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地方经济首页 > 即时新闻 > 正文
中经搜索

“一码通行”加速长三角交通一体化

2019年08月26日 16:28   来源:安徽日报   

  打开合肥轨道交通二维码,挥一挥手机,1秒钟即可完成支付并通过地铁闸机。

  “以前坐地铁要排队买票,还要备好零钱,有点麻烦。现在手机扫码进站‘秒过’,方便多了。”家住望湖城的合肥市民郑先生每天乘坐地铁1号线上下班,对扫码乘车的便利深有体会。

  日前,记者在合肥地铁2号线大东门站亲身体验了扫码乘地铁。下载“合肥轨道”App并注册,在经过轨道交通闸机时,打开手机App点击“扫码乘车”,系统自动生成“乘车二维码”,将“乘车二维码”放在闸机上方扫描,“滴”的一声后,闸机自动打开,手机显示支付完成,进站乘车,整个过程不过几秒钟。

  “在实验状态下,扫码乘车最快一分钟可以通过七八十人。实际上,受地铁站位置、新旧程度、闸机型号等因素影响,刷卡进站的速度稍有不同,但相比购票进站,效率大幅提高。”合肥轨道集团相关负责人表示,合肥轨道公司持续推进智慧轨道建设,先后在线网各车站上线启用“银联移动支付过闸”“二维码过闸”等技术,免去了乘客排队购票或票卡充值的烦恼,通行效率明显提升,促进线网客流不断增长。

  目前合肥轨道交通二维码过闸技术已实现同时支持安卓系统手机和IOS系统手机用户扫码乘车。截至目前,合肥轨道交通扫二维码乘车用户超过116万人,累计使用量达1848万人次,近期日均使用量超过12万人次,占线网日均总客流近30%。

  2019年5月22日,合肥、上海、杭州、宁波、温州、南京6个城市实现地铁扫码乘车“一码通行”。长三角区域成为国内首个实现地铁扫码乘车互联互通的城市群,进一步加快了长三角综合交通高质量、一体化发展进程。截至目前,六城扫二维码乘车互联互通用户已逾98万人,日均使用量超过1.5万人次。长三角互联互通的城市范围内,市民将不需要异地下载其他城市应用,节约了手机内存和出行时间,大大提高了异地出行的便利度。

  随着更多城市地铁逐渐实现移动支付,预计今年底之前,长三角将有10座城市的地铁二维码实现互联互通,未来还将争取扩展覆盖长三角其他主要城市地铁,扩大地铁二维码互联互通的覆盖范围,推进长三角成为全国第一个交通一体化的示范区。(记者 范克龙)

(责任编辑:魏敏)

分享到: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精彩图片
关于经济日报社关于中国经济网网站大事记网站诚聘版权声明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广告服务友情链接纠错邮箱
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北京市鑫诺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法律顾问:北京刚平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8)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备1803655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7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