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个成都”与“三组场景”对话

2020年09月21日 17:43   来源:成都日报   

  先来看一组数据:9月15日,国家统计局发布数据,8月份,全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3571亿元,同比增长0.5%,增速年内首次由负转正。来自成都市统计局的数据显示,2020年8月,成都市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677.7亿元,本月同比增长4.5%,增速高于全国4个百分点,年内当月增速首次实现正增长。

  再来看一组场景:人民公园、天府三街体现出的闲与忙,太古里、新二村体现出的潮与“土”,地铁1号线、茶馆体现出的快与慢,华西坝、高新区体现出的古与今……不久前,互联网上一段叫作“世界上存在两个成都”的视频,把成都定义为“成都的成都与世界的成都”,引来无数人观看点赞。在这座城市,人们似乎是在两个平行的成都之间来回穿插生活,丝毫不觉夸张。

  连日来,本报记者试图探寻从消费视角出发,探寻数据背后活力绽放的源泉,与“两个成都”背后的深层次逻辑。经过一番探寻发现,二者是相通的:丰富的文化底蕴,成为成都消费保有其特色的精华所在,让这座城市首先是有辨识度、有自身特色的,这就是所谓“成都的成都”;在创新活力与开放动力中,成都正置身全球视野,走进消费前沿,成为“世界的成都”。

  穿越疫情,作为西部消费中心和西南生活中心,这“两个成都”在以文化底蕴、创新活力与开放动力为关键词的三组场景“对话”里,尽显活力。

  场景1 文化·人间烟火消费有特色

  近年来,随着对外开放的不断深化,成都越来越多地受到国际媒体的关注:美国《国家地理旅行者》发布的2017年全球最值得去的21个旅行目的地榜单,成都赫然在列;《孤独星球》推出的《2018年度榜单:亚洲十大最佳目的地》,四川省成为中国唯一入选的地区,而四川省会成都则是该榜单的重点推介对象。

  充满烟火气,有着丰富的文化底蕴,让“成都的成都”一路演变为“世界的成都”。

  在体验民俗习俗中传承文化内涵

  不同人群都能在这找到“归属感”

  古街的青石板路、 古朴的门廊窗阁、闻名遐迩的美食小吃、特色小摊的民间艺人展演……充满历史韵味的木结构房屋和商店,到处挂满红灯笼和古朴的招牌,游客在这里既能够触摸到历史,又能够赏心悦目。这就是锦里。

  近日来,锦里再次被推上“热搜”则是因为“出街吧 汉服”的话题,目前话题推广热度高达2亿。采访当日的锦里街上,记者也偶遇到了着汉服、戴配饰、结伴同行的游人,他们与周围环境和谐相融。

  “锦里古街长久以来,恪守古风,‘守护’着传统文化的精髓。”对此,锦里管理公司相关负责人面对记者采访时直言,汉服活动之外,其实包括中秋、端午等在内几乎所有的传统节日,锦里都会举办丰富多彩的传统文化活动,意在让游客在体验民俗习俗中,传承民俗文化内涵,在非遗项目展演中,唤起对节日的激情参与,在日常消费体验中,感受城市的文化底蕴。

  上周的采访中,该负责人特别提到去年提灯走月,夜雨中秋的场景。“民俗晚会、传统集市以及复原汉服展示等吸引了几千人至此,这也充分说明了传统文化的魅力,也侧面反映了‘文化’消费的巨大需求。”为何如此多的人“青睐”锦里?在上述负责人看来,文化背后则是成都这座城市诠释消费的自我表达。“这里仅非物质文化遗产就集聚约30种,如吹糖人、成都皮影、蜀绣等。”该负责人进一步解释,年轻人可以学习传统文化,在这里品味各色美食小吃满足口腹之欲,老年人则可以品茗“摆龙门阵”回味市井生活,可以说不同人群都能在这找到“归属感”。

  挖掘文化特色

  形成独特竞争力

  因为赵雷的一曲《成都》,玉林老街再度走红,在这之后,这条成都街道被许多游客纳入成都必游的打卡胜地,和玉林同在一份名单的,还有锦里、宽窄巷子……

  显然,宽窄巷子能让诸多国内外游客提起兴趣。而宽窄巷子则吸引了众多文化名流纷纷入驻:诗人翟永明开了白夜酒吧,诗人李亚伟开设了民间精品菜……众多天府文化创意产业在这里聚合,让街道能够满足“逛”的需求,最终也转换成了可观的购买力。公开统计数据显示——2019年,宽窄巷子片区游客量就达4000万人次,同比增长32%;营业总额达12亿元,同比增长42%,综合效益明显提升。

  不满足于此,9月初,成都又提出了造“街”计划——将在不到两年里打造161条特色商业街,更强调这里的“街区”,不再只是集聚生产居住等功能的存在,服务本地居民,更重要的是有品牌、能级和文化魅力。

  事实上,在一部分人看来,生活气息才是一座城市的精髓,而未必是那些“千人一面”的商业中心。对于这一点,成都这座城市似乎理解得更为透彻,也表达得更有特性——最大可能挖掘其文化特色形成独特竞争力,通过互联网技术与风口资本赋能,激发其产生更具生命力的自我造血功能,以“文化”为突破口,诠释新一轮消费型城市竞逐的独特表达。

  【对话】

  西财智库首席研究员,本报首席观察员汤继强:

  城市消费何以脱颖而出?

  文化是重要杠杆

  凯恩斯主义经济学把消费、投资和出口视为总需求的“三驾马车”。统计数据显示:2019年全国消费的贡献率达到57.8%,大大高于投资31.2%的贡献率,消费对经济发展的基础性作用进一步增强。因此,在城市下一轮竞争中,消费被寄予厚望,而当我们思考城市消费如何能够“脱颖而出”的时候,文化就是一个重要杠杆。

  从《蜀都赋》中可窥,成都自古便是中国西南地区的金融和商贸重镇,中国政治、经济、文化交流承东启西的枢纽城市,追溯“商”的历史,这座城市更可谓是洋洋洒洒几千年,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如今又穿上“时尚”的新衣,跻身于国际消费城市之列,文化底蕴则成为让这座城市消费保有其特色的精华所在。

  场景2 创新·新新向“蓉”消费新突破

  5月28日,“场景汇·国际消费新新向蓉”——2020成都新经济“双千”发布会上,一场以原创音乐情景剧《五花八门消费狂想》为灵感线索的路演吸睛无数,多个新场景和新产品在达人演绎中一一登场;依托集多功能于一体的天府绿道,成都已陆续培育了乡村旅游、创意农业、体育健身、文化展示等特色产业,绿道场景品牌日益增加;传统商圈有了新思路,正在蝶变新生。这些事例,正让“成都的成都”更具辨识度。

  江家艺苑二期将于国庆开园

  更多亲子类户外项目等你参与

  清脆的鸟叫声,平静的湖面偶尔有野鸭打破宁静,绿油油的草坪上不时有家长推着婴儿车走过,绿道上年轻的人们骑着共享单车环行,好一幅令人心旷神怡的景色!上周二,记者来到锦城公园江家艺苑,探寻成都户外消费的活力。

  “以前,这里叫江家菜地。两年多以前,成功‘变身’的江家艺苑一期开始运营,以亲子互动+生活艺术美学为主题,主要面向3-10岁儿童,以自然教育、艺术审美为主要内容,以儿童或家庭亲子类艺术体验、科普教育为载体的‘K12主题公园’也成为亲子互动的好去处,得到无数小朋友、大朋友的喜爱。”成都天府绿道文旅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陈骋一边与记者一行坐着观光车领略美好的风景,一边介绍说。

  作为将公园形态和城市空间有机融合的典范,江家艺苑今年国庆节期间也将迎来二期开园。“与一期相比,二期引入的项目更多,包括旱雪、滑翔、达根斯马术等诸多亲子类项目,更加体现运动元素。”陈骋指着不远处的小山坡,那里就是滑翔项目的所在地了,这是城市唯一的低空滑翔体验项目。刚刚路过的达根斯马术项目所在地,则还在热火朝天地修建中。“不仅如此,二期还预留了很多户外草坪弹性空间,以后可以办展、举办音乐节。”他还通过记者向市民朋友邀约,“国庆节即将开园的江家艺苑二期,将举办天府绿道‘缤纷艺术节’,届时将打造上千平方米的风车艺术景观、创意树木涂鸦秀、儿童户外研学科普活动,欢迎市民朋友到时来游玩!”

  谈及未来,陈骋透露说,江家艺苑今后还将设置游客服务中心,增加无人售货机,还会增加免费借阅图书的项目。共计2万多平方米的服务设施,将涵盖餐饮、休闲等业态,更好地增加游客户外消费体验度。

  今年7月,首届国际熊猫运动会分会场活动趣味皮划艇赛就在江家艺苑举行。“各色皮划艇泛舟湖上,颇具设计感的雕塑建筑交相辉映,是一次非常难忘的活动!”谈及最近举行过的活动,陈骋举例说道。实际上,不仅是江家艺苑,整个锦城公园都已成为人们体验绿道+消费新场景的好去处,如今年8月在桂溪生态公园举办的2020年成都首届青岛啤酒节,成都与青岛千里相约,让“像成都人一样生活”成为一种羡煞众人的生活方式。“下半年,我们将在户外草坪弹性空间上举办‘蓉漂’相亲活动,让‘蓉漂’不再漂,届时还可以体验正宗简阳羊肉汤!明年,我们则打算依托绿道举办环蓉马拉松接力赛或者自行车赛,邀请全国人民参与。”

  传统商圈也在蝶变新生

  零售业发展将有更多可能

  曾经的荷花池,是西南地区著名的集贸市场,多的是扛大包批发小商品的人。传统的商贸集聚地,如今也有了新思路,正在蝶变新生。8月28日晚,休市后的成都金牛区荷花池商圈,并没有沉寂下来,荷花池商圈夜市在当天正式开市,“池上锦”汉服文化产业街区也在当天正式签约落地,共同以文化+产业的力量,推动荷花池商圈升级亮相,剑指中国汉服产业基地。

  北京服装学院培训中心时尚设计研究院院长王小灿带着对于美的追求,从北京“漂”到成都。她在接受央视采访时说,“在荷花池商圈,这样一个具有国际化专业水平灯光、T台的秀场,开始了传统商圈的蝶变新生。”集众多国内外优秀原创设计师于一体、吸纳和融合多元化设计风格的设计师品牌组合店play lounge则把总部搬到成都,这在负责人许启宝看来,原因无非是:“成都是西南最具代表性的消费城市,荷花池商圈在升级过程中,要通过设计赋能。”

  一组数据特别让人欣慰:在荷花池商圈,聚集了全球一半的面料,已经成为名副其实的面料“图书馆”。强势升级过程中,“玩起来”的汉服产业,“卖全球”一触即发。

  在春熙路商圈零时差接轨国际时尚脉搏;在露天音乐公园体验生态“微度假”;在宽窄匠造所接受天府文化与成都市井生活美学的熏陶…… “在成都,零售业的发展将有更多可能。”株式会社伊藤洋华堂社长兼中国事业部掌管三枝富博曾这样为成都消费打call。

  三枝富博对成都这样的信心,从江家艺苑代表的户外消费新场景、荷花池商圈强势升级的案例可以找到支撑。这一点,从成都近来举办的促消费活动也可窥见一二:无论是已经落下帷幕的夏季购物节,还是刚刚开启的秋季赏游消费季,在其推出的数百个新潮、有趣、好玩、实惠的消费类活动中,新经济消费新场景、公园商业、社区经济等都是重要的组成部分。

  “在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的过程中,成都结合自有优势,使场景并不只是局限于引领未来的技术型行业,更重要的是把城市里的生活场景通过消费体现了出来。”联商网高级顾问团专家、联商网特约专栏作者、资深零售人孙裕隆曾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这样总结道。

  【对话】

  中国消费经济学会会长、本报首席观察员杨继瑞:

  创新消费新场景:

  成都促进消费潜力回补的“杀手锏”

  围绕全人群全周期全链条生活服务需求,创新依托15分钟社区生活服务圈和5分钟家门口消费新场景;拓展“买全球卖全球”的国际消费网络,创新线上消费新场景;优化天府绿道与公园组团消费场景资源配置,创新诗意栖居的生态消费场景;创新夜间消费场景和户外消费场景,重构与疫情防控相适应的“新市井烟火”;营造引领创新的新经济机会场景……

  在促进消费回补和消费潜力释放过程中,成都着力创新与疫情防控相适应的消费新场景。这些消费新场景成为成都促进消费潜力回补和消费潜力释放的“杀手锏”。

  场景3 开放·气场全开消费国际范儿

  开放创新是新时代成都发展的最大变量和最强动能。对成都消费而言,自然也不例外。据成都零售商协会联合中商数据出品的《成都市2020年上半年首入品牌研究》显示,今年上半年,成都总计落户122家首店,数量位列中西部第一,持续领跑新一线城市。这既说明了成都消费市场的强大吸引力,也侧面说明了市场的“开放性”。

  不仅如此,成都在扩大跨境电商、市场采购、二手汽车出口等新业态新模式规模,积极开展离境退税商店现场小额退税试点等方面也下足了功夫。数据可以给予较为直观的感受——虽受疫情影响,今年1至7月,成都市跨境电商交易规模达217.25亿元,同比增长92.74%,依然呈现出高速增长的态势。

  这一组组亮眼数据背后,“世界的成都”扑面而来。

  消费者对海外商品需求扩大

  成都人在家门口品名庄“红酒”

  上周,记者在四川蓉欧智联科技有限公司CEO石蕤锋品酒室里看到这样一面墙:有浓浓欧洲风情的葡萄酒庄园、埃菲尔铁塔,也有成都味儿十足的环球中心、天府广场,连接两者的是中欧班列列车。

  距离中欧班列(成都)不到一公里,石蕤锋早在这里为他的葡萄酒“安”下了家——2018年,他在成都铁路口岸保税物流中心租下了660平方米的仓库,里面可储存数万瓶葡萄酒。这也意味着,这座城市的消费者能够快速并且低成本地“尝”到来自海外高品质的葡萄酒。

  从法国波尔多葡萄酒商学院毕业的石蕤锋想法很简单:把真正有品质的法国波尔多名庄酒带到中国。在回国前一个月,石蕤锋偶然听说了中欧班列(成都),这条几乎贯通了亚欧大陆两端的铁路让中国西部突破了地理限制,正试图在全球贸易领域“弯道超车”。一个月后,石蕤锋把回国的目的地定为成都,成为第一批通过跨境电商吃到螃蟹的成都葡萄酒贸易商。几年间,成都对外开放进程加快,走在开放前沿的石蕤锋成为一种标志——2018年,其公司跨境电商交易额就实现千万级。

  如此大的“变化”究竟是什么原因?对此,石蕤锋认为,消费观念升级、可见的低成本以及开放便捷的贸易通道,让越来越多的海外葡萄酒贸易商熟知成都这座城市,亦让消费者对于海外商品的需求加速增强扩大。“他们甚至已经尝试在这里设置仓库,对于市民而言,意味着原本只有在国际展会上见到的各种名庄酒,不再成为成都人需要预订的‘奢侈品’。”

  “这两天还有一批酒正在路上,主要也是红葡萄酒和白葡萄酒以及起泡酒等。”在石蕤锋看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现在发展速度很快,再加上政策因素、环境因素等,都意味着成都的未来有很大的市场空间,“伴随着消费者愈发的专业化,红酒的消费量质提升也正是拓展市场的大好时机。”

  提升成都的国际消费城市水平

  还需要提供更好的产品、更好的服务

  在成都,你会看到从早10点到晚10点,从深秋到炎夏,从不见人少。到访的外地友人会忍不住问:“成都人民平时都不上班的吗?”到了周末,更是盛况,男男女女、老老少少在纱帽街两侧来来回回。

  追溯其原因,一方面是接踵而至的大牌首店、旗舰店外,各种快闪店、IP店、网红店也让它更加饱满鲜活。另一方面则如网友所说,“你路过歌帝梵买个甜筒冰淇淋出来对直走两步就进了1600多年历史的古寺。”在这里,最吸引人的不是国际奢侈品店,也不是网红打卡地,而是你从国际奢侈品店能直接逛到千年古寺。而这种潮流和历史的混搭,大多数成都人根本感觉不到时空错位,因为已经习以为常了。

  这“一新一旧”间,消费的“开放”体现得淋漓尽致,成都也是在做自己“最擅长的事”。加快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按照成都的理解,这其中既包含链接全球、贯通世界的“国际”之意,又富有市井烟火、时尚前沿的“消费”之味。这也意味着,要提升成都的国际消费中心城市水平,不仅要依靠国内消费者的力量,还需要有大量国际消费者涌入,这就需要我们提供更好的产品、更好的服务。

  【对话】

  北京市委党校社会学教研部副主任吴军:

  视角和想法的开放:

  对城市发展产生多重驱动作用

  良好的城市能够营造出多元且丰富的消费场景,用来满足不同群体的个性化需求。消费的开放很重要的一点在于视角和想法的开放,成都对城市空间的开发利用,除了重视其作为生产空间的功能外,还重视其作为生活空间、精神空间和梦想家园的功能。

  类似道理,城市商业空间利用,不再仅限于提供实物商品,还要注重提供新锐设计、塑造时尚风格、传播先进文化理念,而通过消费场景营造,重新诠释了现代社会中消费与城市空间的关系,经济生产和社会生活的关联。同时,成都的各种消费场景逐渐演变成城市公共生活“孵化器”,这种“开放”吸引了多样群体集聚和社会交往,对城市发展产生多重驱动作用:拉动潜在消费、激发创新创意、培育社会资本。

  本报记者 李艳玲 孟浩 摄影 张青青

(责任编辑:石兰兰)

精彩图片

“两个成都”与“三组场景”对话

2020-09-21 17:43 来源:成都日报
查看余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