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经济带要“绿”也要“新”

2018年01月29日 11:34   来源:人民网-安徽频道   韩震震 姚庆林

  “如果江豚在长江某一段能够健康生活,就说明这里拥有良好稳定的生态环境。”从事江豚保护30多年,安徽省人大代表于道平高兴地看到江豚在逐渐增多。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以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为导向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

  今年的安徽省政府工作报告对这一战略导向作出了进一步细化:——“坚持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加强长江流域环境整治和生态保护;”“加强与长江经济带各省市的合作,构建承东启西的产业、基础设施和要素市场枢纽”。

  生态环境要“绿”,构建枢纽要“新”,“长江经济带”在安徽省两会上引发“头脑风暴”。

  共抓大保护,生态优先

  于道平是安庆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师、水生生物保护与水生态修复安徽省高等学校工程技术中心主任,对于长江流域环境整治和生态保护,他建议要做好“加减法”。

  “要把修复长江生态环境摆在压倒性位置,要加快推进水污染治理、水生态修复、水资源保护。”于道平说,所谓“减法”,就是消除或搬迁长江沿岸的重污染企业、高能耗企业,撤出粗放型、低效益渔业捕捞,减缓长江生态系统的压力。

  而对于“加法”,于道平认为,可以通过恢复江、湖水系的沟通,扩大沿江的湿地的面积,增加长江生态系统的承载能力。

  “800里皖江,流经池州市是160公里,在我们贵池区的江岸线是80公里,去年一年,我们对长江岸线小散码头全部取缔,并进行岸线复绿。”安徽省人大代表、池州市贵池区区长高峰说,贵池区坚持不懈做好排污点的管控,同时抓好产业结构调整。

  前江工业园区是一个重工业园区,2017年以来,贵池区把园区作为循环园区来发展,努力回收所有污染物,希望通过未来五年的努力,不再对长江直接排水。

  “池州境内九华山、青阳、石台、东至的水,都是通过贵池区流向长江,所以我们坚持不懈抓内河水质整治,实行了河长制、湖长制,下一步还要实行林长制,加强断面水质监测,加强农业面污染源管理。”高峰说。

  对于共抓大保护,安徽省人大代表、马鞍山城乡规划设计院副院长吴琳,也结合自身工作实际发表了看法。

  “共抓大保护,如何共抓,规划的作用至关重要。去年国务院办公厅批准的马鞍山市城市总体规划,我们在修订时,生态优先的理念就贯穿始终。”吴琳介绍,规划设计中,对于城市绿地、水系都划定了严格的控制线,“国家有一个标准,但我们马鞍山的标准,比国标还要严格。”

    不搞大开发,创新引领

  “‘共抓打保护、不搞大开发’的重要精神,对长江经济带的发展来讲,是高质量的发展要求,意味着发展不能以牺牲环境为代价。”安徽省人大代表、马鞍山市农委水产技术服务中心副主任石小平说。

  在30多年的工作中,石小平经历了长江生态环境的变迁,见过粗放式开发对生态的破坏,不少宝贵资源毁掉后就无法再生。

  “土壤污染了,水也污染了,农业生产肯定不能进行。只有把山水、农田保护好,我们的农产品才能安全。”石小平说,现代绿色农业现在有广阔的发展前景,特别是在长江经济带,这里城市群比较密集,人口也比较多,城市对农村辐射作用比较强。

  而发展现代绿色农业,石小平建议要以创新为引领,大力发展现代栽培技术,推广农业信息化技术。

  与农业一样,创新对沿江城市传统工业转型升级意义重大,如何增强传统工业企业的创新能力,进而促进企业转型升级?

  “政府应进一步加大企业技改和研发的支持力度,各类奖补政策要向制造业企业转型升级、加大技改投入、高端制造、智能制造、绿色发展等方面倾斜。同时,还要进一步拓宽企业融资渠道,对制造业企业融资需求给予大力支持。”安徽省人大代表、江淮汽车安庆分公司涂装分厂技术质量业务主管李方说。

  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沿江众多化工企业也要搬迁改造。在今年的安徽省两会上,安徽省人大代表、铜陵有色集团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杨军等13名代表,提出了关于加大沿江化工企业搬迁改造政策支持力度的议案。

  针对安徽省沿江化工产业布局环境问题仍然突出,化工污染风险防控压力大,代表们建议结合沿江化工企业整治,联合沿江其他省份,共同向国家争取将沿江城区化工企业搬迁改造纳入政策支持范围。

  同时,杨军等13名代表还建议,制定沿江化工企业搬迁改造政策,加强腾退区域生态治理,合理布局沿江绿色生态廊道,加快工业遗产保护,并在年度新增建设用地指标上统筹协调,向实施化工企业搬迁的沿江城市适度倾斜。

(责任编辑:魏敏)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