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地方经济首页 > 即时新闻 > 正文
中经搜索

2019成都·“一带一路”及上合组织国家会展业圆桌会举行

2019年07月17日 16:39   来源:四川新闻网   李慧颖

  四川新闻网成都7月17日讯(记者 李慧颖摄影报道)今日(7月17日),由中国贸促会培训中心与成都市贸促会(市博览局)联合举办的2019成都·“一带一路”及上合组织国家会展业圆桌会在成都召开。此次圆桌会,来自成都和成都平原经济区其他城市的会展业界代表、国内专家面对面对话,就“会聚资源 展促经贸”主题深入开展了探讨、交流、考察等活动。

  这是成都首次与来自罗马尼亚、苏丹、委内瑞拉、乌兹别克斯坦等12个“一带一路”及上合组织国家的40名国家商协会代表和政府经贸机构高级官员集中探讨会展合作、经贸互通等问题。

  成都市博览局相关负责人介绍,“我们组织此次圆桌会,更多的是搭建与国际知名会展企业交流平台,鼓励成都会展企业与全球知名会展企业合资、合作,推动成都会展界拓展新兴国际市场、实现合作与共赢。”

  请进来+走出去 做大经贸合作“朋友圈”

  圆桌会上,来自罗马尼亚、苏丹、委内瑞拉、乌兹别克斯坦等12个“一带一路”及上合组织国家的嘉宾就各国会展业发展情况和国际合作需求进行了介绍和推介。同时,圆桌会提出“一带一路”及上合组织国家会展业合作倡议,旨在加强成都与“一带一路”和上合组织国家会展界的合作交流,推动成都会展界拓展新兴国际市场,以会展为平台做大成都经贸合作“朋友圈”。

  今年来,成都市贸促会(市博览局)先后组织区市县产业部门、企业、功能区参加第七届意大利米兰国际食品展、第35届泰国工业展等境外展会活动,展期共接待客商人数8000余人次,达成合作意向金额约1.1亿元,现场签约金额600余万元,帮助成都市企业参与国际竞争,拓展国际市场。与德国莱法州经济部共同在蓉举办“走进德国莱法州—商贸及技术合作与投资推介会”和“中德企业对接洽谈会”;与招商局集团吉布提国际工业园区运营公司共同组织推介会,为40余家成都企业进入非洲和中东市场提高安全、高效、优质的平台。

  赋能合作平台功效 提振国际合作信心

  会展业对引导产业发展、促进生产要素流动、优化资源配置、促进经济技术交流与合作、提高城市知名度和竞争力发挥着重要作用。成都市博览局相关负责人介绍,“‘一带一路’和上合组织国家商协会代表和政府经贸机构集中来蓉,是宣传成都会展产业发展环境和良好机遇,我们将利用园桌会平台安排专门的考察参观,举办会展之都建设推介活动提出合作倡议,不断提高成都会展业的国际美誉度、知名度和影响力。”

  会议活动期间,参会人员还参观考察了成都市规划馆、西部博览城、中国(四川)自由贸易实验区成都青白江铁路港片区等,让“一带一路”沿线和上合组织国家商协会代表和政府经贸机构高级官员加深了解成都产业布局,办展办会环境以及贸易通道,充分认识成都在国家开放和国际合作中的节点作用和枢纽功能,提振国际“朋友圈”与成都经贸合作的信心。

  “成都是中国西部对外交往中心,与全球228个国家和地区建立经贸联系,已开通国际航线118条,成都口岸对53个国家实施144小时过境免签政策。从成都出发的中欧班列连通境外25个城市,中欧班列从开行之初的31列,到2018年年度开行1591列,已连续3年位列全国第一。蓉欧班列年度开行列数及累计开行总量继续位居全国第一,成为国内开行数量最多、最为稳定高效的中欧班列,已成为经贸交流和国际合作最具潜力的合作纽带。”成都市博览局有关负责人介绍。“高效畅达的国际通道网络,形成了以大通道促进大开放的良好态势,形成带动西部地区开放的重要通道和合作平台,必将开启成都与‘一带一路’沿线和上合组织国家会展业深化合作的新篇章。”

  本网(平台)所刊载内容之知识产权为四川新闻网传媒(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及/或相关权利人专属所有或持有。未经许可,禁止进行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等任何使用。

(责任编辑:秦宇雯)

分享到: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精彩图片
关于经济日报社关于中国经济网网站大事记网站诚聘版权声明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广告服务友情链接纠错邮箱
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北京市鑫诺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法律顾问:北京刚平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8)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备1803655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7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