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地方经济首页 > 即时新闻 > 正文
中经搜索

江西为保护生态再出招 各类水库退出人工养殖

2017年06月08日 11:09   来源:中国江西网   金路遥

  禁止天然林商业性采伐、将所有自然湿地纳入保护范围、开展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生态保护补偿……6月7日,记者获悉,我省近日出台了关于健全生态保护补偿机制的实施意见,其中明确提出,到2018年,森林、湿地、水流、耕地四个重点领域的生态保护补偿试点示范取得阶段性进展,初步建立生态保护补偿政策法规、标准和制度保障体系框架。到2020年,四个重点领域的生态保护补偿实现全覆盖,基本建立符合我省省情的多元化生态保护补偿机制。

  禁止天然林商业性采伐

  实施意见提出,坚持“谁受益、谁补偿”的原则,探索建立多元化生态保护补偿机制,逐步扩大补偿范围,合理提高补偿标准,有效调动全社会参与生态环境保护的积极性,促进全省生态文明建设迈上新台阶。

  森林方面,完善生态公益林补偿标准及天然商品林管护补助标准动态调整机制。建立森林可持续管理制度。禁止天然林商业性采伐,积极争取国家停止天然林商业性采伐补助奖励资金。

  湿地方面,建立健全湿地(水库)生态系统保护、恢复与补偿制度。探索建立湿地生态系统损害鉴定评估办法和损害赔偿标准,探索以农作物和渔业受损、社区生态修复和环境整治、各类水库(人工湿地)退出人工养殖等为主要内容的湿地(水库)补偿模式。

  将生态保护补偿列入预算

  实施意见明确,将生态保护补偿列入各级政府预算,确保补偿资金及时足额发放。 同时,积极争取中央财政和中央预算内投资支持,多渠道筹措资金,加大生态保护补偿力度。鼓励受益地区与保护生态地区、流域下游与上游通过资金补助、产业转移、人才培训、共建园区等方式建立横向补偿关系。

  开展水源地生态保护补偿

  水流方面,推进河流源头区、重要生态治理区和重要湖库生态保护补偿。设立全省流域生态补偿专项预算资金,完善补偿资金增长机制,适时修订《江西省流域生态补偿办法》。开展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生态保护补偿,探索跨区域饮用水水源地生态补偿模式。

  耕地方面,探索建立耕地休养生息制度,落实国家以绿色生态为导向的农业补贴制度,从制约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点领域、关键环节入手,加快改革完善相关政策,对在重金属污染区、生态严重退化地区实施耕地休耕、轮作和调整种植结构的农业经营者予以适当的物质或现金补助,合理确定补助标准。

  优先在贫困地区开展补偿试点

  我省提出,结合生态保护补偿推进精准脱贫,加大对罗霄山集中连片特困地区、“五河一湖”及东江源头地区的生态补偿资金扶持力度,加大重点生态功能区转移支付力度,建立补偿资金与扶持贫困群众脱贫挂钩机制。优先在贫困地区开展生态保护补偿试点工作。

  文/江南都市报全媒体记者金路遥

(责任编辑:宋雅静)

分享到: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精彩图片
关于经济日报社关于中国经济网网站大事记网站诚聘版权声明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广告服务友情链接纠错邮箱
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北京市鑫诺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法律顾问:北京刚平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8)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备1803655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7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