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融入长江经济带中更好地发挥“桥头堡”作用

2018年02月13日 16:48   来源:华声在线-湖南日报   

  党的十九大报告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以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为导向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推进长江经济带发展要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引领”,为湖南融入长江经济带战略进一步指明了方向、提供了基本遵循。

  临湘位于湖南东北角,拥有全省四分之一的长江岸线资源,素有“湘北门户”之称。京广高铁、京广铁路、京港澳高速、杭瑞高速、107国道五条“国字号”交通大动脉穿境而过,距离岳阳三荷机场20分钟左右车程,是典型的省际边界县市和交通节点城市。近年来,临湘着力提升城乡品位、打造产业品牌、塑造文化品格、提高生活品质,积极融入长江经济带,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进出口总额分别保持10%、20%以上的年均增幅,形成了开放发展良好态势。

  国家实施长江经济带战略,为沿江省市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开放发展带来了重大机遇。但目前包括临湘在内的我省沿江县市区还普遍存在基础设施配套不齐、经济外向度不高、“桥头堡”的带动作用发挥不明显等问题。

  加快我省沿江县市区融入长江经济带,应重点抓好四方面工作:

  突出区位优势,把融入发展带动起来。沿江沿湖县市区处于“一带一部”中心节点,在融入长江经济带中具有独特区位优势。应以更明确的功能定位促融入,编制沿江沿湖区域融入长江经济带发展规划,明确其“桥头堡”定位,形成辐射周边、带动全省的格局。以更便捷的交通体系促融入,启动蒙华铁路支线、临港铁路和107国道东移等重大基础设施项目建设,构建港-路-城一体、水-公-铁-空无缝对接的现代综合交通体系。以更优质的公共服务促融入,推进岳阳“1+4+2”城市组团建设,增强区域承载力和吸附力。

  坚持绿色发展,把综合效益统一起来。兼顾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发展低碳环保的绿色产业是融入长江经济带的必由之路。培育港航物流,集约用好深水岸线资源,将临湘鸭栏港区作为岳阳港的副中心港来打造,重点培育件杂散货港口物流,同时建设环洞庭湖砂卵石储备基地、湖南铁矿石中转基地和中南地区进口木材集散中心。壮大特色产业,发挥临湘全国“浮标之乡、鱼米之乡、竹器之乡、茶叶之乡”的品牌效应,推动钓具、南竹、茶叶、艾绒等优势特色产业一二三产融合发展,打造百亿、千亿级绿色产业链。发展休闲旅游,争创“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推出竹乡瑶寨、茶马古道和艾草小镇、药姑小镇系列休闲、康养产品,不断提高经济增长“含绿量”。

  狠抓项目建设,把核心要素聚集起来。突出重点抓项目。坚持在“五个100”项目上发力,深入开展“产业项目建设年”和“迎老乡、回故乡、建家乡”活动,掀起大上项目、上大项目的热潮,把人才、资金、技术引进来。围绕产业引项目。瞄准“高端化”“链条化”,编制重要产业“节点树”和龙头企业分布图,实现从招项目向招产业转变。强化配套上项目。推进标准厂房建设,建好返乡创业园、钓具电商物流园、农产品加工园、食品冷链物流园、湘北商贸城等专业市场。加强与高校、科研机构合作,用好乡土人才,加快科研成果就地转化。

  加强政策扶持,把长效机制建立起来。融入长江经济带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科学的政策和灵活的机制作保障。建立高位推动机制。进一步加强政策引导,对定位准、基础好、辐射作用强的县市区,应在基础设施建设、投融资、人才引进等方面给予倾斜。建立上下联动机制。实行省级统筹规划、市州及县市区分步实施。由省、市州职能部门联点帮扶重点县市区,对符合政策的项目下放审批权限、简化审批流程、缩短审批周期,对成长型中小微企业优先给予金融扶持。建立区域互动机制。优化功能布局和资源配置,实施一批跨县域、跨流域的重大基础设施工程和生态治理工程,形成政策互融、产业互补、交通互联、信息互通的协同协调发展机制。

  (李美云 作者系临湘市委书记)

(责任编辑:魏敏)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