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地方经济首页 > 即时新闻 > 正文
中经搜索

信俗文化牵起“两岸一家亲”

2020年01月08日 10:58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台海观澜)信俗文化牵起“两岸一家亲”

  中新社福建宁德1月7日电 (记者 叶茂)在福建,妈祖、陈靖姑、闽王、开漳圣王等众多与台湾同根同源、一脉相承的信俗文化,已经成为海峡两岸交流合作的桥梁与纽带。

  福建省宁德市古田县临水宫祖庙住持黄光辉7日告诉中新社记者,围绕“千年临水情·两岸一家亲”,该宫今年将经常性地邀请台湾青年来交流走访,了解大陆发展环境和历史文化,进一步推动两岸融合发展。

  古田是陈靖姑文化的发祥地,古田临水宫是全球奉祀“顺天圣母”“妇女儿童保护神”陈靖姑的宫庙的祖庙。目前,全球陈靖姑信众达1.2亿人,尤以福建与台湾为多。其中,台湾主祀陈靖姑的宫庙有500多座,配祀的宫庙有3000多座,信众逾千万人。

  黄光辉说,每年到祖庙进香祈福的台湾信众越来越多,2019年有登记的台湾团队就有120多个,共计1万余人次。

  古田临水宫已先后被列为大陆首批国家级涉台文物保护工程、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级“海峡两岸交流基地”。黄光辉认为,这将进一步弘扬陈靖姑文化,加强两岸文化交流,加深两岸同胞情谊。

  近年来,宁德市通过举办一年一度的陈靖姑文化节,以及陈靖姑金身巡游台湾、闽台陈靖姑文化学术研讨会等活动,不断增进两岸文化认同、密切两岸同胞情谊、深化两岸经贸合作、促进两岸共同繁荣。

  去年11月,古田临水宫祖庙陈靖姑金身赴台绕境巡游,总行程5000多公里,历经台北、台中、高雄、宜兰、基隆等岛内13个县市,有31个台湾临水分庙接驻驾,举行祈福法会30场,参与信众300多万人次。

  黄光辉表示,将通过持续举办陈靖姑文化节等系列信俗文化活动,弘扬陈靖姑文化,密切两岸信众往来和文化交流。

  妈祖,也是海峡两岸共同信奉的“海上和平女神”。作为妈祖信俗的重要传播地,宁德市霞浦县松山天后行宫是大陆古建筑中现存历史悠久、规格较高的祭祀海神庙宇,距今已有近千年历史。据考证,这是继湄洲祖庙之后的第一个天后行宫,有“妈祖行宫之尊”的美誉。

  近年来,松山天后行宫开展了20余次两岸妈祖文化交流活动,并先后与台湾妈祖联谊会、北港朝天宫、新港奉天宫、大甲镇澜宫等百余家台湾妈祖宫庙和机构建立了联系。

  “妈祖文化是维系两岸同胞感情的重要精神纽带。”霞浦县松山天后行宫董事会秘书长陈杰告诉记者,该行宫正准备申报福建省对台交流基地。

  2019年,共有台胞6800多人次来到该行宫谒祖进香。陈杰表示,希望通过两岸妈祖文化交流活动,进一步密切两岸联系,促进两岸民间交流。

  不只是陈靖姑、妈祖,闽王王审知金身、南安凤山寺广泽尊王金身去年也先后赴台巡游。两岸信俗文化交流活跃,牵起“两岸一家亲”,成为闽台融合发展的一大亮点。(完)

(责任编辑:宋雅静)

分享到: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精彩图片
关于经济日报社关于中国经济网网站大事记网站诚聘版权声明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广告服务友情链接纠错邮箱
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北京市鑫诺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法律顾问:北京刚平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8)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备1803655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7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