胡功杰表示。

  小微企业蓬勃发展是商事制度改革的必然结果。胡功杰认为,近年来,我省先后实行工商登记注册便利化、“先照后证”改革、推行电子营业执照、简化住所登记手续等一系列措施,与国家创业创新政策形成叠加效应,促使全社会形成新一轮投资创业热潮。 “而商务秘书、电商集群注册、闲置资源可登记为众创空间等创新举措,促进了新业态、新经营模式的发展,进一步改善了营商环境,为小微企业繁荣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 ” 目前,小微企业的规模有所减少。数据显示,截至2016年底,我省小微企业户均资本规模131.21万元,比2013年减小了0.73%。其中,民营企业降幅较大,为11.23%。 “这充分显示出,商事制度改革以来,针对小微企业的政策社会知晓度还不够,小微企业‘生长容易、成长难’的问题比较突出,还需要从政策等多层面强化对小微企业的困难救助,更多地扶上马送一程。 ”省工商局负责人表示,工商部门将紧紧围绕市场主体发展,持续深化改革,优化经商兴业环境,进一步“放活管好服优”,促进企业快速成长。

  千人市场主体数量增长35%,现代服务业成投资创业热点

  千人市场主体数量,反映一个地区平均每一千人拥有市场主体的数量,直接体现了一个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和活跃程度。

  据《商事制度改革以来全省市场主体发展情况分析》显示,改革以来,我省千人市场主体数量快速提升,截至2016年底,全省千人市场主体数量11.82户,较2013年增长了35%。其中,合肥、马鞍山、芜湖、黄山和宣城5市的千人市场主体数量高于全省平均水平。

  “这离不开审批项目的精简、政府职能的转变。 ”省工商局有关负责人表示,2014年以来,我省以改革工商登记为切入点,通过工商系统的自我革命、主动放权,带动相关部门审批制度的改革,降低市场主体准入门槛,扫除妨碍创业创新的制度羁绊,切实为企业和群众减负松绑,最大限度激发老百姓经商兴业的积极性。目前,市场主体办理相关手续由原来的20多个工作日缩短到3个工作日以内,提交材料较改革前减少85%,群众满意度不断提高。据中国科协第三方评估,商事制度改革为GDP增长贡献了0.4个百分点,对缓解经济下行压力、就业压力,起到了有力的托底作用。

  通过商事制度改革,也为全省产业结构调整注入巨大活力。 2014年以来,在新增市场主体中,现代服务业等第三产业占比超过80%,成为投资创业的热点。第三产业在全省市场主体中的资本总额比重为67.21%,比2013年提升了7.59个百分点;第二产业占比27.32%,下降8.52个百分点;第一产业占比最低,为5.47%。 “目前,批发零售业,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住宿餐饮业,农林牧渔业,制造业5个行业的市场主体数量占比达到全省市场主体的86.26%。 ”戴文通说。 据分析,改革3年来,市场主体数量和投资总额比2013年改革前翻番的有农林牧渔业、住宿餐饮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教育文化体育和娱乐业6个行业。投资最多的是租赁与商务服务业,占市场主体注册资金总额的22.4%,超过制造业;注册资金增长最快的是卫生和社会工作业,达到799.9%,信息软件技术服务业也达到214.19%。

(责任编辑:石兰兰)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