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年前,首条中欧班列——“渝新欧”在重庆诞生,如今中欧班列共有17条,“渝新欧”作为开创者,成为中欧班列的重要品牌。
新华社记者 刘 潺摄
广西钦州保税港区规划总面积10平方公里,目前已建成11个码头泊位,开通15条国际集装箱航线,初步建成广西面向东盟的重要窗口和平台。
新华社记者 张爱林摄
中国援建的阿尔及尔歌剧院,属大型甲等剧场,能容纳1400名观众,是阿尔及尔条件最好的演出场所之一。
新华社发
“目睹了‘一带一路’的巨大成就,我希望我的国家可以很快参与到‘一带一路’中来。”在4月23日举行的“‘一带一路’青年创新与遗产论坛”闭幕式上,印度青年维吉对记者说,“ ‘一带一路’是与众不同的,这是一个谋求共赢,利人利己的国际倡议。”
如今,“一带一路”倡议已经获得世界的充分认可与支持。5月14日,“一带一路”高峰合作论坛将在北京召开,28个国家的国家元首以及政府首脑,110个国家的官员、学者、企业家、金融机构、媒体等各界人士以及来自61个国际组织的89名负责人和代表已确认出席论坛。作为中国为全球治理贡献的创新方案之一,“一带一路”为全球合作提供了一个新选择。
1、创新合作理念
“一带一路”是指“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这两条美丽的丝路,在陆地和海上延伸,串联亚洲、欧洲、非洲甚至美洲的上百个国家和地区,把世界紧密连接起来。与以往的国际方案不同,“共赢”是“一带一路”的核心理念。“一带一路”倡议,是中国为国际社会贡献的谋求互利共赢的新方案。
2013年9月,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哈萨克斯坦纳扎尔巴耶夫大学发表演讲,回顾了古丝绸之路的重要贡献,进而提出在当代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倡议。习近平说,为了使我们欧亚各国经济联系更加紧密、相互合作更加深入、发展空间更加广阔,我们可以用创新的合作模式,共同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
同年10月,习近平在印尼国会发表演讲时表示,东南亚地区自古以来就是“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枢纽,中国愿同东盟国家加强海上合作,使用好中国政府设立的中国—东盟海上合作基金,发展好海洋合作伙伴关系,共同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
“利益共同体”是“一带一路”倡议的关键词。习近平在博鳌亚洲论坛2015年年会上提出,“一带一路”建设“不是中国一家的独奏,而是沿线国家的合唱”。因此,“一带一路”战略不是中国的“独角戏”,是沿线国家及更多国家和地区共同参与的合作战略。建设“一带一路”需要取得相关国家的认同和支持,通过国家层面政策的对接,实现互联互通,共同参与,合作推进。
习近平指出,“一带一路”建设不是空洞的口号,而是看得见、摸得着的实际举措,将给地区国家带来实实在在的利益。中国作为驱动世界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通过共同建设“一带一路”,形成利益共同体,让沿线国家能够搭上中国经济发展的快车,分享中国经济发展的红利,从而推动本国和地区经济的发展,达到互利共赢、共同发展的目的。
“一带一路”倡议是连接“中国梦”和“亚洲梦”、“欧洲梦”、“非洲梦”的纽带,是实现沿线国家人民对美好生活共同追求的圆梦倡议。“一带一路”沿线是世界上经济发展水平差距最大、国家类型多样、多民族与多宗教聚集区域。这也决定了,实践“一带一路”,必须要在尊重各国文化、宗教和社会制度的基础上,谋求交流合作的契机。
习近平指出,“一带一路”是互利共赢之路。相关各国要打造互利共赢的“利益共同体”和共同发展繁荣的“命运共同体”。“一带一路”战略坚持共商、共建、共享原则,与沿线国家携手推动更大区域、更高水平、更深层次的大开放、大交流、大融合,合力打造平等互利、合作共赢、共同发展的大平台,是对国际合作理念与合作模式的重大创新。
2、创新实践路径
“一带一路”不仅在理念上有所创新,在具体建设中,也不断激发出各方面的创新实践。其中,金融创新颇具亮点。亚投行和丝路基金,便是“一带一路”金融创新的代表。
2014年12月,中国出资400亿美元成立丝路基金,通过以股权为主的多种市场化方式,为“一带一路”框架内的经贸合作和双边多边互联互通提供投融资支持,促进中国与沿线国家和地区共同发展、共同繁荣。
2015年12月,由中国发起的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正式宣告成立。它是首个由中国倡议设立的多边金融机构,也是由发展中国家倡议成立而吸收发达国家加入的高标准的国际金融机构,主要目的是为“一带一路”有关沿线国家的基础设施建设提供资金支持,促进经济合作。
“通过设立亚投行,动员更多资金支持域内基础设施建设和互联互通,将为亚洲经济增长注入强劲动力,也有利于形成周边国家与中国经济的良性互动。”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王义桅认为,“与此同时,亚投行还服务于南南合作和南北合作。亚投行成员国以发展中成员国为主体,同时包括一批发达成员国。这一独特优势使其能够成为推进南南合作和南北合作的桥梁与纽带,推动世界实现均衡发展。”
“一带一路”倡议全面推进,成就喜人。
以2016年为例,在国际市场需求持续低迷的情况下,在“一带一路”共建合作当中,中国与沿线国家经贸合作取得了可喜的成绩。2016年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进出口总额为6.3万亿元人民币,增长0.6%。其中出口3.8万亿元,增长0.7%;进口2.4万亿元,增长0.5%。在沿线国家新签对外承包工程合同为1260亿美元,增长36%。对沿线国家直接投资145亿美元,占中国对外投资总额的8.5%。
一批重大标志性项目建成投产或开工建设。中国与东盟完成了自贸区升级谈判,与其他一些国家的自贸区谈判也已经完成或在积极推动。中国与沿线国家的经济已经深度融合,中国企业已经在“一带一路”沿线20多个国家建设了56个经贸合作区,涉及多个领域,累计投资超过185亿美元,为东道国创造了近11亿美元的税收和18万个就业岗位。
“一带一路”的规模基本成型。据统计,2016年,“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经济总量为12万亿美元,约占全球经济总量的16%;“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对外贸易总额为71885.5亿美元,约占全球贸易总额的21.7%。
3、创新合作模式
“五通”是“一带一路”中最具代表性的合作模式创新,是习近平在提出“丝绸之路经济带”时提出的理念。他指出,为了使欧亚各国经济联系更加紧密、相互合作更加深入、发展空间更加广阔,我们可以用创新的合作模式,共同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以点带面,从线到片,逐步形成区域大合作。第一,加强政策沟通。第二,加强道路联通。第三,加强贸易畅通。第四,加强货币流通。第五,加强民心相通。
2015年3月28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外交部、商务部联合发布了《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为“五通”的具体落实,制定了细则。3年多来,在中国和有关国家的共同努力下,“一带一路”建设从无到有、由点及面,进度和成果超出预期。
在政策沟通方面,中国积极推进“一带一路”倡议与沿线国家的发展战略规划有效对接,达成了广泛合作共识。截至2016年年底,已有100多个国家表达了对共建“一带一路”倡议的支持和参与意愿,中国与有关国家和国际组织签署了近50份共建“一带一路”合作协议,涵盖互联互通、产能、投资、经贸、金融、科技、社会、人文、民生、海洋等合作领域。
在设施联通方面,中国发挥在基础设施及相关领域建设的优势,积极推进铁路、公路、港口、电力、通信等互联互通建设。一批铁路、公路、港口、原油和天然气管道、跨境陆路光缆、国际海缆项目建成投入使用,造福各国人民。
在贸易畅通方面,中国与相关国家经贸关系更加密切。在全球贸易持续低迷的背景下,2016年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货物贸易总额9478亿美元,占同期中国货物进出口总额的25.7%;服务进出口总额1222亿美元,在中国服务进出口总额中的比重比2015年提高3.4个百分点。
在资金融通方面,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及有关机构开展了多种形式的金融合作,推动金融机构和金融服务网络化布局,创新融资机制支持“一带一路”建设。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22个国家和地区签署了本币互换协议,总额达9822亿元人民币。
在民心相通方面,中国支持开展多层次、多领域的人文交流合作,推动文明互学互鉴和文化融合创新。中国每年向“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提供1万多个政府奖学金名额,与有关国家在科技、文化、旅游、卫生等领域达成广泛共识,为民间友好交往提供了便利和机遇。
随着“五通”的深入开展,越来越多的国家和人民,对“一带一路”的体会更加深刻,“一带一路”,是一条合作之路,更是一条希望之路。它强调在理解和尊重基础上的共赢,为构建国际新秩序提供了一个可行的方案。
(责任编辑:秦宇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