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彦淖尔市政府工作报告(2018年1月7日 张晓兵)

2018年03月08日 11:20   来源:巴彦淖尔日报   

  2018年1月7日在巴彦淖尔市第四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

  巴彦淖尔市人民政府市长 张晓兵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市政协委员和列席会议的同志提出意见。

  一、过去五年的工作

  过去五年是我市发展进程中极不平凡的五年。面对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等一系列深刻变化,在市委的正确领导下,我们认真贯彻党中央国务院、自治区党委政府的各项决策部署,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迎难而上、开拓进取,推动经济社会发展迈上了新台阶,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奠定了坚实基础。

  ——综合实力稳步提升。剔除虚增因素,预计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7.2%,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8.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增长10.6%,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年均增长2.9%,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分别增长8.9%、9.8%。在经济稳步发展的基础上,我们着力补短板、惠民生,增强了各族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

  ——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粮食生产能力稳定在60亿斤以上,肉羊饲养量和出栏量均居全区第一,有机原奶产量居全国首位。巴美肉羊新品种培育成果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农畜产品加工转化率由69%提高到76%,新能源、新材料、大数据等新兴产业迅速发展,风光电装机占全市电力总装机的比重达64%,多晶硅产能占全区的40%。第三产业对生产总值增长的贡献率达到61%,提高了44个百分点。新增国家4A级旅游景区5个,黄河河套文化旅游区、纳林湖等景区知名度不断提升,富强村被评为“中国十大最美乡村”。电商、金融、物流等现代服务业蓬勃发展。

  ——城乡环境大为改观。城镇建成区面积达到128.6平方公里,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到54.2%,城乡规划建设管理工作走在全区前列。新增公路里程2543公里,总里程和路网密度均居全区第三位,行政嘎查村全部通沥青水泥路。取消临陕公路收费站,促进了两地同城化发展。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排水设施改造、高标准农田建设成效显著,近70%的耕地生产条件得到改善。完成林业生态建设410.8万亩,套区森林覆盖率达到20%,新增湿地10.4万亩,成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先行示范区,荣获国土资源节约集约模范市。

  ——改革开放深入推进。在经济、生态和社会事业领域形成改革成果547个。习近平总书记嘱托的三项重点改革成效初显,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效落实,“放管服”改革不断深化。农村牧区综合改革稳步推进,土地草牧场确权进展顺利。教育医疗、财税金融、生态文明等改革有序实施。全方位对外开放新格局初步形成,对蒙合作更加紧密。保税物流园区陆港通关运营,农畜产品出口额连续9年居全区首位,累计引进国内到位资金1473亿元。

  ——人民生活持续改善。各级财政累计投入民生资金816.1亿元,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70%以上。9.92万名贫困人口稳定脱贫,贫困发生率下降到0.5%。就业形势保持稳定,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基本建立,保障标准达到或超过全区平均水平,建成养老院、日间照料中心等养老服务设施48个,36万户城乡中低收入家庭居住条件得到改善。各级各类教育协调发展,十二年免费教育全面实施。市医院、市中医院晋升为国家三甲医院,市医院新址建成投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日益完善,河套文化的影响力传播力显著增强。平安巴彦淖尔建设扎实推进,群众安全感明显提升。荣获全国双拥模范城、自治区文明城区。

  ——自身建设不断加强。认真履行全面从严治党责任,严格执行中央八项规定、国务院“约法三章”,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三严三实”专题教育和“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政府党组和政府系统党的建设进一步加强。主动接受人大依法监督和政协民主监督,建议和提案办复率均达到100%。积极配合人大做好立法工作,《河套灌区水利工程保护条例》《乌梁素海自治区级湿地水禽自然保护区条例》公布实施。“六五”普法圆满完成,“七五”普法有序开展,市县乡三级政府普遍建立了法律顾问制度。审计、监察工作力度加大,政府系统廉政建设深入开展。

  各位代表,刚刚过去的2017年,是大事多、要事多、喜事多、难事也多的一年。我们成功组织了庆祝自治区成立70周年系列活动,举办了长三角、京津冀、珠三角大型招商引资推介会,承办了全国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现场会、全国农商互联产销对接会、全区电子商务进农村牧区工作现场会、内蒙古绿色农畜产品国际博览会、全区综合行政执法改革现场会等重大活动。我们以高度的政治自觉,推进中央、自治区巡视反馈问题和环保督察反馈意见整改工作,积极化解政府债务和防范财政金融风险。

  我们坚持长痛不如短痛,下决心挤掉多年积累的经济数据水分,并对政府投资类项目进行全面梳理,坚决砍掉过度超前、盲目举债投资的项目,坚决叫停不直接推动产业发展、不直接服务和改善民生的项目,已开工的合理“瘦身”。预计全年地区生产总值完成820亿元,剔除2016年虚增部分实际增长4.8%;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57.2亿元,剔除2016年虚增空转因素,实际增长1.7%,非税收入比重由2016年30.6%下降至21.9%;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278亿元,增长7.9%;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达到28255元、15634元,增长7.6%、8%,高于经济增速。综合分析各方面情况,我市经济运行的基本面是好的,预计全年工业用电量增长17.6%,铁路货运量增长15%,信贷投放量增长13.3%,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盈亏相抵后利润增长51%,单位GDP能耗、主要污染物排放量持续下降。经济运行稳中有进、市场预期向好。更重要的是,我们放下了困扰多年的“泡沫”包袱,为轻装上阵、扎实前进奠定了基础。

  一年来我们主要做了以下工作:

  一是把项目建设作为突破口,不断增强经济发展后劲。深入开展“项目建设年”活动,开复工亿元以上重点项目121项。东立多晶硅一期、恒嘉蓝宝石一期、华拓矿业节能改造、金鼎钙白粉、美洋洋肉羊精深加工、仁创科技高密度循环水养殖、大漠风电5万千瓦供热、磴口500千伏变电站等项目建成投产。神华国能20万千瓦风电、龙腾10万千瓦光热、中粮集团30万吨优质面粉加工、康斯特4500吨果胶等项目加快推进。包银高铁完成线位选择和站场选址,京新高速巴彦淖尔段、省道311建丰农场至建设段、青山至乌根高勒一级公路、沿黄一级公路九庄段建成通车。制定出台招商引资优惠政策,与首农、西贝、中国金融租赁、中交疏浚、国电投等企业签订合作协议,力景华荣生物有机肥、天衡制药等项目落地建设,天津城投供排水一体化、五原县万亩现代农业示范园等PPP项目顺利实施。

  二是把建设河套全域绿色有机高端农畜产品生产加工输出基地作为目标,全面深化农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大力发展绿色、生态、高效农牧业,新增设施农业2.3万亩,建成标准化规模养殖场170个,牧业年度牲畜饲养量达到2276万头(只)。新增“三品”产品81个,河套蜜瓜、河套西瓜、二狼山白绒山羊等6个产品获得农业部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保护,河套地域品牌美誉度不断提升。扎实推进农村牧区产业融合发展,农村电商、乡村旅游蓬勃兴起,农企利益联结比例达到75%,20万户农牧民进入产业化经营链条,产业融合发展工作走在全区前列。杭锦后旗入选国家农业可持续发展试验示范区和特色农产品优势区,磴口县获评国家有机产品认证示范创建区。

  三是把稳定企业运行作为首要任务,促进工业经济提质增效。认真落实中央和自治区扶持企业发展的政策措施,加强工业经济运行调度,做好煤电油运等要素保障,促进企业稳定生产经营。全年减轻企业税费负担17.5亿元、用电成本5.4亿元,帮助中小微企业协调解决融资贷款263亿元。推动停限产企业恢复生产,停产和亏损企业分别减少6户、14户。投资5.7亿元,实施工业园区污水处理、管网配套、园林绿化等基础设施项目,综合承载能力进一步提升。

  四是把发展现代服务业作为战略举措,加快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实施黄河河套文化旅游区、五原抗战纪念园、乌拉特部落海洋馆等项目52个,黄河风情特色小镇、河套农耕文化博览苑入选全国优选旅游项目名录。成功举办国际马拉松赛、铁人三项赛、全国龙舟赛、沿黄河公路自行车赛、鸿雁文化艺术节、首届国际丝路骆驼文化旅游节、年猪文化节、冬捕节、花灯节、梨花节等活动,越来越多的中外游客慕名而来。全年接待游客552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56.2亿元,分别增长29.8%、30.1%。B型保税物流中心项目正式获批,陆港农副产品海铁班列开通。甘其毛都口岸过货量突破1800万吨,贸易额达到200亿元左右,成为全国过货量最大、贸易额最多的公路口岸。作为全国第九个网络市场监管与服务示范区,创建工作全面启动。电商企业达到1202家,增长11.1%;交易额实现41亿元,增长25.6%。金融环境进一步优化,金融机构存贷款余额分别达到967亿元和855亿元。

  五是把改善人居环境作为工作重点,着力推进城乡建设。牢固树立民生城建理念,新改扩建城镇道路92公里、各类管网327公里,打通“断头路”19条,改造城镇平房区和老旧小区176万平方米、背街巷道60万平方米,新增集中供热面积480万平方米、天然气入户8621户、公厕131座。新增园林绿地3010亩,成功创建为国家园林城市,6个旗县区获评自治区生态宜居县城。双河区建设投入创历史新高,先锋桥、先锋南路、云中大街建成通车,市委党校新校区、内蒙古美术职业学院新校区、植物园等11个项目有序推进,“两桥两横两纵”路网主框架基本成型。县城和镇村管理水平不断提升,69%的村庄建立了长效管护机制,创建国家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示范村和中国传统村落4个、自治区绿色村庄2566个。

  六是把山水林田湖草沙综合治理作为总抓手,加大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力度。484万亩盐碱地改良工程得到国家和自治区高度重视,规划编制已完成,土壤普查工作稳步推进,开展试验示范2.1万亩。永久基本农田划定工作全面完成,划定面积807.9万亩。河长制得到落实,乌梁素海点源污水“零入海”和中水回用工程启动实施,36个水质监测点建成投用,生态补水2.5亿立方米。完成林业生态建设92万亩,发放草原生态补奖资金3.2亿元,乌兰布和沙区新增沙产业面积1.3万亩。巴彦淖尔生态治理与绿色发展院士专家工作站挂牌。持续开展生态环境保护大检查,一批群众反映强烈的环境问题得到整治。

  七是把增进民生福祉作为工作出发点,努力让群众过上更加美好的生活。各级财政民生支出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74.7%。扶贫支出5.6亿元,1.4万名贫困人口实现脱贫。新增城镇就业1.14万人,农牧民转移就业13万人次。社会保障实现人群全覆盖。开工建设棚户区改造5000套、农村牧区危房改造1287户。黄河水厂续建及配套工程竣工投运,中心城区居民喝上了优质放心的黄河水。政府还贷二级以下公路全部取消收费,投放新能源公交车53辆、共享单车2000辆。7个旗县区全部通过国家县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验收,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大通铺”问题得到全面解决。成立全区首家“医共体”。广电传媒中心建成入驻,电视播出迈入高清时代。乌拉特中旗乌兰牧骑荣获“全区十佳乌兰牧骑”称号,《鸿嘎鲁》获得全区首届蒙古语戏剧节入选剧目奖,足球主题公园建成开放。社会治安形势持续好转,刑事和“两抢”案件分别下降5.9%和53.8%,信访批次和人数分别下降9.1%和19.6%。安全生产事故起数和死亡人数实现“双下降”,食品药品安全形势总体平稳。

  各位代表,五年来的奋斗充满艰辛,五年来的成绩有目共睹。这些成绩的取得,根本在于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在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科学指引,得益于自治区党委、政府和市委的正确领导,得益于市人大、政协的有效监督与大力支持,得益于历任政府班子真抓实干、锐意进取,得益于全市各族干部群众攻坚克难、共同奋斗。在此,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全市各族人民,向各位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和社会各界人士表示衷心的感谢!向所有为巴彦淖尔建设和发展作出贡献的同志们、朋友们,表示崇高的敬意!

  各位代表,成绩属于过去,未来仍需努力。我们清醒地认识到,经济社会发展和政府工作中还存在一些突出问题、面临不少挑战。主要有:一是经济总量小,产业结构不合理。农牧业大而不强,很多产品好种不好卖、出产不出名、优质不优价;传统产业“原字头”企业多、产业链条短、产品附加值低,战略性新兴产业比重较小,非公有制经济发展不充分,全社会信用环境亟待改善;旅游业发展尚处于起步阶段,缺乏在全国全区有影响力的旅游景区;项目储备不足,大企业大项目偏少;创新能力不强,科技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较低;口岸进口煤铜资源大多“穿肠而过”,就地加工转化率不高。二是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任重道远。破坏生态、污染环境的事件还屡有发生;矿山资源开发利用粗放,部分地区地下水超采严重;乌梁素海、乌拉特草原、乌兰布和沙漠、阴山山脉等重点生态功能区环境仍然脆弱,保护和治理任务艰巨。三是城乡基础设施比较薄弱。旧城区与新区基础设施还有不小差距,全市有1000多万平方米棚户区尚未改造,房地产开发还有很多遗留问题,有325万平方米“烂尾楼”“半拉子”工程;城市交通拥堵、停车困难、物业管理水平不高等问题逐步凸显;临河城区群众反映多年的北边渠改造问题还没有彻底解决;农村厕所、垃圾污水收集处理等设施不够完善,牧区通信、供电、供水保障能力不足。四是我市财力规模小,财政持续增收难度大,收支矛盾突出,政府债务已进入偿还高峰期,加之我们要在四年内将政府债务率降到合理水平,集中偿还压力较大。五是民生领域短板较多。城乡居民收入偏低,持续增收面临较大压力,乌梁素海周边、山旱区、边境牧区等地区发展滞后,部分群众生活还比较困难;养老、文化、体育等公共服务相对滞后,优质的教育、医疗资源不足,“择校热”“看病贵”等问题依然存在,农牧民工工资保障机制还不够完善;新老社会矛盾交织,一些重点领域、重点群体上访问题依然突出。六是政府自身建设还有很多不足。“四风”问题新表现在部分单位和干部身上不同程度存在,一些单位“门好进、脸好看、事难办”,服务意识不强、行政效能不高,少数领导干部为官不为、不敢担当,个别国家工作人员懒政怠政、不思进取;一些重点领域违规违纪现象仍有发生,党风廉政建设还需常抓不懈,等等。为此,我们要坚持问题导向,强化责任担当,以务实的态度直面问题,以创新的思路解决问题,努力把政府工作做得更好。

(责任编辑:庄彧)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