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地方经济首页 > 即时新闻 > 正文
中经搜索

廊坊市北三县打造全域旅游新增长极

2018年10月23日 15:59   来源:河北新闻网   

  河北新闻网讯(记者孙占稳、解丽达)金秋时节,第三届廊坊市旅游产业发展大会在潮白河畔的大厂回族自治县召开。来自京津的大批游客畅游大厂影视小镇、万亩银杏林、威武屯骑行小镇等景点,领略大厂的田园名族风情、生态水乡之美,尽享“京东氧吧”休闲慢生活。

  与北京城市副中心一河之隔的廊坊市北三县,是首都政治“护城河”的前沿阵地。他们以全域旅游为突破口主动融入京津冀协同发展大格局,全力支持服务北京城市副中心建设。优化生态环境铸就绿色底板,深挖资源培育旅游品牌,构建与北京城市副中心分工明确、协调发展的产业布局,全域旅游正在成为廊坊市北三县新的经济增长极。

  碧波荡漾的潮白河,滋润着两岸北京通州区与廊坊北三县丰饶的土地。“服从服务好北京城市副中心建设,必须大力优化北三县产业布局,推动北三县与北京城市副中心协同发展、错位发展。”廊坊市委书记冯韶慧说,大力发展全域旅游,是北三县主动融入京津冀协同发展大格局,实现创新发展、绿色发展、高质量发展的科学选择。

  国庆假期,大厂影视小镇内游客如织。传统古堡与时尚建筑交相辉映,巨幅明星海报、影视人物仿真蜡像点缀其间,游客们饶有兴致地试穿古装剧中的服装,并与扮装亮相的真人模特合影留念……园区负责人介绍,随着《欢乐喜剧人》《挑战不可能》《国家宝藏》等一大批一线综艺节目在影视小镇的录制发行,这里正在成为北三县区域旅游的新热点,“旅游+文化”的发展模式雏形初现。

  推动北三县全域旅游发展,廊坊市用足区位优势,深入挖掘吃、住、游、购等旅游要素,与京津旅游资源错位开发,打造旅游品牌。三河航天体验主题乐园、高尔夫休闲,大厂骑行绿道、影视小镇、京东第一温泉,香河万亩荷塘、第一城、国足基地……“旅游+”释放新活力,一批知名旅游品牌享誉京津,“既无名山大川、又少名胜古迹”的北三县,成为京津冀重要的休闲目的地。

  每逢节假日,香河县新落成的运河文化公园内,都会有不少来自附近北京通州区、天津武清区的游客。作为北运河香河段生态综合整治项目之一,运河文化公园在建设过程中尊重自然、突出大运河生态文化底蕴,在形成完整生态网络体系的同时,实现了水清、岸绿、景美,成为“通武廊运河旅游带”建设的一大亮点。

  打造北三县全域旅游新增长极,廊坊市强化“一盘棋”思想,主动融入京津冀协同发展大格局,在协同发展、错位发展中实现融合共赢。他们与北京通州区、天津武清区深化合作,建立了以大运河为纽带的“通武廊旅游合作联盟”,大力推进京津冀旅游协同发展试点示范区建设。三地合作举办旅游产业发展大会,联手推出了香河第一城、蒋辛屯乡村旅游片区,武清区南湖?绿博园、北运河休闲旅游驿站和通州区运河公园、大运河森林公园等一批以运河文化为主题的精品旅游线路,在互动融合中带动了区域旅游产业的快速发展。

  “让绿色成为北三县的最美颜色,让生态成为北三县的第一品牌。”廊坊市市长陈平介绍,推动北三县全域旅游发展,他们坚持生态建设优先,开展大规模植树造林,铸就高质量发展的绿色、生态底板。以谋划好北京城市副中心周边的绿化规划为重点,廊坊把全市总体规划与通武廊专项规划搞好对接,努力做到与北京城市副中心“生态规划一张图、生态建设一盘棋、生态保护一张网”。

  三河市在北京城市副中心连接区和邻京边界重点地区扩绿增绿,实施了通道闭合绿化、特色郊野公园、绿美镇村创建、矿山治理示范等10大绿化工程,京秦高速、密涿高速、密涿高速三河南连接线、102国道两侧4大多彩精品景观带初步建成;香河县结合文化旅游和乡村振兴战略,大力实施北运河生态综合整治工程和“紫薇园”建设,打造出香河旅游的新亮点;大厂在与北京城市副中心毗邻的潮白河畔,建成了环京片区规模最大的银杏森林,在生态环境不断优化的同时,打造出亲绿、亲水、亲近自然的京东森林生态休闲旅游新景点……

  积极融入协同发展,扎实推进生态建设,大力培育旅游品牌,廊坊市北三县全域旅游风生水起。廊坊市旅游发展委员会主任邹冠通介绍,随着香河运河文化旅游、荷花之乡,以及大厂影视小镇、三河航天主题乐园等旅游品牌享誉京津,特别是北三县生态环境的不断优化、与京津一体化步伐的全面提速,廊坊市北三县正在成为全市全域旅游发展的新亮点。

(责任编辑:石兰兰)

分享到: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精彩图片
关于经济日报社关于中国经济网网站大事记网站诚聘版权声明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广告服务友情链接纠错邮箱
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北京市鑫诺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法律顾问:北京刚平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8)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备1803655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7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