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门市政府工作报告 (2018年1月17日 刘毅 )

2018年01月30日 11:10   来源:江门政府网   

  ——2018年1月17日在江门市第十五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上

  江门市市长刘毅

  各位代表:

  我代表江门市人民政府向大会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政协各位委员和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2017年工作回顾

  过去一年,市政府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在省委、省政府和市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市人大及其常委会的监督和市政协的支持下,围绕“兴业惠民、治吏简政”,扎实推进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保稳定各项工作。全市地区生产总值2690.25亿元,增长8.1%;一般公共预算收入222.35亿元,增长10.98%;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6600元,增长9%;“放管服”改革走在全国前列,成功创建国家森林城市,全面完成了市十五届人大一次会议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

  一、实体经济持续壮大

  产业平台扩容提质。大广海湾经济区作为重大合作平台写入《深化粤港澳合作推进大湾区建设框架协议》。完成粤澳(江门)产业合作示范区、珠西新材料集聚区、深江产业园、台山工业新城拓展区、开平翠山湖科技产业园拓展区等五大万亩园区土规调整和部分园区控规审定工作,启动6250亩土地平整工作。省产业园实现在三区四市全覆盖,连续6年获省级产业园考评优秀等次。传统产业不断优化升级,完成工业技改投资269.6亿元,增幅居全省前列。

  先进制造业加快发展。出台“招商引资激励政策十二条”、“实体经济十条”,扶持力度是近年来最大的。引进超亿元产业项目109个、投资额835亿元,与正威集团签署投资产业项目战略合作协议,东风新能源商用车、电机产业城、优美科新能源材料、海目星激光科技、任达集团、华津精密金属、海亮二期等一批投资超10亿元重大项目落户。无限极、大长江、江粉磁材3家制造业企业产值超百亿元。珠江西岸先进装备制造产业带建设指标完成进度位居全省前列,装备制造业投资和增加值分别占全市工业投资和规上工业增加值39.6%和29.5%。

  服务业势头良好。金融生态持续优化,两家企业成功在上交所挂牌上市,实现我市企业在上交所上市“零”的突破,目前全市在境内外上市企业达到20家。江门企业共协议吸收澳门金融机构资金67亿元人民币,拓展了融资渠道,降低了融资成本。市属交通建设和城市建设两大集团公司揭牌成立,江门农商银行组建取得实质性进展。举办第三届世界广府人恳亲大会暨2017中国侨都(江门)华人嘉年华,全国第9个、省首个联合国世界旅游组织可持续发展观测点落户江门,赤坎古镇华侨文化旅游项目进入实施阶段。商贸会展物流业加快发展,珠西国际会展中心投入使用,举办了第十六届广东教育装备展览会暨第二届江门台湾教育装备展览会等一批展会,普洛斯江门(鹤山)物流园开园,世界500强美国安博物流项目签约。全市接待游客5724.4万人次,旅游总收入达492.5亿元,分别增长13.7%和20.1%;完成外贸进出口总额1385.2亿元,增长9.8%;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279.6亿元,增长10.4%。

  现代农业稳步发展。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新增省名特优新农产品36个、省农业类名牌产品11个、“三品一标”农产品10个、区域公共品牌核心企业6家和市级以上重点农业龙头企业12家,培育农业新型研发机构5家。恩平市成为首批国家农业可持续发展试验示范区创建单位,新会陈皮产业园成功进入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创建行列,台山中国农业公园通过创建验收。建成22.4万亩和新建20.17万亩高标准农田。荣获全省耕地保护考核综合一等奖。列入第二批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市创建试点单位,在全省率先建设农业投入品溯源信息平台,同步推进创建省食品安全示范城市,是全省唯一一个同步开展“双安双创”的城市。顺利完成第三次全国农业普查主体工作。农村综合改革不断深化,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率达94.71%,走在全省前列;新会区国家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试点、鹤山市国家级扶持村级集体经济发展试点等工作扎实开展。加强“三防”标准化建设,有效防御“天鸽”、“帕卡”双台风袭击,灾后复产工作顺利开展。

  二、改革创新步伐加快

  “去降补”成效显著。完成国有“僵尸企业”出清重组工作,商品房库存消化周期控制在合理区间,政府债务等重点领域风险防控工作扎实有效。实施“民营经济十二条”,为企业减负98.9亿元。“补短板”项目建设进展顺利。市重点项目完成投资634.9亿元,为年度投资计划的107.8%,带动全市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774.8亿元、增长16.9%。其中,交通大会战投资161.6亿元,增长20.7%。广中江高速二期、江门大道五邑路以北辅道、迎宾西路主线、胜利南路延长线、连海路一期、礼睦路扩建等21个交通项目建成通车,珠西综合交通枢纽江门站、开春高速、佛开高速南段扩建、开阳高速扩建、江门大道南(西线)等42个交通项目动工建设,中开高速、高恩高速加快建设。改造国、省道65.44公里,东部三区一市建成83个公交候车亭。江顺大桥获中国“鲁班奖”。

  “放管服”大胆先行。在全国率先实施企业“十五证合一”和个体户“五证整合”改革,实现商事主体全覆盖,新登记市场主体6.4万户,创历年新高,全市市场主体总量突破30万户。在全省首批开通粤港澳银政直通车服务试点,实现对港澳商事登记离岸受理及远程办理。在珠三角地级市率先实施“证照分离”改革。积极推进清单制、承诺制、委托制改革,在全省地级市率先实施食品经营行政许可审批“申请人承诺制”试点改革;在全省率先开展县级跨部门“双随机一公开”联合抽查;率先实现“双随机一公开”监管“两个全覆盖”;率先实行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先证后核”;率先推行投资项目承诺制改革试点,政府投资项目在全市范围内试行,企业投资项目在“1+6”园区试点推行。分两批下放或委托各市(区)行使市一级经济管理权限219项,向蓬江、江海两区下放土地收储权限。建立了市招商引资和工业园区开发建设两个联席会议制度,实施招商引资项目代办制。江门海关出口和进口通关效率分别在全国排第2和第8。蓬江区法人“一门式”改革获评“中国十大民生决策”奖项。

  创新发展成绩突出。扎实推进珠三角(江门)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高新技术企业数量达741家,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达238家,均比上年翻了一番;规模以上和主营业务收入5亿元以上工业企业研发机构覆盖率分别达到43%和100%,达到和超过省定目标。“小微双创”示范工作扎实推进。科技企业孵化器达21家,众创空间达24家,均实现倍增。累计培育2078家科技型小微企业。江门高新区在全国综合排名上升了13位,获评“国家知识产权强县工程示范区”。台山市通过国家知识产权试点城市考核验收。拥有国家知识产权优势企业1家、实现“零”的突破,省级知识产权优势企业达26家。全市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同比增长38.2%。实施“人才强市十四条”,新建院士工作站4个,目前全市已增加到7个;全国博士后创新(江门)示范中心建设扎实推进,引进院士1人、博士后15人、博士87人、硕士758人;高级职称专业技术人才达1.5万人,高技能人才连续6年每年增加万人以上,总数达12.6万人;江门“人才岛”首期项目开工建设。五邑大学列入广东省高水平理工科大学创建单位。成功获批创建全国质量强市示范城市,制定修订国家标准、行业标准、省地方标准11项。新增商标注册7000多件,创历年新高。

  三、城乡面貌持续改善

  环境整治力度空前。全面落实中央环境保护督察整改工作,170件交办信访举报案件全部办结。高规格成立江门市环境保护委员会,加强市环保监察执法力量,强化蓬江区、江海区的环保管理体制。在全省率先推行市县镇村四级河长制,天沙河、杜阮河、麻园河和会城河黑臭水体整治初见成效,龙溪河和紫水河消除重度黑臭;主城区西江沿岸烟囱基本拆除,淘汰高污染燃料锅炉349台,淘汰黄标车8394辆,超额完成省下达的任务;关停取缔“散乱污”企业618家、提升整治296家、加强监管263家;城镇生活污水处理率达到92.56%。国家海洋督察整改工作进展顺利。

  城市建设扎实推进。加快编制《江门市城市总体规划(2017—2035)》,优化城市空间布局。完成《银湖湾滨海新城概念规划》编制和启动区的划定,加快推进江门大道南(西线)、银洲湖高速等基础设施和首批旅游项目的规划建设,推动城市沿江向海发展。启动江门市综合交通一体化规划修编。制定城市品质提升计划,完成华夏幸福产业新城启动区、礼东片区、江会路片区、万亩园区启动区、滨海新城启动区局部区域的控规覆盖,加快滨江新区、科创新城、枢纽新城、珠西物流产业新城等城市新区和产业集聚区的开发建设。

  人居环境日益优化。顺利通过全国文明城市测评复查,3镇村3单位1学校获全国精神文明建设表彰,鹤山市获评省文明城市,台山市、恩平市分别列入全国、省文明城市提名城市。蓬江区棠下镇入选“全国特色小镇”。投入8.72亿元开展农村人居生态环境综合整治,累计完成自然村综合整治4104条,占全市20户以上自然村总数的46.65%。全市农村生活垃圾有效处理率达99.4%,在全省首创镇村生活污水设施建设“整县打包、整市推进”PPP实施模式。投入12.43亿元开展新一轮农村电网改造升级,全面完成192条中心村电网改造任务。完成碳汇林工程1.49万亩,建成生态景观林带90.5公里、乡村绿化美化点137个,新增森林公园14处。新会区崖门镇、台山市川岛镇、恩平市那吉镇和大田镇被认定为“广东省森林小镇”。镇海湾红树林湿地公园获批为国家湿地公园试点,建成5个镇街公园,新建改建154个村居公园,新建慢行系统和城乡绿廊145公里。深茂铁路江门至茂名段建设全球首例高铁拱形全封闭声屏障,保护小鸟天堂景区生态。

  四、民生保障水平提升

  持续加大民生投入。全市各级财政投入民生227.8亿元,增长15.3%,着力解决人民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增进民生福祉。十件民生实事顺利完成,荣获“中国全面小康特别贡献城市”奖,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明显增强。

  社会事业不断进步。17家义务教育“三二一”工程的学校已有5家建成并投入使用,新增优质学位9720个。16个紧密型“医联体”试点分院已有12个基本达标或完工,对符合条件的困难群众医疗费用实行医疗保障兜底,100%提供全额资助。全市城镇新增就业4.82万人,城镇失业人员再就业3.28万人。全市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险覆盖率分别达99.97%、98.92%。2家养老服务机构获颁“全国敬老文明号”。新建29家残疾人社区康园中心。江门职业技术学院接受省级示范校工作验收;设立广东江门中医药职业学院并已招生;启动广东江门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创建工作,新校区开工建设。创建首个省级侨乡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台山市海丝史迹考古遗址公园成为广东首个列入国家考古遗址公园立项名单的项目。举办2017年南粤古驿道定向大赛(台山海口埠站)、省“文化和自然遗产日”系列活动。

  社会建设力度加大。“六项民生改革”成效明显,没有一个学生因贫失学和一个家庭因学致贫,户籍人口家庭医生签约率达50.7%,全面推进居民身份证异地办理、无户口人员落户。村委会年集体可支配收入全部达到18万元以上,5000名重点帮扶对象实现脱贫,重点帮扶对象100%实现“两不愁、三保障”。六项底线民生保障水平进一步提升,新增解决14.1万人农村饮水问题。超额完成省下达的棚户区新开工和公租房分配任务,提前一年全面完成农村危房改造任务。建立复退军人服务体系,提高义务兵优待标准。认真解决群众信访诉求,圆满完成党的十九大等一系列重大节点时段维稳安保工作,恩平市如期摘除“制毒重点关注地区”帽子,全市刑事治安警情比上年下降15%,刑事立案下降22.9%,社会治安持续向好。各类生产安全事故死亡人数持续下降,事故起数、受伤人数、经济损失实现两位数下降。

  此外,全面启动对口广西壮族自治区崇左市扶贫协作工作;与黑龙江省七台河市建立对口合作关系。外事、港澳、对台、民族、宗教、双拥、人防、打私、统计、妇女儿童、新闻、出版、档案、地方志、气象、红十字会、应急等工作进一步加强。

  五、政府建设不断加强

  加强市政府党组建设,制定实施《关于贯彻落实〈中共江门市委关于加强党员干部教育监督管理构建良好政治生态的工作意见〉的意见》《关于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推进政府作风建设的工作意见》。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市本级财政拨款行政事业单位三公经费支出下降8.2%。抓紧政府系统党风廉政建设,严格落实“一岗双责”,加强审计工作,坚决查处违纪违法案件。

  自觉接受人大和政协的监督,办理人大代表建议和政协提案满意率均达100%。“七五”普法规划全面实施,市政府常务会议平均每季度学法一次,全市制定2部地方性法规、1部政府规章,完成对现行规范性文件的清理工作,行政机关负责人出庭应诉率提高,市本级和7个市(区)、72个镇(街)获评省级法治创建先进单位。基本实现辖区公共资源交易流程(事项)电子化。政府决策的民主化、科学化、法治化水平进一步提高。

  各位代表,过去一年是新一届政府的开局之年,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所取得的显著成绩,是我们紧紧依靠市委的领导,在市人大、市政协的大力支持和港澳台同胞、海外侨胞的关心帮助下,全市人民、海内外投资者建设者以及驻江门军警部队共同努力的结果!在此,向所有参与、支持和关心江门发展的各界人士,表示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我们也清醒看到,江门的经济社会发展还存在着不少短板,进入了新时代,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尤为突出:经济规模不大、发展质量不高,中心城区辐射带动能力弱,和珠三角核心区域相比,我市东部经济实力不强和东西部发展差距大的问题同时并存;产业结构调整力度不大,自主创新能力不强,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发展滞后;全市城市基础设施投入少,管理水平低,“脏乱差”问题比较突出;大气污染防治、黑臭水体治理形势依然严峻;针对困难群众和特殊群体的公共服务供给水平需要进一步提升;一些单位和干部不敢担当、服务意识不强、办法不多、效率不高,“跟不上、慢半拍”,等等。对此,我们必须高度重视,采取有力的措施予以解决。

(责任编辑:宋雅静)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