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市政府工作报告(2020年1月7日 周先旺)

2020年03月06日 20:13   来源:武汉市政府网站   

点击查阅更多2020年地方政府工作报告

  ——2020年1月7日在武汉市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上

  市长 周先旺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市政协各位委员和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2019年工作回顾

  2019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也是武汉发展史上具有特殊意义的一年。第七届世界军人运动会在武汉举办,习近平总书记出席开幕式并宣布开幕,对军运会成功举办作出重要指示,极大地鼓舞了全市人民。一年来,我们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湖北重要讲话精神,在省委、省政府和市委的坚强领导下,积极应对各种风险挑战,稳中求进、高位求进、克难奋进,较好完成了全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任务,现代化、国际化、生态化大武汉建设取得新进展,呈现新亮点。

  ——第七届世界军人运动会圆满成功。109个国家9308名军体健儿同台竞技,赛事规模、竞技水平创历届之最,实现了“办赛水平一流、参赛成绩一流”。军运会展示了武汉形象,激扬了城市自信,加速了武汉国际化进程。武汉,前所未有地站到了世界舞台的聚光灯下,发展前景为各界看好。

  ——高质量发展势头良好。主要指标保持全国同类城市前列,预计地区生产总值增长7.8%左右。新动能加快成长,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经济总量比重达24.5%,数字经济占比40%左右,“芯屏端网”产业规模不断壮大,五大产业基地建设全面提速,构筑起高质量发展强大支撑。

  ——三大攻坚战再扩战果。脱贫攻坚年度任务全部完成,“两不愁三保障”稳定实现,新识别的1740名贫困人口全部脱贫销号。非法集资、重点企业债务等地方金融风险总体可控。污染防治有力推进,“三湖三河”流域治理全面启动,生态文明建设迈出新步伐。

  ——营商环境显著改善。对照国际标准,着力解决突出问题,企业开办、工程建设审批、企业信贷获得、水电气报装全面提速,一般工商业用电价格降低10%,减免各类税费428亿元,武汉营商环境评价跻身全国前十、中西部第一。

  ——民生保障水平不断提高。市直部门一般性支出压减10.8%,部门项目支出压减18.5%,民生投入增长14.9%,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比重72.1%。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与经济增长基本同步。城乡低保、居民基础养老金等民生保障水平居全国同类城市前列。

  各位代表,过去一年,办军运使命光荣,促发展责任重大,全市上下拧成一股绳、合成一股力,顶压前行,加压奋进,一场硬仗接着一场硬仗打,保持了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在全国全省改革发展大局中展现了武汉作为、贡献了武汉力量!

  一年来,我们主要做了以下工作:

  一是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精心组织、精益求精,向世界奉献一场精彩非凡卓越的军体盛会。本届军运会首次在一个城市举办所有赛事,首次集中兴建军运村,首次走出军营、军民联合办赛。我们秉持“绿色、共享、开放、廉洁”办赛理念,高标准高质量推进筹办工作。立足节俭办赛、简约办会,在全市均衡布局、统筹建设35处、54个场馆设施,维修改造和临时搭建占60%以上,赛时满足比赛需求,赛后向公众开放,体现了“近迎军运、长期惠民”。军地协同,高水平策划组织开闭幕式等重大活动,生动演绎中国梦、强军梦,传递了和平薪火,连接起友谊纽带。建立赛事运行和城市运行一体化指挥体系,实行“迎大庆、保军运”战时机制,实施军运会专用道等临时管理措施,为赛事组织和城市运行提供了有力保障。在军运会筹办过程中,广大市民以主人翁姿态热情参与、积极奉献,“当好东道主、热情迎嘉宾”成为全民自觉。最“燃”武汉人,成就了最“燃”军运会。荣耀属于千万市民,功劳归于武汉人民!在此,要真诚感谢全体市民的参与和奉献!

  二是顶住下行压力,经济保持平稳较快增长。强调度,抓运行,全力以赴稳增长。聚焦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加快推进三大世界级产业集群建设,打好工业项目、工业技改、工业“小进规”攻坚战,湖北电力成为新的千亿企业,新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308户。在全国率先颁发自动驾驶车辆商用牌照,我国首款64层三维闪存芯片实现量产。集成电路、新型显示器件、下一代信息网络、生物医药四个产业集群入选国家首批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先进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加快融合,金融业增加值增长8%,新增上市企业6家,以软件信息为代表的营利性服务业增长20%以上,加快推动大健康产业发展,首届世界大健康博览会在海内外引起热烈反响。推动全域旅游,大力发展假日经济、夜间经济,接待海内外游客3.19亿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3570.8亿元。江汉路步行街改造提升试点稳步推进。持续扩大有效投资,东风日产“云峰”、航天科工卫星产业园、汉阳科技总部港、国华金融中心等551个投资亿元以上项目开工,华星光电T4、京东方10.5代线、东风本田三厂、云尚武汉国际时尚中心、小米武汉总部、泰康楚园等一批投资亿元以上项目投产投用,民间投资增长11%左右,占比达51%以上。高位推进招商引资,签约总金额突破2万亿元,实际到位资金8600亿元以上,引进各类500强项目404个,在汉投资世界500强企业总数突破300家,实际利用外资增长12.5%。积极培育外贸新动能,进出口总额增长8%以上,跨境电商进出口增长迅猛,服务外包执行额、对外承包工程营业额分别增长34%、15%。深入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建设美丽乡村,打造木兰大道等4条乡村振兴示范带,乡村旅游综合收入185亿元。农产品质量安全区创建取得新成效。完成第四次全国经济普查。

  三是全域推进自主创新,科技支撑能力显著提升。落实“一芯两带三区”区域和产业发展布局,以东湖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带动全市创新发展,全社会研发经费(R&D)投入增长10%,净增高新技术企业900家左右,创历史新高,3家企业登陆科创板。加快推进精密重力测量、生物医学成像等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建设,新建工业技术研究院4家。加强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支持集成电路、高端装备等重大项目研发,成功研制9纳米光刻实验样机等重大科技产品。深化科技成果转化对接工程,举办各类对接活动220场,技术合同成交额突破800亿元,企业发明专利申请量1.64万件,占全社会比重提高到55.7%。加快建设中国(武汉)知识产权保护中心。强化人才第一资源,引进外籍外地院士50人、“黄鹤英才计划”人才610人,评选首届“武汉工匠”23名,人才总量突破260万人。

  四是全面深化改革开放,发展新优势进一步增强。大力推进“四办”改革,加快“证照分离”“多证合一”,企业开办时间压缩至2个工作日以内,工程建设项目全流程审批时间压减至83个工作日以内。率先在全国取消政府采购投标保证金,中小微企业合同份额占全市政府采购总规模的80%以上,加大民营中小企业账款清欠力度。以混合所有制改革为突破口,推进中商、汉商等国有控股企业开展战略性重组。组建“3个100亿”专项资金,加大企业帮扶纾困力度。新登记市场主体21.8万户,其中企业占比超过一半。完成市政府机构改革。大力推动对外开放。湖北自贸区武汉片区、综保区、中法生态示范城建设取得新进展。成功举办世界集邮展览、男篮世界杯等国际性赛会节展40场。对外通达能力持续增强,新开通4条国际及地区航线,总数达63条,国际客运吞吐量保持中部第一,武汉至日本集装箱江海直达航线实现首航。通关便利化水平进一步提升,144小时过境免签政策效应初显。

  五是坚持办赛事与建城市相结合,“精致武汉”展现新姿。以筹办军运会为契机,大力推动城市环境综合整治提升。落实共抓长江大保护,优化调整长江汉江岸线资源,实现“一无一化一提升”,长江灯光秀成为城市新亮点。聚焦“五边五化”,整治提升示范片区20个、重点道路221条、老旧建筑3.4万栋、户外广告招牌6万多块,拆除违建182.8万平方米,建筑立面更加整洁,城市天际线更加清爽。突出水质提升,着力改善生态环境,长江汉江武汉段保持Ⅱ类水质,东湖水质稳定在Ⅲ类至Ⅳ类之间,新增海绵城市40平方公里。大力实施“四个三重大生态工程”,“厕所革命”深入推进,城乡污水治理、垃圾处理能力进一步提高。拓展绿色公共空间,建成各类公园45个,新建绿道303公里,新增绿地650万平方米,打造花田花海600万平方米。加快完善综合交通体系,完成天河机场第一跑道大修、T1航站楼改建,武十高铁正式通车。地铁2号线南延线、蔡甸线、8号线三期开通试运营,地铁运营总里程达339公里,居全国第五。杨泗港长江大桥建成通车,形成“十桥两隧过江”新格局。汉江大道、四环线南段、光谷广场综合体等项目建成投用。智慧城市建设持续推进,5G基站建设规模居全国前列。新建停车泊位21.9万个、充电桩10.7万个。编制完成国土空间总体规划。

  六是坚持“民呼我应”,市民高质量发展获得感不断增强。多措并举稳就业,城镇新增就业24.3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2.02%,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2.4万人,扶持创业3.6万人,武汉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获批国家级产业园。推进全民参保,落实降低社保费率政策,社会保险净增参保102.7万人次,城乡低保综合提标9.3%。国防动员、优抚安置、双拥工作深入开展,退役军人四级服务保障体系基本建成。做好保供稳价工作,为困难群众发放物价补贴1.5亿元。新增养老服务设施634处,“互联网+居家养老”服务400万人次。各项教育改革深入推进,新增入园入学学位3.5万个。实施棚户区改造3.5万户,建成保障房2.7万套,落实大学毕业生保障性住房41.5万平方米,完成53个老旧小区改造和300处居民住宅二次供水设施改造,建成智慧平安小区500个,实现老旧小区“红色物业”全覆盖。实施“明厨亮灶”提升工程,加大食品安全监管力度。深化“三医”联动改革,推进药品集中带量采购。新建改造社区足球场地263块,开展文化惠民活动3100场次。创新开展“鼎星”平安城市创建工程,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取得新战果,刑事警情持续下降。坚持领导干部下基层大接访,有效化解还建房办证、老旧小区管线改造等一批历史遗留和复杂疑难信访问题。强化源头治理,深入开展燃气、成品油等重点行业领域专项整治,推进化工企业设计复核,安全生产形势保持平稳。

  妇女、儿童、老龄、残疾人事业取得新进步,民族、宗教、对台、侨务、国家安全、消防救援、民防、仲裁、保密、气象、供销、参事、文史、档案、地方志、公积金等工作扎实推进。

  在做好各项工作的同时,我们切实加强政府自身建设,认真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严格依法行政,办理市人大代表建议387件、政协提案687件,提请市人大常委会审议地方性法规5件,制定、修改和废止政府规章5部,行政机关负责人出庭应诉率达88%。深入推进党风廉政建设,认真抓好中央和省委巡视反馈意见整改落实,加强审计监督,坚决纠治“四风”,开展“大调研大落实”,着力建一流机关、创一流业绩。

  各位代表,过去一年取得这样的成绩,十分不易,成之惟艰。这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科学指引的结果,是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湖北重要讲话精神在武汉落地生根的结果,是省委、省政府坚强领导的结果,是市委团结带领全市人民拼搏赶超的结果,是市人大、市政协监督支持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全市人民,向给予政府工作大力支持的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向各民主党派、工商联、人民团体和社会各界人士,向中央在汉单位和各类驻汉机构,向驻汉人民解放军和武警官兵,向参与城市建设的劳动者,向所有关心支持武汉发展的港澳台同胞、海外侨胞和国际友人,表示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我们也清醒地看到,经济社会发展还面临不少困难和挑战,主要表现为:稳增长压力加大,新动能支撑还不足,营商环境仍需进一步改善,民营经济、开放型经济发展水平还不高,中心城市辐射带动作用还不强,城市精细化管理水平有待进一步提升,生态保护和环境治理仍需加强,优质公共服务供给不够充分,少数政府工作人员担当精神不强、服务意识和服务能力不足等现象依然存在。我们将认真对待这些问题,切实推进解决。

(责任编辑:石兰兰)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