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我们整合跨区域公交,开通了跨省公交C7线。”江苏苏州昆山市花桥经济开发区机关党委书记、党政办公室副主任朱建平介绍,许多昆山花桥人在上海工作,尤其是上下班期间潮汐现象特别明显。为了解决上班族的出行难,他们开通了花桥到上海的公交专线,打通了多条花桥到上海的断头路,不断推进与上海嘉定区安亭镇、青浦区白鹤镇的一体化发展。
作为我国经济发展的活跃地区,江苏苏州通过在基础设施联通、产业发展联动、公共服务联享等方面开展全方位交流合作,着力打造长三角更高质量一体化发展的样板区。
科技券加速创新资源顺畅流动
“今年,昆山—上海科技创新券又新增项目22项,发放科技创新券额度460万元,计划兑现350万元。”昆山市科技局副局长马丽介绍,科技创新券是沪昆产业合作升级,加快构建两地产业链、供应链、创新链双循环的具体体现。
2018年12月1日,长三角首张通用通兑科技创新券在江苏昆山发放,符合条件的昆山企业与上海科技服务机构实现了无缝对接,可以共享共用各类高端科技创新资源。截至目前,已有8个项目申请兑现昆山—上海科技创新券,累计兑现资金170.5万元。
记者了解到,根据昆山企业需求以及产业特点,昆山—上海科技创新券(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服务类)分为8大类17小类支持类别,包括成果(专利)管理、竞争情报分析、技术评价、概念验证、成果熟化、技术转移、人才培养、需求深度挖掘等内容。
马丽表示,沪昆科技创新券通用通兑,打破两地政策壁垒,为企业购买科技服务资源提供了更加便捷的渠道,进一步降低了企业研发创新成本。同时,两地科技创新资源得到更加有效对接,促进了科技资源开放共享,推动各类科技创新资源在两地顺畅流动,让创新真正地“活”起来。
协同发展实现太仓港快速崛起
1992年,苏州太仓港开港,但由于开港迟、起步晚、实力弱,在周边港口林立、竞争激烈的环境下,发展十分缓慢。从2005年开始,太仓港开始走合作共赢发展之路,积极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战略,新的发展路线让太仓港实现了快速崛起。
按照《长三角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明确的“苏州(太仓)港建设上海远洋集装箱运输的喂给港,发展近洋航线集装箱运输”的定位,太仓港将作为长三角港口一化发展的积极参与者、有力推动者。太仓港在建设过程中,一是抓长三角一体化机遇,推动太仓港向千万标箱“大港口”转变;二是抓开拓创新,推动太仓港向对外开放“大门户”转变;三是抓物贸产业,推动太仓港向经济发展“大增量”转变。
统计显示,太仓港已拥有码头泊位91个、航线209条(班),去年完成吞吐量515万标箱,集装箱吞吐量居全省第1位、全国第10位、全球第31位。其中,外贸支线41条(班),已实现定时、定班的“公交化”运营。
太仓港管理委员会发展服务局局长王敏勇介绍,太仓港通过加强与上海港合作推进集装箱业务一体化,加强与宁波舟山港合作推进散杂货运输一体化,加强与安徽等地港口合作推进长江(内河)航运一体化,在实现自身港口业务快速发展的同时,不断提升服务于周边地区的能力。
跨区域政务“一网通办”更便民
“示范区内企业跨省自由迁移,能为企业带来新的机遇,这也是对迁入地优质营商环境的肯定。”苏州吴江区行政审批局副局长赵小华介绍,“企业跨省迁移一件事”便于吴江吸引更多的优质资源和创新要素,为区域发展注入新的资本和活力。
去年5月,苏州吴江区被确定为G60科创走廊长三角“一网通办”试点区。为进一步降低长三角区域制度性交易成本,推动区域内政务服务水平一体化和均等化,长三角三省一市多次召开座谈会和联席会议,使得“一网通办”设想由最初的G60科创走廊首批试点城市探索,到现在的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建设。
今年3月,首张住所冠名为“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的营业执照,在苏州市吴江汾湖高新区行政服务中心诞生。此后,长三角一体化示范区(苏州吴江)汾湖招商引才服务有限公司核准设立,成为首张名称中包含“长三角一体化示范区”字样的企业。
两张“示范区”营业执照的相继发出,标志着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市场主体准入、跨域资质互认、电子证照通用、改革红利共享进入实质性可操作阶段,对于更好地服务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国家战略,更便捷地服务三地企业起到示范引领作用。这也成为《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总体方案》发布后,完善企业注册地址自由选用一体化示范区的成功实践。(光明网记者 姚坤森)
(责任编辑:石兰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