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北市政府工作报告(2020年1月6日 戴启远)

2020年02月23日 00:11   来源:淮北日报   

点击查阅更多2020年地方政府工作报告

  ——2020年1月6日在淮北市第十六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上

  市人民政府市长 戴启远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各位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2019年工作回顾

  2019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也是我市负重爬坡、砥砺前行,加快高质量转型崛起的攻坚之年。一年来,在省委、省政府和市委的坚强领导下,全市上下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精神,抢抓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历史机遇,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全面落实“六稳”工作要求,坚定不移实施中国碳谷·绿金淮北战略和“一二三四五”总体发展思路,奋力攻坚克难,补齐短板弱项,厚植发展优势,推动重点工作实现新突破,较好完成市十六届人大二次会议确定的主要目标任务,朝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迈出坚实步伐。

  ——经济发展稳中有进。全市生产总值突破1000亿元,预计增长3%,剔除煤炭去产能等因素,实际增长6%左右。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下降5.5%,剔除煤炭去产能等因素,实际增长4%左右。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0.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1%,外贸进出口总额增长8%。财政收入140.5亿元、增长9%,连跨两个10亿元关口,创历史最好水平。

  ——质量效益持续向好。前三季度,服务业对全市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196.9%。大规模减税降费后财政收入质量稳步提升。1-11月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增长20%,居全省第4位,保持较高增长态势;百元主营业务收入成本下降2.07元,降幅全省第1位。节能减排完成省控目标。

  ——人民生活稳步改善。民生支出141亿元,占财政总支出的80.6%,民生工程稳居全省前列。预计,城镇、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达到34580元、13892元,增长8.2%、9.2%。城镇新增就业4.9万人。1048户3044人实现脱贫。

  ——十大工程推进有力。淮宿蚌高铁先行配套工程、50万吨焦炉煤气综合利用、市科创中心开工建设,平山电厂二期、完美生物主体工程基本建成,铝箔系列项目、城区雨污分流工程加快推进,陶铝新材料一期全部投产,旺能生活垃圾焚烧发电一期并网发电,市高新区50万平方米标准化厂房全部建成。

  ——转型发展取得新突破。五大发展理念落地生根,高新技术企业突破100家,淮北海关开关运行,淮北理工学院(筹)签约落地、启动建设。我市正式加入长三角城市经济协调会。喜获中华环境优秀奖、国家森林城市两个国字号绿金名片。《人民日报》头版头条以“淮北转型十年有成”为题,对我市转型经验和特色做法进行了典型宣传。

  一年来,我们主要做了以下工作。

  (一)聚焦经济健康发展,精准施策稳增长

  全面落实更大规模减税降费政策,减轻企业负担、激发市场活力,确保所有行业税负只减不增。全年累计新增减税15亿元、降费7.8亿元。安排扶持产业发展资金2亿元,下调非居民用气价格,降低一般工商业电价,新增电力直接交易企业67家,落实建设用地115宗20081亩,有力支持实体经济发展。九天测绘成功挂牌“新三板”,50家企业在省区域四板挂牌,实现直接融资163.9亿元。常态化推进“四送一服”集中行动,扎实开展“三比一增”专项行动,成立服务企业专家团队。1-11月份,全市各级干部共走访调研企业9871家次,促进要素对接4051项,为企业协调解决问题926个。

  打好工业经济止滑企稳攻坚战,加强工业经济运行监测,建立市高新区、新型煤化工合成材料基地重大项目月调度机制,出台标准化厂房专项奖补政策,市本级兑现新型工业化奖补资金5066万元,扶持工业项目208个。集中精力抢开工、抓在建、促投产,口子东山产业园、英科医疗、阜邦生物、中冶淮海、中煤远大、宁丰OSB、优耐德一期等项目建成投产,理士新能源、韩森云豆智能电动车、瑞柏醋酸酯、欧勒奋含氟新材料、松菱电器、华智生物科技、小牛动力等项目开工建设。淮北矿业、皖北煤电稳居中国企业500强,淮海实业跻身中国制造业500强。1-11月份,全市工业投资和技改投资分别增长9.7%、44%,居全省第9位和第2位。

  发挥投资对经济增长的关键作用,统筹抓好“六稳”工作。全年组织实施重点项目386个,争取中央和省预算内资金项目80个、地方政府专项债券支持项目9个。分四批集中开工“六稳”重大项目30个、总投资超150亿元。稳步推进去产能,朔里煤矿按时关井,退出产能165万吨。“三供一业”分离移交工作走在全省前列。处置“僵尸企业”43家,盘活土地3689亩。

  (二)聚焦产业转型升级,创新驱动强动能

  深化与中科院、上海交大等大院大所合作,中科(淮北)产业技术研究院正式揭牌,陶铝新材料研究院纳入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获省委、省政府大力支持。市政府与淮北师范大学签订合作发展框架协议,出台支持学校加快发展实施意见,市校融合发展进一步深化。全年新增高新技术企业65家,增幅居全省首位。获省科技进步一等奖3项,居全省第2位。源创客创建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积极推进,全市“双创”平台达到11个。发挥市级产业扶持基金引导作用,引入省高新投、省中小企业基金等优质资本,产业基金总规模突破百亿元。市政府与省发改委联合举办新材料产业“基金+基地”和陶铝新材料现场观摩对接活动,16家企业现场签约,助力“政产学研用金”深度融合。

  坚持传统产业升级与新兴产业培育同步推进,预计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同比增长19%,“四基一高”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比重达36.5%。安徽矿机、金冠玻璃等项目完成技改,华润金蟾成为国家级绿色工厂,科宝生物上榜工信部第一批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名单。新增省级数字化车间3个,口子酒业、临涣焦化入选安徽省制造业综合实力50强,新型煤化工合成材料基地荣获2019中国化工潜力园区10强。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全市累计获批省级服务业集聚区9个、示范园区2个、综合改革试点区1个,杜集区吾悦广场商业综合体开业运营,烈山区中农联物流园一期基本建成,相山区南翔云集文化特色街开工建设。

  大力支持民营经济发展,深化新型政银担合作,发挥续贷过桥资金作用,持续推进“税融通”业务,着力解决融资难、融资贵。1-11月份,全市新增担保15.6亿元,在保4684笔、余额26.1亿元,为235户企业提供转贷资金16.1亿元,发放“税融通”贷款6.4亿元。全年新登记私营企业7689户、个体工商户20940户,分别增长9.8%和19.2%。清理拖欠民营企业中小企业账款5587.9万元,营商环境进一步改善。

  (三)聚焦补齐发展短板,坚决打好三大攻坚战

  依法打击非法集资,清除非法集资滋生土壤。排查整治各类非法金融活动,防范化解网络借贷行业风险。全市银行业不良贷款率1.53%,资产质量居全省第4位。强化预算执行管理和刚性约束,建立预警通报制度,优化市本级政府投资项目和资金保障,政府债务风险管控机制进一步完善。支持设立全省首家金融法庭,实现金融商事案件一体化服务。

  强力推进脱贫攻坚专项巡视整改,开展“打基础、补短板、强弱项”专项行动,全面排查“两不愁三保障”及饮水安全突出问题。全年投入产业扶贫资金4216.9万元,实施项目326个。开展农业特色产业扶贫服务月活动,建成就业扶贫驿站9个。教育扶贫惠及建档立卡学生14562人次,贫困人口家庭医生签约33814人。开工建设南坪水厂和临涣水厂,加快推进氟病区改水工程,着力解决农村饮水安全突出问题。

  强力推进中央和省环保督察反馈问题整改,严格落实河(湖)长制、林长制,坚决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PM2.5平均浓度比上年同期下降3.1%。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100%。7条黑臭水体经过整治达“初见成效”标准。濉溪县、相山区获批全国第二批节水型社会建设达标县(区)。全面完成固体废物专项检查与整治工作,基本形成全过程管理体系。

  (四)聚焦城乡协调发展,提质提效促融合

  加强城乡基础设施建设,S101合相路二期、S254古毛路二期主体完工,100公里城市大外环基本形成。S202改扩建、泉山北路上跨立交、龙山南路顺延段、龙山北路建成通车,民生东路、方安路正式贯通,G3京台高速淮北收费站东迁工程开工建设,城市路网不断完善。“两治三改”稳步推进,拆除违法建设5万平方米,棚改住房基本建成8904套,改造老旧小区5个,453户农村危房改造全部竣工,城区雨污分流工程完成小区改造36个。建成海绵城市15平方公里,新增城市绿地54万平方米、绿道21公里。城区新增停车泊位1000个,210个居民小区布点设置充电桩,有效缓解市民停车难、充电难。城市生活垃圾分类试点加快推进。“无线城市”实现主城区WIFI全覆盖。市人民医院新院区主体封顶、淮北一中东校区部分单体封顶。我市荣获中国智慧品牌创新城市。成功举办部分省市矿山生态修复暨采煤沉陷区治理座谈会,我市矿山生态修复和采煤沉陷区治理成为全国亮点。绿金湖、南湖、碳谷湖、乾隆湖成为城市最美“生态绿心”。

  大力推进乡村振兴,建设优质专用小麦生产基地130万亩、高标准农田12.5万亩,粮食总产实现“十六连丰”,小麦单产居全省首位。实施农产品品牌提升行动,认定“淮优”农产品公共品牌134个。凤凰山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成为首批国家示范园。实施“互联网+”农产品出村进城工程,全年农村电子商务交易额超20亿元。实施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精品工程,培育规模经营主体150多家。烈山区榴园村入选第九批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镇。落实稳定生猪生产政策,规模养殖比重居全省前列,非洲猪瘟防控严密有效。持续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19个年度省级美丽乡村中心村全部开工建设,25794户农村群众用上卫生厕所,百善、五沟、临涣、四铺污水处理厂(站)正式投用。秸秆综合利用率达91.8%。杜集区入选全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示范区。大力开展灾后水毁修复与水利薄弱环节建设,治理河道43.1公里,完成化家湖泄洪沟应急疏通。加快“四好农村路”建设,完成农村公路扩面延伸工程401.6公里、养护提升工程65公里。全面推进农村“三变”改革,全市316个村实现全覆盖,涉改农户总收益突破2000万元。96个“空壳村”全部完成转化,年经营性收入超50万元的集体经济强村达20个。

  加快县区经济发展,濉溪县进入全省首批创新型县建设名单,县开发区跻身全省30强,铝基金属材料基地入选全省首批县域特色产业集群。濉溪县、杜集区重点采煤沉陷区综合治理和相山区老工业区搬迁改造获1.9亿元中央补助资金支持。相山区健康食品小镇获批全省第三批特色小镇。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小镇落户烈山。

  (五)聚焦深化改革开放,激发内生新动力

  按时完成政府机构改革任务,优化设置33个政府工作部门,政府职能体系更加完备规范。深入推进“放管服”改革,动态调整市级权责清单、涉企收费清单。全面开展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工业建设项目审批时间压缩至40个工作日以内。全面落实“证照分离”,实现“不见面审批”,企业准入和退出更加便利,在全省率先实现企业开办一日办结。深化市以下财政事权和支出责任划分改革、基本公共服务领域共同财政事权和支出责任划分改革,支持三区加快重点区域建设,提高自我发展能力。深化市建投集团改革,企业总资产突破千亿元,主体信用评级调升至AA+,综合实力和竞争力显著增强。市高新区人事制度改革稳步推进。市传媒中心正式挂牌。我市以综合信用指数全国第4名的成绩,荣获全国第二批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示范城市。

  持之以恒推进招商引资,全年新签约项目213个,新开工项目219个,协议总投资631.2亿元。实际利用外资增长12%以上,居全省第3名。理士电源安徽总部、美欣达循环经济产业园、合派特种电动车、欧励隆特种炭黑、今麦郎、华状科技等一批项目成功落地。多层次、多领域搭建对外开放合作平台,与4省9市共同签署《淮海经济区协同发展战略合作框架协议》,与5省28市签订《淮河生态经济带城市合作协议》,成功举办第二届淮海经济区协同发展座谈会、2019淮北食品工业博览会。

  (六)聚焦美好生活向往,共建共享惠民生

  大力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不断提升民生保障水平。完善学前教育布局规划,开展城镇居民小区配建幼儿园治理,新建、改扩建幼儿园8所,配建园移交29所。推动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实施新一轮标准化建设项目2个,主城区3所学校完成扩容。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推进校企合作、产教融合,遴选3所职业院校进行重点支持。坚持创业带动就业,高度关注重点群体就业,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2.5%。保障农民工工资支付工作考核连续两年获A级等次。全省紧密型县域医共体暨“智医助理”建设推进现场会在我市召开,市人民医院与中日友好医院签订医联体合作协议。开通长三角区域门诊就医费用直接结算业务,群众异地就医报销更加便捷。市妇幼保健院、濉溪县医院获批三级医院。市紧急医疗救援指挥中心建成投用。计划生育年度考核位居全省市级第3名。城乡居民基本医保、大病保险、低保正式并轨,实现同城同待遇、同病同保障。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实现“十五连涨”,机关事业单位退休人员养老金实现“四连涨”。积极开展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改革试点,推动医养融合发展。3岁以下婴幼儿照护服务工作获国家卫健委肯定,并在全国现场会上作交流发言。扎实做好大运河文化保护传承利用工作,烈山窑址等5家单位入选第八批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隋堤景区、高岳现代农业示范园获批3A级旅游景区。成功举办第二届淮北国际半程马拉松赛。“中国好人”总数达153人,稳居全国前列。

  加强社会治理创新,我市荣获安徽省卫生城市,连续十年获评全省平安建设(综治工作)先进市,省食品药品安全城市创建成果进一步巩固。认真落实“七五”普法规划,公共法律服务体系不断完善。基层司法所规范化建设位居全省前列。“一组一会、三治融合”入选《中国农村社区治理蓝皮书(2019)》,以党建引领信用村建设成为乡村治理新亮点。大力实施“雪亮工程”,完善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圆满完成新中国成立70周年大庆安保维稳任务。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取得阶段性成效,摧毁了一批黑恶势力。深入开展 “1+6+N”安全专项行动,推进重点领域安全专项整治,加强平安校园建设,安全生产形势总体平稳。相山区获批全国首批综合减灾示范区创建试点单位。巩固“深重促”专项行动成果,做实做细群众工作,依法依规保障群众合法权益,社会保持和谐稳定。建立市处理房地产项目办证遗留问题联席会议制度,持续加大攻坚力度,累计为36个项目办理总产权、涉及住房12584套。第四次经济普查顺利完成。老年人、妇女儿童、青少年、残疾人、红十字等事业持续推进,民族宗教、外事侨务、港澳、对台等工作取得新进展,编制、档案方志、保密、气象、公积金、供销、机关事务等服务发展能力不断增强。退役军人服务管理、国防教育、双拥共建、优抚褒扬工作进一步加强。

  准确把握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深入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扎实开展“三个以案”警示教育,坚决整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突出问题,激励新时代新担当新作为。持续推进省委巡视反馈问题整改,全面加强法治政府建设,依法行政水平不断提升。办理市人大代表议案、建议228件,市政协委员提案262件。严格落实“基层减负年”要求,文件和会议数量、督查考核次数同比减少三分之一以上,实现减量提质、减负提劲、减压提神,推动中央和省市委各项决策部署全面贯彻、政策落地见效。深入开展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强化审计监督,狠抓作风建设,一般性支出压减10%以上。组织开展医保基金督察联合执法,集中开展严厉打击招投标领域违法违规行为专项行动,坚决整治群众身边的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营造了风清气正、干事创业的浓厚氛围。

  各位代表!

  过去一年,我们沉着应对复杂形势,奋力顶住经济下行重压,以竞进姿态抢抓发展机遇,以奋斗精神战胜困难挑战,取得高质量发展新成绩,积累转型崛起新经验,也创造了民生改善新成果,成绩来之不易。这是市委统揽全局、坚强领导的结果,是市人大和市政协有效监督、有力支持的结果,是全市人民同心同德、团结奋斗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在各行各业辛勤工作的全市人民,向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向各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和人民团体,向驻淮部队、武警官兵、政法干警和消防救援队伍指战员,向离退休老同志和所有关心、支持、参与淮北改革发展的企业家和各界朋友,表示崇高敬意和衷心感谢!

  转型是资源枯竭城市实现高质量和可持续发展的永恒主题。当前,我市经济社会发展仍面临不少困难和挑战:实体经济发展压力不减,工业仍然是制约经济发展的突出短板;新旧动能转换接续较慢,新兴产业对高质量发展的支撑还不足;重大项目尤其是牵动性项目不多,招大引强还没有新的突破;民营经济发展面临融资、人才等瓶颈较多,营商环境还不够优化;教育、卫生、养老等民生领域优质资源供给不足,打赢三大攻坚战、高质量实现全面小康任务艰巨繁重。政府系统少数干部担当精神、斗争精神、进取精神不够,官僚主义、形式主义仍然存在。我们将始终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结果导向,拿出更多实招、硬招、新招,全力做好各项工作,决不辜负全市人民期待!

(责任编辑:石兰兰)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