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仙观片区透出一股浓浓的岭南风情。
三月春光明媚,百花盛放,越秀区五仙观片区的微改造项目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原来坑坑洼洼的路面铺好了,老旧的电箱、电表都换成新的,围墙红砖绿瓦还带镂空花,透着浓浓的岭南风情。
五仙观片区微改造是市、区两级政府重点推进的改造项目之一,其一期工程预计4月完工。与一般老旧小区微改造不同的是,这里有五仙观、怀圣寺两座著名文保单位,还是广州的历史文化街区。用光塔街党工委书记阮雄的话说,在解决居民最关心、最迫切、最直接需求的基础上,还要力图传承文化肌理并讲好历史故事,让老城区焕发新活力。
文/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杜娟、赵方圆
图/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廖雪明
走进和义巷,脚下路面平整,抬头视野开阔,两侧围墙是红砖绿瓦,还带镂空花,透着浓浓的岭南风情。萧姨两岁的孙子刚学会走路不久,正在家门口跑来跑去。她说自己在这里住了30多年,对社区有很深的感情,这里一点一滴的变化她都深有体会。
“改造前门口铺的是那种很不结实的红砖,坑坑洼洼,有时下大雨,还会漫进屋子里,现在铺上了地砖。”萧姨说,微改造大概是从去年9月开始动工,“巷子里的这些古树都被修剪了枝叶,以前头顶乱拉乱牵的电线也不见了,听说是埋进了地底下,我住在一楼能晒得到阳光。每天早上4时就有环卫工开始清扫,一天要轮两三次班。”
据悉,五仙观片区微改造一期工程暨2017年和义社区改造工程总投资600万元,于2017年12月9日进场施工,预计今年4月完工。本次微改造率先完成五仙观周边的和义巷、象牙北、云台里3个社区约4000户居民“一户一表”改造工作,改造内容包括更换电箱、电表,更换存在安全隐患的电线、安装线盒等。现已完成“一户一表”改造约3800户,并同步在其他社区进行改造摸查。此外,在改造中还解决了惠福西路仙邻巷居民楼道加装扶手、粉饰等需求。
此外,五仙观周边老旧小区改造项目实施方案编制项目已于今年2月13日同步在省政府、市政府的采购平台挂网公开招标,并列入了2018年度广州城市更新计划,未来周边更多的老旧小区将进行微改造。
对于五仙观片区未来继续推进的微改造,越秀区方面表示,将继续围绕居民最关心、最迫切、最直接的需求开展设计,有关居民基本生活、切身利益和功能性保障的改造内容优先保证。在解决基本需求的基础上,进一步挖掘光塔街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围绕怀圣寺和五仙观周边,结合传统中轴线,打造光塔特色。“按照规划,涉及的历史建筑每一栋都要出图纸,在不破坏历史建筑本身、尊重历史原貌的基础上,向居民区延伸,力图传承文化肌理并讲好历史故事,让老城区焕发新活力。”越秀区光塔街党工委书记阮雄这样告诉记者。
专家点评
微改造为旧城更新提供新可能
按照计划,广州正在大力推行老旧小区微改造,今年将推动不少于200个老旧小区的微改造项目。广州是有着两千多年历史的国家历史文化名城,老旧小区不少位于历史街区内。对此,广州市城市更新局有关负责人表示,旧城集中体现了广州的历史文化,老旧街区承载着城市的记忆,那是我们的“根”。广州在“三旧办”(旧厂、旧城、旧村改造办公室)基础上建立了广州市城市更新局,这是全国首个城市更新局,其使命和责任就在于让广州完成从城市扩展到城市优化更新转变,盘活低效土地。与此同时,广州城市建设也从大拆大建开始向“微改造”转型。
华南理工大学建筑学院副院长王世福主持了南华西、恩宁路等多个旧城改造项目的规划,他表示:“产权复杂、投资回报期长等问题一直困扰着旧城更新,广州提出‘微改造’是一个很好的构想,为旧城更新在政策上找到了新的可能性。现在是政府搭台,更多公共资源进入历史街区,也希望能引入一些市场资金,因为仅仅依靠政府的投入肯定不够。”
王世福表示,国外的城市更新基本上采取“微改造”模式,他们的社区更新时间都比较长,开发商也不寻求短期回报,通常回报期长达二三十年之久,“用潜在价值激活社区微改造,带动就业,也为开发商企业带来关注社会责任的好名声、增加美誉度,其实也是一种回报。”
(责任编辑:宋雅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