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定半径50公里的长三角都市圈发展规划,并以快速轨交连接;探索长三角区域医疗联合体,取消异地医保结算时限;建立长三角跨区域的世界顶尖高校联合实验室,推进区域内更多高校建设成为全球知识创新的策源地……
随着长三角一体化上升为国家战略,即将召开的上海两会上,“长三角”成为多个民主党派提案建言的热词。
加快都市圈建设 构筑轨道交通网络
民建上海市委在提案中指出,世界上的一线全球城市大都形成以自己为核心的都市圈,范围超过了核心城市的行政管辖边界,并用网络状的轨道交通线路“无缝”连接在一起。相比之下,上海都市圈的规划和建设都落后于纽约、东京、伦敦等一线全球城市为核心的都市圈,长三角一体化进程仍受到行政管辖边界的阻碍。
建议加快上海都市圈的规划和建设。比如:围绕上海中心城区,制定建成半径在50公里左右的都市圈发展规划,覆盖到周边江浙两省的县市,并以大体量、快速度和网络化的轨道交通相连接;加强虹桥机场的国际机场功能,更好地服务于长三角城市的国际交流;在都市圈范围内与上海相邻的周边中小城市建设新机场等。
加速医疗一体化 解决人才后顾之忧
长三角一体化的一个重要内容,是人才可以在长三角区域内有序流动。农工党上海市委认为,医疗卫生一体化作为重要的民生工程,不仅能够直接提升长三角地区老百姓的获得感,也是长三角地区吸引人才的重要服务支撑。
目前,长三角地区在医疗卫生一体化发展方面,仍存在缺乏一体化规划、缺少“互联网+”医疗平台及居民健康电子档案共享系统等问题,医保异地就诊结算流程也不通畅。
为此农工党上海市委提出多项建议:建立长三角医疗卫生一体化发展协调平台,制订长三角地区医疗卫生发展规划,统筹区域医疗资源、重点发展领域和重大医疗仪器设备的配制等,形成优势互补的国内乃至亚洲地区医学中心城市群;探索长三角区域医疗联合体、专科联盟多模式发展;加快发展“互联网+医疗健康”模式,推动电子健康档案互通共享;提高医保异地结算流畅便捷度,打通政策“关卡”,取消异地医保结算时限或者设置合理时限,优化医保异地结算平台软硬件设施。
打造高等教育联盟 提升学术资源配置力
高等教育是创新和成果转化的基础。民盟上海市委认为,目前长三角城市群高等教育整体供给水平较低,列入全球顶尖高校阵营的高校数量偏少,全球学术资源配置能力不强,对国际优质学生与学者的集聚力不足,创新力和对经济的推动力同样不足。
为此民盟上海市委建议:由长三角城市群共同发起成立“国际城市群高等教育联盟”,搭建国际性智库和人才交流平台,带动区域高校的国际化进程;探索长三角中外合作办学的新体制、新机制,支持国际一流创新型、创业型高校来沪开展合作办学;创设“长三角奖学金”项目,扩大和优化长三角高校的来华留学、从教项目的规模、结构、层次和服务体系;建立长三角跨区域的世界顶尖高校联合实验室,推进区域内更多高校建设成为全球知识创新的策源地;打造一批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国际学术期刊和学术交流平台,提升在国际学术领域的话语权和学术引领作用。
新民晚报首席记者 潘高峰
(责任编辑:魏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