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查阅更多2021年地方政府工作报告
——二〇二一年二月四日在海口市第十六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七次会议上
海口市市长 丁晖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政府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市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2020年及“十三五”工作回顾
2020年是极不平凡的一年。面对新冠肺炎疫情严重冲击,我们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在省委、省政府和市委的坚强领导下,攻坚克难、砥砺奋进,在应对“三个大考”中交出优异答卷。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791.6亿元,增长5.3%;固定资产投资1221.4亿元,增长9.9%;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835.9亿元,增长1.5%;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86.1亿元,增长0.4%;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0049元,增长2.8%;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7405元,增长8.0%。全市地区生产总值、固定资产投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全省占比分别达到32.4%、35.2%、42.3%,坚决扛起了全省经济发展主阵地的责任担当。
一年来,我们坚守底线思维,夺取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双胜利。坚持把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先后召开196次疫情防控指挥部会议,切实做到“四早”“四集中”,率先实现100%入户筛查,仅28天成功控制疫情蔓延,至今无新增本土病例。坚持关口前移、跨省协同,319名干部派驻徐闻守牢入琼防线,严把机场、“三港一站”,坚决守住海南“北大门”。组织7批、100名医务人员驰援湖北,599吨瓜果菜支援荆州。全球采购紧缺医疗物资设备,八天建成全省首条口罩生产线,第一时间调运1500万只口罩、4.4万件防护服,帮助兄弟市县解决燃眉之需。用好用足抗疫特别国债,加快公共卫生与防疫基础设施建设。全面落实“六稳”“六保”,出台支持中小企业应对疫情15条、旅游企业复工复产17条、建筑行业复工复产18条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渡难关12条等政策措施,较早实现复工复产复市复学,经济运行逐月向好,主要经济指标好于全国、优于全省。
一年来,我们抢抓自贸港政策机遇,加快落实早期安排取得早期收获。制定实施《海口市推进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行动方案》,率先完成事后审核离岸贸易、航材贸易原辅料“零关税”、合格境外有限合伙人(QFLP)基金等15项“首单”业务。离岛免税新政落地,免税品销售110.9亿元,增长2.3倍,海控全球精品免税城、深免观澜湖免税城开业运营。组建海南国际清算所,海南国际能源交易中心交易额突破千亿,国际热带农产品交易中心、国际知识产权交易中心投入运营。首条洲际全货运航线开航。企业和个人所得税新政落地,为238家鼓励类产业企业减税7.65亿元。引进人才3.4万人,增长84%。压实各区(园区)招商主体责任,招商签约项目198个、实质合同金额463亿元,超额1.2倍完成全年任务;外向型经济快速增长,外贸进出口总值368.3亿元,增长11.2%,占全省39.5%。新增外资企业662户,增长170%,占全省62.9%;实际利用外资17.2亿美元、增长157%,占全省56.8%,超额实现连续三年翻番目标。
一年来,我们夯实产业发展阵地,加快重点园区建设。江东新区、综保区、高新区、复兴城产业园跻身自贸港重点园区,完成园区控规编制,引导承接省市审批权限下放,推动园区高效运行。江东新区建设全面提速,吸引16家世界500强企业落户,起步区生态CBD签约引进总部企业37家,海口金融中心等6家总部大楼加快建设;临空经济区多点突破,航空发动机维修基地等29个产业项目签约落地,9家头部公务机运营总部进驻;首条南渡江越江隧道建成通车,社区、学校、医院等配套设施加快完善,《海南自由贸易港海口江东新区条例》出台。综保区免税、融资租赁和跨境电商三大外贸新业态竞相发展,吸引6家免税持牌企业入驻,融资租赁实现税收4871万元,跨境电商申报清单、货值分别增长6.4倍、6.7倍。高新区实现工业总产值297亿元,税收47.7亿元、增长11%。30个产业项目竣工投产,签约引进产业项目42个,协议投资强度、产值和税收分别是全省标准的212%、182%、260%。探索开展“加工增值”政策压力测试,引进全省首家一站式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复兴城产业园总部企业聚集效应明显,首个国家海外人才离岸创新创业基地正式设立,园区企业营收530亿元、增长330%,税收突破30亿元、增长116%。在产业园区的带动下,全市新增市场主体12.12万户、增长26.6%,其中新设企业5.94万户、增长42.3%,新增市场主体税收、就业等指标稳步提升。
一年来,我们突出抓好过程管控,加快推动项目建设提质增效。严格落实“五个一”目标责任制,形成月例会、周调度机制,设立前期经费资金池,实施重大项目用地、资金、审批“三优先”,建立“谋划一批、储备一批、实施一批、竣工一批”项目滚动建设机制。强力推进四批54个项目集中开工,投资总额279亿元,产业项目占51.7%。梳理并建立投资500万以上项目“一本账”,每季度“红黄绿”督办推进,有力推动国际免税城、空港综合保税区监管设施、机场配套路网等382个项目加快建设。重大项目拉动作用明显,全年固定资产投资增长9.9%,对全省贡献率达42.9%。投资结构进一步优化,非房地产投资增长23.4%、占全市投资总额的63.7%,工业投资增长59.2%。成功承办全省推进高质量高标准投资现场观摩会,扛起了全省经济发展“顶梁柱”“压舱石”的责任。
一年来,我们强化制度集成创新,加快创建一流营商环境。制定实施《海口市营商环境提升行动方案(2020-2025年)》,建立营商环境季度评估评比机制,全力争创投资兴业优选地。龙华区和美兰区入选2020胡润中国最具投资潜力区域百强榜,优化用水用气服务入选《中国营商环境报告(2020)》最佳实践篇。加强制度集成创新,“离岛免税进口化妆品抽样即放行”等4项成果入选全省制度创新案例。江东新区全面取消施工图审查。高新区“立法推行重点园区极简审批改革”项目获全省改革和制度创新一等奖。建成网上办事大厅与掌上办理平台“海好办”,推出城市大脑智慧政务服务“秒批”215项,上线政务服务“一件事一次办”事项131项,提供套餐式集成服务。在全省率先推出免费刻制首套印章服务,为30479家新设企业提供免费印章121916枚。推广“12345+营商服务”,设立“重点园区企业帮办窗口”“外国人服务综合窗口”和人才服务“单一窗口”。积极探索与国际接轨的商事纠纷调解机制,成立海口国际商事调解中心。全面落实涉企优惠政策,全口径减税降费83.3亿元。深化商事制度改革成效显著、落实事中事后监管等相关政策获国务院通报表扬。
一年来,我们赶超进位,加快产业转型升级。旅游消费快速复苏,全年接待游客1620.3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201.4亿元。举办海口跨年狂欢季,持续打造跨年之城。海口作为“新兴黑马目的地”跻身全国热门旅游城市前十。长影环球100获评国家4A级景区,冯小刚电影公社老北京街建成迎客。中共琼崖一大会址获评全国红色旅游发展经典案例,琼山泮边村等入选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完成公共场所外语标识标牌规范化建设。现代服务业加快布局,总部经济集聚发展,总部企业数量占全省70.5%。吸引广发银行等10余家金融企业落地,葫芦娃药业成功上市,金盘智能科创板首发获批,新注册金融和类金融企业946家,注册资本金456亿元。海南国际会展中心二期建成使用,成功举办世界新能源汽车大会、中国绿公司年会等品牌展会。高新技术产业明显提速,成功入选国家创新型城市,新申请和授予专利分别增长51%和90%,新增高新技术企业270家,总数达680家,占全省近70%。5家企业获评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实现全省零突破。医药制造扩能增效,对接引进新药品种25个,吸引修正药业、香港中玉等7家知名药企进驻,首例“医疗器械注册人制度”产品落地上市。互联网产业跨越发展,实现营收570亿元,增长59%,占全省51%。新增1家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1家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2家国家备案众创空间,自贸港网红孵化示范基地揭牌。热带特色高效农业加速发展,累计核准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14个,火山荔枝产区获评中国特色农产品优势区,海口农业由资源要素驱动向品牌引领发展加快转变。牧原、新希望、罗牛山等大型生猪养殖示范基地加快建设,东海岸海洋牧场入选国家级海洋牧场示范区。
一年来,我们狠抓生态环境改善,加快提升城市人居环境。第一轮和第二轮中央环保督察反馈问题1543项转办件全部办结,国家海洋专项督察反馈问题整改完成96.3%,省生态环境百日大督察问题整改基本完成。海口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厂三期点火投产,实现生活垃圾零填埋。全年空气质量优良天数达到98.6%,提高4.9个百分点,在全国168个重点城市中排名第一。河湖“四乱”问题全部整改,启动蓝色海湾项目建设。湿地修复获“保尔森可持续发展奖”,西海岸南片区生态修复工程快速推进。成功创建省森林城市。启动64个实用性村庄规划编制,龙华仁里村等8个村获评国家森林乡村。加快新能源汽车充电设施布局,新能源汽车保有量占比4.4%,高于全国2.6个百分点。实施全面“禁塑”,引进全生物降解材料及制品项目8个。全面实施建成区生活垃圾分类,资源化回收利用率提高18.8个百分点。推广装配式建筑263.5万平方米,增长2.9倍。完成132个老旧小区改造,205个城中村电力配网顺利推进,入选全国城市体检样本城市。
(责任编辑:石兰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