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地方经济首页 > 即时新闻 > 正文
中经搜索

甘肃民勤农妇戈壁滩建“花花世界” 叩开致富之门

2019年01月31日 13:33   来源:中国新闻网   

  中新网兰州1月31日电 (马爱彬)从农家妇女到大棚蔬菜种植能手再到戈壁温室花卉繁育的“拓荒者”,甘肃武威市民勤县苏武镇西湖村村民俞桂英“南花北移”,把花花草草“请”进温室大棚,借庭院经济增收致富。

  俞桂英的花卉温室大棚里,密集的鲜花吐芳斗艳,它们均被客户预定。她边笑边搓着沾满泥巴的双手。“以前种大田一亩地也就是两三千元的收入,搭上棚种上黄瓜、西红柿等收入比较好,一座棚里能卖个两三万元,现在种上花儿,收入更好了,一年至少能赚十万元。”

  春节临近,是花卉销售的旺季,俞桂英虽然从早忙到晚,但提起收入,她的自信与喜悦挂在脸上。

  俞桂英是民勤县最早种植日光温室的农民之一,当年她从信用社贷款8000元,向亲戚朋友们借了点加上自己多年的积蓄,投入2.4万元,建成一座占地2亩的日光温室。

  当时,日光温室对农户来说是个新鲜事物,俞桂英必须得从头学起。她翻阅书籍,参加培训,虚心向农技专家请教,很快掌握了棚室瓜菜栽培种植及管理技术。

  第一年俞桂英摸索着种植了一大茬嫁接黄瓜,当年纯收入达7000多元,相当于24亩小麦的纯收入,这让她兴奋不已。接着,她又试种茄子、西瓜等作物,收入都相当可观。

  穷则变,变则通。尝到甜头的余桂英悟出了一个道理,只要科学经营,肥沃的土地上就会有无限可能。经过多方考察,俞桂英发现,时下民众对花化绿化、庭院布置、居家装饰、礼仪花卉的需求日趋上升。

  经过仔细盘算,俞桂英给温棚盖上三层膜,营造出适合南方花卉生长的环境,将南方花卉请进来。此后,俞桂英通过“南花北移”在“花花世界”里叩开致富之门。

  近两年,她先后去昆明等地考察花卉市场,并与农业科研院所接触,请专家帮助做发展规划、选择适合种植的品种、开展土壤营养和防病治病研究,收入由以前的两三万元跃升到10多万元。

  如今,俞桂英的“花花世界”里,开满了她创业的“果实”,在那一片片花香和温馨中饱含着她的信心和坚强。

  俞桂英说,下一步她想借力土地流转,再新建几座花卉日光温室,引进更多的花卉新品种,带领周边民众通过发展温室花卉产业致富奔小康。(完)

(责任编辑:宋雅静)

鍒嗕韩鍒帮細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精彩图片
关于经济日报社关于中国经济网网站大事记网站诚聘版权声明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广告服务友情链接纠错邮箱
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北京市鑫诺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法律顾问:北京刚平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8)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备1803655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7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