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森林覆盖率由24%升至39% 绿色屏障护航长江经济带
来源:央视网
央视网消息:长江防护林建设工程是我国最早组织开展的、针对大江大河生态保护的国家重点生态工程之一。这项工程于1989年开始启动实施,截至目前,近30年的时间,工程取得重大进展,为保护长江流域生态环境,发挥了重要作用。
前不久,在四川省洪雅县长江防护林工程区内,拍摄到的国家一级保护动物——羚牛,像这样的野生保护动物,现在不时都能拍到。
四川省洪雅县林业局野生动物保护站站长 杜赛红:通过长江防护林工程的建设,我们洪雅的森林覆盖率超过了71%,野生动物的种群得到了恢复性增长。
不仅是生物多样性得到恢复发展,在治理水土流失方面,长江防护林也发挥了大作用。江西省宜春市袁州区,在工程实施前,水土流失比较严重,经过几十年的长江防护林工程建设,不断植树造林,现在的情况已经大为改观。
江西省宜春市袁州区林业局 赵远星:多年不见的山泉水,山溪水,现在又重现山林,这就是长江防护林在保持水土、涵养水源发挥作用的典型体现。自项目实施以来,仅在水土流失方面,每年就减少了30万吨以上。
长江防护林工程涉及四川、江西等17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1038个县、区、市,工程区面积达220万平方公里。工程建设近30年来,累计完成造林近2亿亩,工程区森林覆盖率由实施之初的24%,提高到现在的39%。长江流域生态资源总量不断增长,森林质量持续提升,取得了明显的生态保护效益。
绿色屏障护航长江经济带健康发展
长江经济带涉及的11个省市,全部被纳入长江防护林工程区范围之内。长江防护林为长江经济带的健康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坚实的生态屏障。
江西省万载县是长江经济带的重点生态县,全县16万亩长江防护林成为一道绿色的屏障。为了保护生态,养殖户一律从长江防护林工程区内的水库退出,不得向水库内投放饲料和化肥,恢复原来的自然生态,保护水质和森林资源。
江西省万载县生态文明建设领导小组副组长 曾文军:全县生态环境得到了极大改善,同时,我们也尝到了良好的环境带来的经济红利,许多高新技术环保企业落户我们万载。
良好的生态环境不仅吸引了企业的目光,也招来了四面八方的游客。在四川省巴中市巴州区,这里的长江防防护林,以其优美的景色吸引了众多游客。巴州区化城镇,现在又有了一个新名字——森林小镇,每天来这里观光的游客络绎不接。
四川省巴中市巴州区化成镇党委书记 胡川:我们依托长江防护林工程,建设森林小镇,良好的生态环境,为我们每年带来了60万人次的游客,创造了1.3亿的经济收入,是我们最主要的收入来源,所以对我们来说,绿水青山真的就是金山银山
长江经济带涉及的11个省、市,一直是长江防护林工程建设的重点区域。“十二五”以来,11个省、市的长江防护林工程共投入建设资金近100亿元,大力植树造林。
国家林业和草原局造林绿化管理司司长 赵良平:据不完全统计,先后建设了2000多万亩的森林面积,森林覆盖率提高到42%,比长江流域(平均森林覆盖率)提高了3个百分点,因此长江经济带生态底子更厚,生态条件更好
绿色生态助力脱贫攻坚
长江防护林工程所覆盖的地区,有不少是我国的贫困地区,有的还是连片特困地区。长江防护林工程提供的务工机会和良好生态,让许多贫困户走出贫困,脱贫增收。
四川省巴中市巴州区,地处我国14个连片特困地区之一的秦巴山区,张明金是区里的贫困户,他所在的环岭村紧挨着区里的长江防护林苗木基地,这里给他提供了一份新工作。
四川省巴中市巴州区环岭村村民 张明金:我在园区主要是剪枝、除草、施肥,大概一年在园区挣一万五六,这是主要的经济来源。
长江防护林工程需要大量的劳动力投入苗木培育、造林护林等工作,为广大农民提供了“在家打工”和“门前致富”的良好机会,成为农民脱贫增收新的增长点。
国家林业和草原局造林绿化管理司司长 赵良平:据不完全统计,工程实施以来,当地的群众从工程实施当中,得到的收入,就达到80多亿元
不仅是工程务工收入,长江防护林有一部分是经济林,农民通过经营林果,也增加了收入。四川省南江县是国家级贫困县,当地围绕长江防护林工程,发展核桃产业,带动农民脱贫增收。光在东榆镇,就栽植了4万亩核桃树。
此外,长江防护林良好的生态环境,还为农民朋友发展林下经济、森林旅游等产业提供了平台,成为促进农民脱贫增收的新渠道。
长江防护林工程建设规划
长江防护林工程共分三期建设,一期建设是1989-2000年,二期建设是2001-2010年,三期建设是2011-2020年。按照国家的规划,下一步,长江防护林工程将继续以长江经济带为建设重点,通过工程建设,基本建成以防护林为主体,农田林网和绿色通道为网络、城镇乡村绿化为节点的生态防护体系,有效提升流域水源涵养和水土保持能力,为长江经济带绿色、可持续发展提供更为优良的生态条件,切实改善长江流域生态环境,维护长江生态安全。
(责任编辑:魏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