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是世界上航运最繁忙的河流之一,也是横贯中国东西不可或缺的生态大廊道。作为与长江共存千万年的物种,江豚被视为长江生态的“活化石”,其锐减的数量和严峻的生存状态,也使其被称为“水中大熊猫”。
黄金水道,绿色先行。近日密集召开的地方两会透露信息,长江经济带生态大保护愈受重视,效果初显,“水中大熊猫”江豚被越来越多次目击,就是长江水域环境改善的例证。
出台船舶限速等规定,查处船舶污水排放、电捕鱼、盗采江砂,开展滨江岸线生态整治,淘汰关停一批黑码头、选矿磨料厂和小船舶维修点……近年来,安徽铜陵为改善江豚生存状态做了大量工作。
体现长江经济带“联席会议”机制的“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工作会议”近3年来多次倡导长江全流域实践“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该会议1月在安徽再次召开,会议指出,“要把保护和修复长江生态环境摆在压倒性位置,全面推进水污染防治、水生态修复、水资源保护”,“要加快完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大力发展江海联运,更好发挥黄金水道作用”。
在长江上游的三峡库区,重庆忠县将全县102平方公里划定为生态保护红线,严格执行长江经济带产业准入负面清单,严控高能耗、高污染企业入驻。这个农业大县去年共关闭畜禽禁养区养殖场235家,完成2.3万头猪当量养殖污染治理任务。
今年的重庆市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和生产生活方式,筑牢长江上游重要生态屏障。
重庆市人大代表、忠县县委书记赖蛟说:“我们会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把修复长江生态环境摆在压倒性位置。”
数以万计的重化工园区和企业,五大钢铁基地、七大炼油厂,以及上海、南京、仪征等大型石油化工基地,使得长江处于“化工围江”之中。为破解这一局面,各地正在开展一场重构发展格局的“自我革命”。
湖北宜昌去年关停25家沿江化工企业,涉及年产值20多亿元。这是该市长江沿线化工企业“清零”3年行动的第一步。与此同时,宜昌长江沿岸生态廊道建设全面启动,九大民生环保项目集中开工。
安徽省人大代表、铜陵有色金属集团控股有限公司董事长杨军在安徽省两会上,牵头联名提交了相关议案,该议案在争取国家政策、制定沿江化工企业搬迁改造政策和加强腾退区域生态化改造和利用等方面分别提出了建议。
杨军认为,沿江化工产业布局性环境问题仍然突出,化工污染风险防控压力大,因此加大沿江化工企业整治、降低沿江区域化工企业污染风险显得尤为迫切。
不仅如此,安徽省政府工作报告要求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2018年将启动巢湖新一轮综合治理,坚持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加强长江流域环境整治和生态保护。
同处长江中段的湖南省则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将继续狠抓洞庭湖水环境综合整治五大专项行动,实施湘江保护和治理“一号重点工程”,实行河长制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
位于长江入海口的上海市在两会上提出,将举全市之力推进崇明世界级生态岛建设,着力推动基础设施、绿地林地、生态产业等重点项目建设,加快打造长江经济带生态大保护的标杆和典范。
实现“共抓大保护”必须做好“共”字文章,长江经济带生态建设不能各自为战,必须坚持统筹协调,打破行政区划界限壁垒,共同守护母亲河。
沿江各地为此积极探索。2017年6月底,首届长江上游地区省际协商联席会议在重庆召开,重庆、四川、云南、贵州四省市审议通过了《长江上游地区省际协商合作机制实施细则》。
长江中游鄱阳湖、洞庭湖等大型湖泊是长江整体生态的重要支点,湖北、江西、湖南三省正在对湖泊保护与生态修复上加强合作,并联合执法,打击在长江干流非法建设码头、非法采砂、非法捕捞的行为。在长江下游的长三角地区,区域大气污染联防联控取得明显成效。
上海市政协委员、中科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研究员郑慧琼在上海两会的一份提案中建议,长三角的环境生态的关联度越来越密切,建立一个长三角互联互通环境保护信息平台十分必要。
(责任编辑:魏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