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寨沟地震两周年:美丽新九寨加速“生长”

2019年08月08日 13:56   来源:四川日报   

   九寨沟地震两周年,本报记者走进九寨沟县实地回访——

  □本报记者 徐中成 程文雯

  还没下车,耳畔就传来哗哗的水流声。走近细看,多道瀑布水流如银河泻下,蔚为壮观。8月6日,九寨沟景区,记者眼前的诺日朗瀑布,比震前更加壮美。

  景区外,连接漳扎镇和九寨沟县城的川九路正加快重建。沿白水河而下,两段特色鲜明的骑游步道已初步建成,让高山峡谷中的城镇更具现代气息。

  要高质量推进九寨沟地震灾区恢复重建和发展提升,努力建成推进民族地区绿色发展脱贫奔小康的典范,让灾区群众早日过上幸福安康的生活。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对九寨沟地震灾后恢复重建作出的重要指示,省委出台加快建设美丽新九寨的决定,从生态环境修复、地质灾害防治、景区恢复与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重建、城乡住房重建五个方面,擘画出美丽新九寨的宏伟蓝图。

  万众一心凝聚浴火重生的磅礴力量。在面临环境容量有限等现实困难的情况下,九寨沟感恩奋进,修复山川、重建家园、完善基础、升级产业……在加快灾后恢复重建的同时,高质量实现整县脱贫摘帽。

  震后两年,砥砺奋进七百多个日夜,美丽新九寨的蓝图正一天天变为现实。绿色基因

  生态环境总体质量基本达到震前水平

  在九寨沟景区,让记者惊喜的不仅有飞流直下的诺日朗瀑布,还有蓝色透明的五花海,美丽的树正群海……“经过大自然的自我修复和生态修复,现在景区内的景点已基本稳定。”景区管理局一位工作人员介绍说。

  美景归来,令人振奋。两年前,一场突如其来的地震让童话世界九寨沟“受伤”。作为世界自然遗产地和全球著名景区,九寨沟如何“补妆”,牵动着全世界的神经。

  这是一道世界级的考题。九寨沟重建,困难重重。世界自然遗产地遭受地震破坏在国内尚属首次,没有成熟的重建经验可以借鉴。

  在九寨沟县委副书记、副县长刘今朝看来,与“5·12”汶川特大地震和“4·20”芦山地震不同,九寨沟地震灾后恢复重建是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新发展理念的一次重要实践,也是以生态修复保护与旅游业提档升级为重点的一次特殊实践。

  没有路,就蹚出一条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九寨沟地震灾后重建积极探索世界自然遗产抢救、修复、恢复、保护新模式。

  在具体实践中,作为全国首批“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创新实践基地之一,九寨沟县专门成立生态文明建设组,调集环保、规划、旅游等领域68名专家,对每个项目同步开展空间规划审查和生态文明建设审查,确保重建项目既符合科学规划,又满足生态文明建设和全域旅游发展需要。“生态审查不过关,一律不准开工。”

  在九寨沟景区黑角桥左岸百多米高的滑坡治理点,为保护峭壁上的30多棵树,在安装防护网过程中,项目施工方全程不搭脚手架,从云南请来38名“蜘蛛人”,在有树的地方采取破网的方式来守好景区的一树一草。

  景区外,九寨沟县于去年1月率先启动了震损林清理。同时采取人工治理与自然恢复相结合的方式,优先启动震损林植被恢复项目。目前,全县已完成保护区外震损林植被恢复1.84万亩,修复珍稀动物栖息地1.85万亩,完成水土流失综合治理12平方千米,生态保护基础设施恢复全面完成,生态环境修复保护任务基本完成,水土流失得到初步治理。

  “这意味着,九寨沟县的生态环境总体质量基本达到震前水平。”九寨沟县林业和草原局副局长张量说。

  九寨速度

  重建任务完成两个75%以上

  “搞快点!搞快点!”8月6日,川九路建设工地上,负责铺路的工人似乎有些着急,“前两天下雨,耽误了。”当天天刚放晴,两台铺路车就同时开始作业,不远处,装载车、大型运输车来回穿梭,一派热火朝天的建设景象。

  去年3月,为确保这条交通动脉顺利贯通,当地还专门举行了川主寺至九寨沟县城段公路灾后恢复重建工程建设誓师动员会。

  公路向大山深处延伸,不远处的漳扎镇上,经过7个多月的重建,漳扎小学重建项目已正式竣工。这家由九寨沟县专门请中国建筑西南设计研究院设计的新学校,层叠起伏、青瓦白墙、半开放的三合院空间,将整个漳扎镇周围的美丽山水都变成了孩子们的大花园。今年9月开学,崭新的教室里将重新响起琅琅读书声。

  交通、市政、教育、医疗……灾后重建中,一个个项目的落地,成为九寨沟县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水平跨越提升的重要抓手。截至8月7日,灾后重建中,以九寨沟县作为实施主体的111个项目已全部开工,累计完工项目84个,完工率达75.6%;累计完成投资23.5亿元,占规划总投资的76.4%。

  重建项目数量多、前期程序多,加上项目建设难度大,遗产地和保护区要求高、高山峡谷次生灾害多,地灾等导致交通建设项目难度大,短短两年跑出项目完工率和投资完成率双双超过75%的“九寨速度”,并非易事。

  破解前期程序多的难题。九寨沟县重建办专门设立要件办理小组,会同国土、发改、住建等相关要件办理部门成立要件办理小组,实行集中办公“一站式审批”,大大缩短了审批时间。“漳扎小学和其他8个项目打捆,在要件办理小组实行并联审批等运行模式后,仅用69天时间就完成了项目从审批到招投标的程序。”漳扎小学项目相关负责人介绍。而在重建以前,完成这9个项目所有前期要件大概需要8个月。

  创新项目推进“领导包项、片区指挥、行业负责”机制,由责任领导统揽重大项目建设,九寨沟设立漳扎镇和南坪镇两个片区指挥部,协调解决项目推进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

  截至8月7日,所有重建项目应办理要件1047个,已办结1036个,办结率99%,累计支付资金11亿元。

  全域提档

  九寨沟县不只有九寨沟

  在漳扎镇漳扎村,一栋三层高的藏式新房内,红色的“囍”字特别扯眼。

  房屋的主人叫泽仁尕让,是九寨沟县一名土生土长的藏族小伙。今年5月,他在重建好的新房里完成了人生中的第一件大事:结婚。

  新婚不久,小两口开始商量在自家房屋中腾出4个房间,做藏式精品民宿。泽仁尕让说,搞旅游,将是他人生中准备干的第二件大事。

  灾后恢复重建绝不仅仅是“复原”,更是灾区产业结构的优化、发展能力的升级、藏区民生的改善。

  由于九寨沟名气太大,景区的强大光环一度产生了遮蔽效应,九寨沟县其它旅游资源未得到充分开发。这也成了九寨沟县发展的最大瓶颈。对此,九寨沟县委、县政府跳出九寨看九寨,把对旅游产业的全域提档升级,放在了灾后重建工作的重中之重。

  目前,利用灾后重建契机,九寨沟县积极构建“三廊四区”全域旅游格局,加快推进中查沟·鲁能胜地、甘海子生态文化旅游区、神仙池生态旅游区、勿角民族生态旅游试验区等景区景点建设。

  与此同时,围绕“吃、住、行、游、购、娱和商、养、学、闲、情、奇”12个要素,九寨沟县全面做好旅游要素配置与提升。以“闲”为例,考虑引入旅游商业综合体,目前,包括探索频道在全球落地的第三个项目就在九寨沟县,还有徒步探险、马帮骑游等文体旅融合业态。

  “最终目标是要把九寨沟打造成世界级休闲度假旅游目的地,实现从观光游到度假游再到休闲游的转变。”阿坝州委常委、九寨沟县委书记罗智波说,以后到九寨沟县旅游,不仅有九寨沟,还有金丝猴乐园、熊猫谷、神仙池、甘海子、千年古藏寨、中查沟等各类景区景点,保证玩一周不重样。

  这也让漳扎村281户村民搞旅游的信心大增。漳扎村村委会主任杨春也没有闲着,一直琢磨如何对全村客房进行改造提升,让游客有更舒适的体验感,来了就不想走。“下半年,准备带村民出去考察学习搞旅游民宿接待。”(相关报道见07版)

(责任编辑:宋雅静)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