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地方经济首页 > 即时新闻 > 正文
中经搜索

西瓜被偷反赔300是执法过错,警示执法不可和稀泥

2019年08月06日 10:15   来源:工人日报   

  8月4日晚,备受关注的河南淇县农民西瓜被偷反倒赔300元事件有了新的进展。当地警方通报称,偷瓜人宋某的行为已构成盗窃,被处以行政拘留三日的处罚;派出所存在执法过错,相关民警已被停职。

  在百姓朴素的正义观念中,宋某未经瓜农同意就下地摘瓜的行为理所当然构成盗窃,而派出所民警处理警情时和稀泥和出“新高度”,不仅将偷瓜定性为摘瓜,还要求瓜农因拽绊致宋某受伤倒赔300元,很显然违背了理性自然人的道德评判标准和法律评判标准。

  同时,当地警方在偷瓜舆情爆发后,对于案件跟进处理仍然显得不够重视:在警方的再次介入下,偷瓜人将300元医药费退还给了瓜农,可是对于偷瓜人的盗窃行为仍旧没有实质性的处理意见。如果不是事件引起网民愤慨,上级机关启动执法监督程序,偷瓜人会因为偷瓜行为付出相应的代价吗?警方会认为自己做错了吗?

  平心而论,偷瓜舆情并不复杂。偷瓜贼因为几个西瓜尝到了一些皮肉之苦,涉案西瓜因未上市,所以只能按照成本价计量价值,因此民警也只好对其批评教育,事情到此本该结束,但是后续要求瓜农赔偿偷瓜贼医药费的操作就很令人不解了。

  民法通则规定,因正当防卫造成损害的,不承担民事责任。正当防卫超过必要的限度,造成不应有的损害的,正当防卫人应当承担适当的民事责任。很显然,瓜农为了制止正在发生的偷窃行为,避免自己的经济损失,将偷瓜贼拽倒属于正当防卫,且偷瓜贼膝盖擦伤也并不是什么大事儿,没有超过正当防卫的限度,不需要承担任何责任。

  其实,很多案件在处理的过程中,并不需要多么高深、专业的知识。此案中,但凡出警民警能够秉承公序良俗,从职业的专业性角度出发,也不至于给出如此荒诞的处理结果。

  这两天另一起和稀泥式的执法同样引起了广泛关注:河南信阳一辆货车侧翻后,附近村民搬空车上33吨井盖,民警受访时称村民行为不是哄抢,少量侵占不构成犯罪。后来当地警方通报称已经追回部分井盖,涉事民警也已停职。有关部门如果能够多一点责任心和担当,类似的稀泥式执法闹剧就会少一些。

  基层执法工作事多且杂、需要多费心力,这可以理解,但是这不是处理案件时和稀泥甚至玩忽职守的借口。遇到事情先搪塞,搪塞不过去才真的处理,究其本质还是相关人员工作责任感、使命感的缺失。

  公平公正高效廉洁的执法,事关执法者职业共同体自我价值的认同,也是获得社会认可的必要条件。建设一支信念坚定、执法为民、敢于担当的政法队伍,让群众在每项执法活动中感受到公平正义,应该成为执法部门不断努力的工作目标。(子谕)

(责任编辑:宋雅静)

分享到: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精彩图片
关于经济日报社关于中国经济网网站大事记网站诚聘版权声明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广告服务友情链接纠错邮箱
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北京市鑫诺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法律顾问:北京刚平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8)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备1803655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7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