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查阅更多2021年地方政府工作报告
——2021年1月15日在淮安市第八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上
淮安市人民政府市长 陈之常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会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各位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同志提出意见。
一、2020年工作和“十三五”时期发展回顾
刚刚过去的2020年是极不平凡的一年。面对新冠肺炎疫情的严重冲击和复杂严峻的外部环境,我们在省委、省政府和市委的坚强领导下,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新发展理念,紧扣高质量发展主题,统筹推进改革发展稳定各项工作,奋力夺取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双胜利”。一年来主要做了以下工作:
(一)众志成城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第一时间建立疫情联防联控机制,发布疫情防控“淮10条”;严格落实“四早”“四集中”措施,推行“大数据+网格化+铁脚板”防疫机制,适时开展分区分级差异化防控。针对境外疫情严峻态势,严守“外防输入”关口,加强出入境人员、进口冷链食品及货物闭环管理。健全完善疫情防控体制机制,及时制定修订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方案和相关应急预案,出台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体系实施方案,加强发热门诊、专科医院和专业队伍规范化建设,建立医疗救治、物资储备、产能动员“三位一体”的物资保障体系,开展疫情防控全员培训和爱国卫生运动,有效夯实疫情防控常态化基础。通过全市上下万众一心、群策群力,累计筹集投入资金14亿元,及时有效遏制了疫情的传播扩散,我市确诊患者在全省较早全部治愈出院,实现了确诊患者无病亡、医务人员无感染、输入性病例无续发,取得了抗疫工作的阶段性胜利,分别有2人、45人荣获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表彰。同时,派出74名医护人员支援湖北,积极服务全国抗疫大局。
(二)全力以赴稳定经济运行。扎实做好“六稳”工作、落实“六保”任务,实行经济网格化服务管理,搭建党政亲商会平台,推动经济全面恢复。预计地区生产总值增长3%左右,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2.7%。巩固“稳”的基础。出台支持中小微企业平稳健康发展等政策,在全国率先发布“惠台企9条”,累计为市场主体减税降费56.76亿元,安排各级涉企扶持资金14.65亿元,普惠小微企业信用贷款余额89.88亿元、较年初新增46.1亿元,发放再贷款专用额度35亿元,惠及小微、民营、涉农企业和个体工商户1.2万户;及时制定实施复工复产、促进消费等方案,加快发展直播带货、无接触配送等新业态,获批国家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组织三个批次共240个重特大产业项目集中开工,220个省市重大项目完成年度投资计划的119%,庆鼎高密度印刷线路板等项目开工建设,富强新材料、比亚迪新能源专用车等项目竣工投产。守住“保”的底线。及时出台鼓励外出务工人员留乡就业等政策,完善社保体系,城镇新增就业6.74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1.76%,预计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4%和6%左右。创建绿色高质高效农业示范片68个,稻虾综合种养面积、产量均居全省第一,粮食生产实现丰收,完成省市定生猪存栏出栏任务。保持“进”的态势。落实科技改革20条政策,新增发明专利授权量增幅居全省首位,科技型中小企业入库数超过900户,4户企业入围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实现零的突破。支持重点骨干企业转型发展、做大做强,通过两化融合贯标评定企业61户,苏盐井神获省长质量奖和全省首批“江苏精品”认证,推动庆鼎电子、今世缘酒业进入省级工业设计中心认定名单,新一代信息技术、绿色食品、新能源汽车及零部件产业开票销售分别增长12%、6%和10%。新增规上企业820户。“淮味千年”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授权品类扩大到12个、50户企业,新增线下品牌店27家,盱眙县获批创建国家级现代农业产业园,淮阴农科园成为全省首批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淮安区创成国家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区。
(三)协同高效推动改革开放。系统推进重点领域改革。落实“放管服”五大类22项改革任务,首推财政奖补集成服务改革,实体化运作市台商台胞服务中心,政务服务环境评价得分位居全省首位,被全国工商联列入法治化营商环境5个标杆城市;加快园区体制机制创新,推动去行政化改革,组建新的工业园区;实施淮安高新区、高沟镇等集成改革试点,盱眙入选国家新型城镇化示范县城,农村房地一体发证工作经验在全省推广。光大银行淮安分行正式开业,共创草坪在沪市主板上市。扎实推进区域合作。制定落实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淮安实施方案,持续深化宁淮、淮昆合作。积极发挥淮河生态经济带牵头城市作用,推动年度工作任务和跨市合作事项落实,组建中建淮河开发公司。与深圳宝安区建立友好合作关系。加快对外开放步伐。成功举办第十五届台商论坛、第三届中国(淮安)国际食品博览会,获批两岸现代农业合作试验区,发起成立长三角台资产业协作联盟,“淮安—上海”海铁联运班列和淮台空运联程正式运营;与中粮集团、紫光集团、宝能集团、南京农业大学等12家单位签署战略合作协议,推动益海嘉里粮油循环经济产业园等一批重大项目落地。新设投资3000万美元以上外资项目69个,实际利用外资10.5亿美元,其中到账台资1.66亿美元,外贸进出口总额增长5%。
(四)攻坚克难加快城乡建设。投入725亿元,实施523个城建重点项目,城市功能品质不断提升,成为省美丽宜居试点城市。金融中心一期投入使用、二期基本建成,高铁商务区基础设施建设全面推进、旅游集散中心等建成运行,淮安古城区风貌加快提升,重点片区功能不断完善。主城区控源截污工程加快推进,完成258个小区雨污分流改造,城市污水集中处理率提高到86.5%;推进立体、地下停车场建设,新增停车泊位3万多个;市区生活垃圾焚烧发电、污水处理厂污泥焚烧等项目建成投运,市区备用水源工程基本建成,出台海绵城市建设实施方案,市政公共设施不断完善。组织实施16个主城区棚改项目征收扫尾攻坚,经贸大厦等12个地块实现“清零”,改造老旧小区70个;市区拆除违法建设20万平方米、广告牌6.5万块,实施278个农贸市场周边500米“新亮工程”,“三高一河”沿线环境综合整治成效明显,市容市貌得到显著提升。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推进,宁淮城际铁路全面开工,机场航站楼扩建工程主体完工,京沪高速改扩建加快实施,京杭运河绿色现代航运示范区建设进展顺利,348省道洪泽段、淮安区段建成通车,市民公共交通满意度居全省第二;建成5G基站4179个,基本实现市、县主城区全覆盖。美丽乡村建设扎实推进,竣工农房改善项目97个、惠及2.5万多户,14个项目入选省示范创建名录、数量位居苏北第一;新改建农村污水管网2309公里、户厕5.72万座;疏浚县乡河道269条,新改建农村公路307公里、桥梁95座,3个镇入选省美丽宜居小城镇试点,8个村(社区)获批省级特色田园乡村。
(五)持之以恒打赢三大攻坚战。深入排查化解经济、金融、社会等领域风险隐患,有效防范和化解政府性债务风险,规范国有企业融资和对外担保行为,强化互联网金融风险专项整治,涉嫌非法集资类案件新立数、涉案金额和人数持续下降。聚力落实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一年小灶”任务,推动洪泽区创建省级安全发展示范城市,全面整改汇通市场、205国道安全隐患等重点问题,在全省率先建成安监信息化平台,全市生产安全事故起数和死亡人数分别下降69.9%和65.7%。建立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衔接机制,出台防返贫实施办法,投入资金3.17亿元,实施产业富民项目31个、扶贫资金项目35个,脱贫攻坚成果不断巩固。完善环境保护与应急管理联动机制,扎实推进中央和省环保督察反馈问题等整改落实,公众生态环境满意度居全省前列。实施四大类52个治水重点工程,治理51条城市、27条农村黑臭水体,建成10条示范河道,国家黑臭水体治理示范市通过省级预验收;推进洪泽湖治理保护,国省考断面全部达到或优于省考核要求,劣Ⅴ类水体全面消除,优Ⅲ比例创五年来最高水平,河长制工作受到省政府激励表扬。实施449项重点治气工程项目,推进工业废气、餐饮油烟污染防治等“六大行动”,全市PM2.5平均浓度下降4.5%,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率提升至80.3%。扎实开展危废排查整治行动,雅居乐危废焚烧处置和刚性填埋场项目加快实施,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率达100%。刚性落实减煤任务,能耗总量和强度双控省考核优秀。
(责任编辑:石兰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