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池州日报报道,2月25日,记者采访了池州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主要负责人张江南。
记者:
池州在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过程中有哪些优劣势?
张江南:
池州与沪苏浙地缘相近、人缘相亲、文化相通,交流合作源远流长。2011年,池州市承办了长三角地区合作与发展联席会议办公室第一次会议,2016年正式成为长三角城市群一员,2018年成功加入长三角城市经济协调会,建成宁安城际铁路、沪渝高速、九华山机场,谋划推进了合肥-池州-黄山-温州高铁等一批重大交通项目,对接沪苏浙引进市场占有率60%以上的柯力传感器、行业龙头超威电源、总投资15亿元的西恩科技新材料、池州绿地产城融合创新区等一批重大产业项目。但是,池州市参与长三角一体发展的领域比较窄、层次比较低,战略视野不宽,主动意识不强,成效不够明显。
记者:
池州在参与长三角一体化发展过程中应该把握哪些关键环节?
张江南:
在融入新一轮长三角一体化发展过程中,我们必须立足自身优势与特色,牢牢把握“高质量”和“一体化”两大关键词。
“高质量”是根本要求。一方面,长三角地区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引擎,是长江经济带的引领发展区,也是我国参与国际竞争的重要平台,理应以“高质量”发展为导向和目标。另一方面,相对于前一阶段长三角区域的合作方式和内容,池州市参与的深度和广度都很有限,需要加快注入更多、更实、更有质量的合作内容。
“一体化”是主线。新一轮的一体化发展应是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一体化。目前,《长三角地区一体化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年)》已经印发,覆盖了12个合作专题,且聚焦7个重点领域,形成了一批项目化、可实施的工作任务,国家发改委正在起草《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池州市将抓紧起草实施方案,在国家顶层设计下抓好对接落实。
记者:
池州应该如何绘制长三角一体化进程“路线图”和“任务书”?
张江南:
首先要突出“战略衔接”。由于地缘区位、现实基础等原因,池州市缺位了省际之间一些重要的战略合作抓手。为此,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必须在大的战略合作平台和抓手上有所突破。要谋划形成若干以池州市发起主导的省际合作战略。如:依托池州市现有的钢铁、水泥、砂石等要素资源和项目,打造全国最大、服务长三角的装配式建筑生产基地。池州开发区已有4万吨的世界最薄、技术先进的产能规模,可以谋划打造全国最大的先进铜箔基地。力争在现有省际战略合作中占有一席之地。如:争取将江南产业集中区纳入长三角产业合作示范区;以池州高新区创建国家级高新区为契机,打造G60科创走廊的科技成果转化基地;积极争取开发皖浙2号健康之旅,在文化旅游大健康等领域推进战略合作。
其次要突出“产业承接”。积极推进园区合作共建,推进国家级池州经济技术开区与长三角地区合作共建园区。统筹用好多种合作平台,鼓励朱备禅修小镇等省级特色小镇龙头企业与沪苏浙旅游健康领域龙头企业开展合作,推进与上海外高桥集团、虹桥商务区等战略合作深化,加强智慧城市、智能制造、智慧旅游健康等领域项目谋划。
同时要突出“项目嫁接”。推进交通互联互通,构建沿江立体综合交通走廊,全面提升区位交通优势。高速铁路方面,加快建设武杭高铁池州至黄山段,全力推进合肥—池州城际铁路、池州长江公铁大桥等前期工作,谋划推进池州至九江、池州(青阳)-宣城(泾县)城际铁路。高速公路方面,加快德上高速池州至祁门段建设,积极推进宣城-青阳-石台-东至高速公路尽快开工。水运通道方面,加快青通河、秋浦河、九华河等重要通航河流整治进程。航空运输通道方面,加快池州九华山机场改扩建,拓展长三角城市航线,开通国际旅游包机。深化能源领域合作,推进石台抽水蓄能电站等项目尽快开工建设,共同谋划推进一批多领域、多层次的重大项目。
记者:
如何保障我们绘制的美好蓝图逐步变成现实?
张江南:
我们应该增强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思想自觉,坚持高位推动,强化责任分工,完善合作机制,强化考核督查,顺势而为、乘势而上,推动池州向高质量发展迈进,加快建设现代化“三优池州”。
(责任编辑:魏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