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地方经济首页 > 即时新闻 > 正文
中经搜索

海峡气象青年说:为了闽台同胞共同的福祉

2019年08月08日 17:11   来源:中国新闻网   

  中新社福州8月7日电 (记者 龙敏)今年第9号台风“利奇马”,7日8时中心距离福建宁德南偏东方向约1130公里,中心最大风力12级(33米/秒)。受“利奇马”外围影响,福州市区风力渐大,颇令前来参加海峡青年节活动的台湾青年气象人担忧。

  按照预测,“利奇马”将于9日擦过或登陆台湾北部后向闽浙沿海靠近。台湾青年气象学者邱洵说,希望这次台风不要造成严重的灾害。

  7日,由福州市气象学会主办的“海峡气象青年说”在福州举办,两岸气象、生态等领域的优秀青年代表齐聚,聚焦推动两岸气象交流合作等主题。

  福建与台湾隔海相望。邱洵指出,闽台同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天气系统互为上下游,共同面临着台风、暴雨、强对流等灾害性天气的考验;从每年自东向西移动的台风来看,台湾是福建的上游和屏障,而在梅雨时节,台湾80%左右的暴雨则经福建发展而来。

  因此,邱洵希望闽台业界能够携起手来,尤其是两岸气象青年携手。他说,闽台气象业界应加强合作,携手共同应对台风、暴雨、强对流等灾害,“这是造福于闽台同胞最直接、最有效的方式,能够减轻闽台民众遭受台风、暴雨等气象灾害造成的损失。”

  在邱洵眼中,闽台气象业界的专注点虽有差异,却巧妙互补,可以在资料数据互换、科技联合攻关、经验交流等领域着力新突破。他举例道,福建在防范台风、暴雨方面有很独特的经验和科技,而台湾在气象服务等领域拥有很精细的经验。

  “海峡气象青年说”吸引了众多台湾青年气象工作者跨海而来。台湾青年陈映蓉说,福建与台湾在天气气候方面可谓“唇齿相依”。因此,闽台青年气象工作者有责任加强交流合作,提高闽台天气预测的精确度,推动防灾减灾,增进闽台同胞的共同福祉。

  事实上,自上世纪五六十年代以来,闽台气象人充分借助于地缘相近、气缘相通的优势,创造性开展了闽台气象科技交流,从无到有,实现了气象领域的合作不断深化和拓展。福建省气象局局长潘敖大指出,闽台气象交流合作不断发展壮大,充分展现了两岸同胞“血浓于水、守望相助”的情感,希望两岸青年气象工作者继续精诚团结、携手同心。

  出席“海峡气象青年说”的中共中央台办、国务院台办副主任龙明彪表示,闽台气象青年形式多样、内容丰富、成果丰硕的交流合作,对于惠泽两岸民生有着重要的意义。(完)

(责任编辑:宋雅静)

分享到: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精彩图片
关于经济日报社关于中国经济网网站大事记网站诚聘版权声明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广告服务友情链接纠错邮箱
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北京市鑫诺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法律顾问:北京刚平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8)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备1803655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7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