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7日公布的《成都市推进绿色经济发展实施方案》(以下简称《方案》)提出,到2022年,成都绿色低碳制造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要达到3000亿元以上。
为实现这一目标,《方案》明确了绿色经济发展的“九大产业形态”和“5+3”空间布局。其中,重点发展新能源、节能环保、新能源汽车、绿色建筑、绿色物流、绿色低碳第三方服务、绿色金融、城市静脉、森林康养“九大产业形态”,涉及做强绿色低碳制造业、壮大绿色低碳服务业、培育绿色循环产业三个维度,旨在全面提升绿色产品供给水平。
“成都市把节能环保、新能源、新能源汽车作为大力发展的优势产业,一直在为成都全面推进绿色经济发展提供有力支撑。”成都市经信委节能环保产业处处长郑学宇介绍说,2017年,全市331户节能环保规上企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704亿元,在全市新兴产业中位于第二;64户新能源规上企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61亿元;新能源汽车实现主营业务收入67亿元,完成产销量8247辆和8201辆,截至2017年底,全市累计推广示范应用新能源汽车超过4万辆。
成都市发改委副巡视员祝小文介绍,《方案》重点提出构建“新能源、节能环保、新能源汽车、绿色金融、森林康养”五大产业重点发展区和“绿色建筑、绿色低碳第三方服务、城市静脉”三大产业聚集区。
在具体行动方面,成都将实施清洁能源替代工程、园区绿色改造工程、绿色交通畅享工程等十二大应用场景的建设。同时,成都还将通过“碳惠天府”工程,大力推进全社会低碳行动,将以电代煤、以电代油、绿色低碳出行、节约用水用电用气、垃圾分类、资源综合利用等具有广泛公众基础的碳普惠行为纳入碳普惠体系。
(责任编辑:宋雅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