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亳州入冬以来最冷的一天。
行走在这片热土上,却时刻可以感受到发展的脉动、奋进的力量。
近年来,现代化五大发展美好亳州建设步伐不断加快,一刻也没有停歇;连续多年来,亳州主要经济指标增速继续保持全省前列,2017年固定资产投资突破千亿,2018年GDP全省唯一两位数增长,2019年GDP增长9.4%,居全省第2位……亳州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持续攀升,被省政府办公厅、省统计局总结为“亳州现象”。
亳州,已是安徽发展最快、最具活力、最具潜力的城市之一。
为何快,活力来自哪里,未来潜力如何?
让我们到经济建设的“主战场”“新引擎”——开发区(高新区)去寻找答案。
到去年底,亳州市6个省级开发区已入驻生产经营企业6578家。2017年以来,全市连续3年有2个开发区在全省省级以上开发区综合考核评价中进入前30名。
今年,在遭遇新冠肺炎疫情的情况下,前三季度,全市6个省级开发区实现销售收入1207.9亿元、增长6.6%,规模工业增加值增长8.9%。
疫情之下,园区活力不减;苦干实干,全市发展韧劲十足。
今年前三季度,我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305.2亿元、同比增长2.1%;财政收入170.9亿元、增长0.3%,居全省第4位。
高质量发展新高地,正在亳州隆起;经济建设主战场,我们交出了新答卷!
迸发新活力 再创新作为
创新,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
作为安徽省唯一一家兽用生物制品企业,位于亳州高新区的安徽东方帝维生物制品股份有限公司出场就自带高新科技光环。
2018年,安徽东方帝维生物制品股份有限公司自主研发的产品猪伪狂犬病耐热保护剂活疫苗,一经面世便获得国家三类新兽药证书,是国内首家采用耐热保护剂技术的伪狂犬病疫苗。全国包括东方帝维只有3家企业拥有该项技术。
2019年,亳州经开区正式收到省政府同意其更名为亳州高新区的批复。
近年来,亳州高新区坚持把推动高新企业发展作为优化产业结构、转变增长方式、壮大区域经济的主攻方向,明晰思路抓产业、培育梯队促发展、优化服务强保障。一批又一批拥有高新技术的企业崭露头角,更多的高新“智”造产品走向全国乃至世界的大舞台。
目前,亳州高新区已有投产工业企业320家,获药品生产许可药业企业106家,成药企业9家,中药提取、配方颗粒企业6家。其中,规上工业企业101家、规上药业企业76家、高新技术产业企业82家、高新技术企业31家、战略性新兴产业企业49家,2019年获得省级“专精特新”称号企业2家、“两化融合贯标”企业13 家,拥有全国唯一的国家级中药材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
2019年,亳州高新区签约项目96个、总投资494.7亿元,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09.6亿元,财政收入突破20亿元。2020年前三季度,全区签约项目82个、总投资217.7亿元,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60亿元,财政收入17.5亿元。
亳州高新区的成长,是我市科技强市战略的缩影。
“十三五”以来,我市先后出台“科技创新10条”“研发投入12条”等系列重磅政策,从顶层设计到制度安排,从人才培养到科技成果转化,以制度创新推动科技创新,打出了一组“政策组合拳”。
五年来,我市组织实施176项省级以上科技项目,高新技术企业今年底预计达到180家,创新驱动更强;2019年度全社会研发经费投入10.5亿元,比2018年增加2.3亿元、同比增长27.9%,居全省第四位,相比2016年度增长114%;全市获批国家农业科技园区1个、培育国家级众创空间2个,创建国家“星创天地”5个、“一室一中心”2个,省级开发区1个、省级工程技术中心17个,10个博士后科研工作站,获批组建市级重点实验室3家,市级众创空间、孵化器7家,市级工程技术中心12家,拥有各级各类研发机构143个,双创环境更优。
抓住新机遇 谱写新篇章
11月16日上午,江淮安驰公司中高端MPV下线暨百台交车仪式在蒙城经济开发区举行。今年6月底,江汽集团与我市签订中高端MPV项目投资协议,将瑞风M4、瑞风L6等生产线全部转移至蒙城。仅百余天时间,就实现了产品下线交付。
这是我市“入长”后大力承接产业转移的一个缩影。去年的10月15日,亳州正式“入长”。加入长三角,更要融入长三角。
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为我市跨越发展、创新发展提供了重大战略机遇。紧扣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机遇,我市重点围绕现代中医药、现代农业、文化旅游等主导产业,按照强链、延链、补链的思路,主动融入长三角,全力打造亳州承接产业转移集聚区,聚焦“一区一都一基地”,大力开展精准招商。
聚焦“世界中医药之都”建设8个方面重点工作,我市积极引进长三角优质资源资本,强力推动中医药现代化、产业化、国际化发展。2019年以来,我市实现中医药制造业产值556.3亿元,中药流通贸易额1532亿元。目前,全市992个中药配方颗粒品种进入省医保目录,14个药品品种成功转入,131个品种签订仿制药一致性评价合作协议,12家本地药企与市外知名企业进行重组,57家全国中医药100强企业落户亳州。
明确招商方向,全面承接长三角产业转移。为有效保障疫情期间招商工作“不掉线、不降温”,我市加强招商力量,创新招商方式,深入分析长三角区域内与重点产业相关联的企业分布情况,见缝插针,借力商会,有针对性地拜访产业领军、上市或知名企业,持续挖掘产业转移、扩张布局和科研成果落地等机遇,找准更多合作点,精准施策,实现长三角地区招商力度不减。去年以来新落地长三角区域亿元以上工业项目55个、总投资143.9亿元。
亳州是农业大市,当前正高标准建设长三角绿色农产品生产加工供应基地,推动农业大市转型升级为农业强市。
去年9月份,上海农产品批发中心市场经营管理有限公司与蒙城县人民政府“上海市外(蒙城)蔬菜主供应基地”签约活动在上海举行。这是上海在安徽的首个“市外蔬菜主供应基地”,而以此为契机,今年前三季度,我市共向沪苏浙销售农产品27.4万吨、销售额15.7亿元。借力长三角一体化,我市还在积极引进来,10月16日上午,在省农交会上,我市7个招商引资项目参加现场签约,签约总金额48.65亿元。
共建新平台 开启新合作
今年4月21日,福派园(亳州)食品产业园项目在谯城经开区奠基。该项目由福建福派园食品股份有限公司投资建设,总投资约16亿元,总建筑面积35万平方米,建造集研发、生产、贸易、物流,包含上、下游配套支撑在内的现代化全产业链食品加工项目,项目投产后年产值可达10亿元,用工达2000人。
据统计,谯城经开区已入驻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超过100家。其先后荣获“首批全国农产品加工创业基地”“安徽省两化融合示范园区”“安徽省十佳开发区”“第二批省知识产权示范园区”“全省首批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发展基地”“国家农业科技园区”等称号。2019年在进入国家级开发区培育期的省级开发区综合发展水平考核评价中位列第5名,全省开发区综合考核中进入前30强。
我市以6个省级开发区为载体,着力打造特色园区。2017年以来,我市连续3年有2个开发区在全省省级以上开发区综合考核评价中进入前30名。2017年度,蒙城经济开发区、谯城经济开发区榜上有名;2018年度,涡阳经济开发区、蒙城经济开发区榜上有名;2019年度谯城经济开发区、亳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榜上有名。
特色发展之路,全市省级开发区各显“神通”。
亳州高新区作为承接产业转移集聚区建设的先导区,已有近20个长三角区域投资项目签约落地,总投资近240亿元。目前,亳州高新区积极推动园区共建,与上海月浦工业园区、金华经济技术开发区、温州浙南沿海先进装备产业集聚区平阳滨海分区、浦江经开区分别签订园区共建合作协议,大力发展“飞地经济”。
亳芜园区以南北共建园区合作为基础,抢抓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战略机遇,与浙江开发区建立战略合作关系,建设了五金机电产业园和中兴科创产业园项目。
蒙城经济开发区形成了汽车及现代农机装备制造、食品及农副产品加工、新型建材及智能家居三大支柱产业,被列为全省“产城一体化”试点园区和全省第五批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
谯城经济开发区特色产业不断发展壮大,已形成以中医药制造业为主、食品加工和电子、鞋服为辅的特色产业开发区。2020年以来,谯城经济开发区医药制造业产值达到147.5亿元,占全部产值的68.99%。
利辛经济开发区以纺织服饰产业为首位产业,形成色纺、混纺、针织、服饰、服装等门类较为齐全、产业链条较为完整。年产值达到70亿元的产业体系。
涡阳经济开发区积极打造四大产业集聚区,即光机电集聚区、现代医药和绿色食品产业集聚区、绿色装配式建筑产业集聚区、循环经济科技产业园。
百舸争流,奋楫者先;千帆竞发,勇进者胜!
回望过去,我们奋力干在实处;守望未来,皖北振兴亳州一定走在前列! (记者 汝平/文 张延林/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