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条舟楫便利的黄金水道:2017年,长江干流沿线五港吞吐量达到4.64亿吨,占全省港口吞吐量的90.6%,比上年增加10.8个百分点,主要包括矿建材料、水泥及熟料、煤炭、矿石、钢铁等大宗货物;集装箱吞吐量达到109.9万标箱,占全省港口吞吐量的79.4%。
这更是一条泽荫两岸人民的生态廊道:长江干流是沿江城市的重要水源地,干支纵横的水网造就了这里丰富的物产资源,多种国家珍稀保护动物在此栖居。
“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构建互联互通、绿色低碳的现代化交通运输体系,是推动长江经济带和长三角一体化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和保障。”安徽省交通运输厅厅长施平说。
将生态优先融入建管养运全过程
着力构建绿色现代交通体系,大力推进交通运输节能减排,主动做好生态环境保护和修复。
铜陵市是安徽省沿江工业重镇,一直以来,沿江岸线分布着众多企业码头,长江水域岸线生态环境治理压力突出成为困扰该市的一大难题。近年来,该市把强力推进长江非法码头整治作为推动绿色发展的重要举措,向多年的“老大难”问题发动总攻:全市已经投入4.93亿元,拆除一江两岸港口岸线整治项目167个,释放生产岸线15公里,陆域土地4000亩。2017年年底,该市制定《港口岸线整治释放区域保护管理实施意见》,建立长效管理机制,巩固整治成果,杜绝出现前拆后建、前清后乱等反弹现象。同时,严格落实港口建设环境保护和环境影响评价等相关制度,以不断健全的制度体系保障绿色发展理念落到实处。
“生态环保正在成为我省推动长江经济带交通运输发展的‘硬指标’和‘硬任务’。”施平说,让生态优先的要求“硬”起来,就要切实把生态文明建设的各项新部署、新要求、新任务落实到交通运输建管养运全过程,融入到车船路港绿色发展各方面。
据介绍,安徽省交通运输系统坚决抓好中央环保督察组反馈问题的整改,已基本完成整改并取得阶段性成效。全面整治沿江非法码头过程中,积极推动沿江5市开展非法码头整治,督促各地落实整改主体责任。目前,已经拆除224座非法码头,释放岸线41公里。
目前,安徽交通正在深入开展固体废弃物、危险废物运输环节排查,开展专项行动,要求承运企业及其车辆、码头具备相应经营资质、船舶具备相应适装证书,在运输过程中严格执行危险货物运输管理相关规定,充分利用卫星定位系统监控平台对车船运输情况进行适时监控。同时,积极推动大气和水污染防治工作,加强港口扬尘污染治理。
加强长江岸线开发管理,是共抓大保护的长效之策。根据安徽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安徽交通运输部门严格按照“深水深用、节约高效、合理利用、有序开发”原则,严把岸线审批关,切实加强岸线管理。同时,牵头开展港口资源整合工作,进一步提高港口岸线利用效率,实现港口岸线资源的有效开发、有效利用、有效保护。
加大港口岸线的生态环境治理力度,也为主动修复长江沿岸生态环境拓展了新空间。安徽省沿江各市利用释放的珍贵岸线资源,积极恢复岸线生态功能,已恢复生态岸线30公里,构建了水清、岸绿、景美的滨水生态新廊道。
长三角省际通道建设衔接一致同步推进
着力构建互联互通交通网络,强化规划引领,把打通“断头路”作为重点任务,加快完善长三角一体化综合立体交通走廊。
刚刚召开的长三角地区主要领导座谈会审议通过的《长三角地区一体化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年)》,明确了12个合作专题,其中交通的互联互通是重点合作任务。
交通运输是推进长三角地区更高质量一体化发展、共建世界级城市群的重要先导和支撑。安徽省交通运输厅负责人表示,为积极落实这一计划,安徽省交通运输部门将主动加强与长三角区域的交通规划衔接,着力推动重要交通基础设施的互联互通,充分发挥交通运输对建设长三角世界级城市群的引领和支撑作用。
加强规划衔接,是互联互通的重要引领。在编制省交通运输“十三五”发展规划和高速公路网、普通省道网、高等级航道网中长期规划中,安徽交通注重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加强与相邻省份交通运输规划的衔接,确保长三角省际之间的重要交通通道建设衔接一致、同步推进。
“我们编制与江苏方面对接的路网规划前,进行了大量的前期调研,发现两地的百姓对打通‘断头路’都有着十分强烈的愿望。”滁州市公路局副局长王光明说,目前,滁州已经与南京方面对接,两地规划了17条互通互联的干线通道。两地居民都希望早日将这些大通道在两地同时修通,方便他们来往经商、创业。
在推动长三角更高质量一体化发展的理念引领下,安徽省坚持把消除与江苏、浙江方面的“断头路”作为交通运输基础设施建设的重中之重,制定实施打通“断头路”的专项行动计划,多次主动与江苏、浙江等省份对接,签订合作协议,按照项目优先、计划优先、资金优先的原则,加快推进项目实施。
安徽省与江苏、浙江两省高速公路“断头路”共有9条,经过强力推动建设,2017年以来,已经贯通4条,另外5条正在快速推进。国省干线的省际“断头路”项目也正在加快推动高标准对接、全方位贯通。内河航运方面,连接皖北和苏北之间的“断头航道”——新汴河航道整治工程今年开工,建成后,将更好地发挥内河水运对沿线地区的产业发展的支撑和带动作用。
安徽省交通运输厅负责人表示,随着《长三角交通运输基础设施互联互通三年行动计划》的实施,安徽省将积极加强与沪苏浙交通运输部门的对接联系,共同推进跨区域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推进重大省际交通大通道项目建设,加快构建更加完善的长三角一体化综合立体交通走廊。
推动多式联运开拓港口合作新模式
着力推动港口经济转型升级,整合港口资源,加强港口集疏运体系建设,充分发挥黄金水道的综合效益。
今年4月10日,由宁波舟山港直达马鞍山港的全国首艘江海直达船——“江海直达1”号在马鞍山市成功首航,该船较同类海进江船舶造价降约10%,载重量增约13%,能效提高约12%。这是马鞍山市推动江海联运发展的新举措,也是推动长江航运绿色发展,更好发挥黄金水道综合效益的重要探索。
“发展江海联运,是马鞍山实施‘以港兴市’战略的关键路径。”马鞍山市港航局负责人介绍,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战略引领下,该市积极拓展马鞍山港辐射半径,积极推动与上海、宁波舟山、太仓等沿海港口合作,推进与长三角、南京都市圈、合肥经济圈城市合作。全力推进郑蒲港新区建设发展,加快综合保税区、口岸开放、指定口岸等“三大平台”建设,开通了郑蒲港至广州、上海、武汉、岳阳、重庆、盘锦等多条航班航线,以郑蒲港为中心、辐射南北的“江海快线”运营网络初步建立。
提升港口经济的发展能级,是更加充分发挥长江黄金水道综合效益、推进长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着力点。目前,安徽省正在着力推进沿江港口资源整合,优化港口布局,提升港口功能。其中,着力推动沿江港口多式联运发展,推进芜湖港与上港集团合作成为上海洋山港的重要喂给港,全力拓展沿江港口与沿海港口合作的新模式。
构建更加健全的港航基础设施体系,是更好发挥黄金水道效益的重要保障。目前,安徽省正在积极配合交通运输部长江航务管理局,加快推进安徽省长江江心洲水道等8个重点航道整治工程项目,推动引江济淮航运工程开工建设,积极推进芜申运河、合裕线等支流航道整治提升。大力完善港口集疏运体系,把列入交通运输部“十三五”规划的疏港公路和铁路项目分解到市,指导督促各市加快推进项目前期工作,更加充分发挥港口衔接各种运输方式的优势,增强重要港口的辐射带动能力。
推动省际公交互通市民卡互认
着力构建一体化综合交通运输网络,提高通行效率,提升服务水平,更好满足便捷出行需求。
“我们公司很多员工每天都从南京到汊河开发区这边来上班,大家都感觉和在南京市内上下班并没有太大区别。”南京投资商、来安县浦创轨道装备有限公司董事长沈鸿说。
随着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的深入推进,区域内人员往来频繁,物流需求持续释放,一体化的综合交通运输网络正在加快构建。
“率先优化省际毗邻地区运输网络,推动滁州至南京之间开通公交服务,实现马鞍山与南京两地市民卡在公共交通领域的互认,为持续扩大区域内交通运输合作进行了有益探索。”安徽省交通运输厅相关负责人说。
为进一步提升区域内通行效率,降低成本,安徽省积极落实货车通行费优惠政策,对享受安徽省ETC卡收费优惠的货运车辆,在现行通行费95折的基础上,再给予降低10个百分点的优惠。同时,积极提升ETC应用服务水平,扩大应用范围,实现“一卡畅行长三角”。在民航网络衔接方面,安徽省已经加入长三角共建世界级机场群的合作协议,进一步织密通达世界各地的航线网络。
大力发展智慧交通,是构建高效协同的区域交通运输体系的重要路径。目前,安徽省交通运输厅正在为加强安徽省智慧交通发展的制度设计,创新体制机制,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同交通运输融合发展,努力实现交通运输信息“强度整合、高度共享、深度应用”。着力构建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智慧交通体系,聚焦基础设施、运输组织、出行服务和决策监管四大领域,建设综合交通运输聚合支付清算平台、货物运输诚信评价体系平台、城市公共交通综合服务平台、智慧港口物流平台和第三方安全监测综合服务平台等智慧交通五大平台,并积极加强与长三角区域内智慧交通体系的衔接,努力为构建区域一体化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夯实基础,努力实现区域人流物流高效畅行、往来自如。
构建污染物运输全流程监控制度
着力构建联防联控安全监管体系,加强动态监管,强化风险防控,持续筑牢皖江航运安全“防护网”。
“目前,我们正在大力落实船舶污染物接收、转运、处置的联单制度,2018年完成50%以上任务,确保2020年全面完成。”安徽省地方海事局负责人介绍,这既是一项推动长江内河航运绿色发展的关键举措,更是一项重要的安全生产监管制度。
生命至上,安全第一。依托长江黄金水道,大力发展内河水运,必须牢固树立底线思维和红线意识,着力构建联防联控安全监管体系,加强动态监管,强化风险防控,提高应急处置能力,持续提升安全生产和营运水平。
安全监管重联防联控。结合船舶码头污染防治、固体废弃物运输专项整治行动,安徽省正在大力全面开展运输环节排查,充分利用卫星定位系统监控平台对车船运输情况进行实时监控,构建高效的内河航运安全监控体系。
优化船舶运力结构,鼓励老旧船舶提前退出航运市场,是强化本质安全的关键举措。近年来,安徽省加快推进内河船型标准化,优先发展环保、高效、低耗的新能源船舶,提升节能减排效果。充分利用中央和省市专项资金,积极引导航运企业和船东加快推进内河船型标准化步伐。同时,加快发展江海直达船型,合理选择干支直达船型和水网地区标准化船型。此外,加快淘汰老旧船舶,优化船舶运力结构。截至目前,累计拆改船舶15501艘,改造生活污水排放不达标船9349艘,有力提升船舶安全运营能力。
严把航运企业准入关,推进行业结构调整,是提升安全经营水平的根本保障。近年来,安徽持续推进企业规模化、集约化经营,继续贯彻落实省际液货危险品船运输市场宏观调控,严格控制新增运输经营主体,鼓励企业兼并重组,引导注销液货危险品运输经营资质4家。
一江清水,百舸争流。共抓黄金水道大保护,共筑互联互通大交通,合力推动长三角更高质量一体化发展。八百里皖江千帆竞发,正在涌动着全新的生机和活力。
本文图片由安徽省交通运输厅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