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1月12日在珠海市第十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
市长 黄志豪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市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过去五年发展成就及2021年主要工作
过去五年,是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深入推进、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落地实施、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化经济特区开局起步的重要五年。习近平总书记对珠海高度重视、寄予厚望,亲切勉励珠海经济特区要办得更好、办得水平更高,要求加快珠海经济特区发展,对用好管好港珠澳大桥、推进横琴开发建设、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和实力等作出系列重要指示。我们牢记嘱托、感恩奋进,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广东、珠海系列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全面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认真落实省委、省政府“1+1+9”工作部署和市委“特、大、高、多”战略任务,在抢抓机遇中稳步前行,在攻坚克难中砥砺奋进,推动珠海经济特区“二次创业”加快发展。
五年来,我们牢记横琴开发的初心,珠澳合作开启新篇章。出台系列支持澳门经济适度多元发展的政策措施,粤澳合作产业园、横琴澳门青年创业谷、粤澳跨境金融合作示范区等平台的集聚效应不断显现,在横琴营业的澳资企业超过4700家,横琴支撑澳门经济适度多元发展的作用更加凸显。深入推进“湾区通”工程,港珠澳大桥珠海公路口岸、横琴口岸新旅检大厅、青茂口岸先后开通运行,澳门单牌车入出横琴政策落地,实施“一地两检”通关模式,“澳门新街坊”动工建设,澳门居民在珠海工作生活更加便利。
五年来,我们全面融入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综合实力再上新台阶。主要经济指标争先进位,全市地区生产总值、一般公共预算收入跃升至全省第六,人均地区生产总值稳居全省第二,人均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全省第一。全市金融机构本外币存款余额超过1万亿元、总量位居全省第五。各类商事主体超40万户,上市公司43家,格力电器进入世界500强,华发集团入选国务院国企改革“双百企业”。生物医药产业集群入选国家工程,集成电路设计产业规模位居全省第二,先进制造业、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重分别达57.1%、30.8%。金融、会展、物流等产业增长态势良好,现代服务业增加值占服务业比重提升至70.5%。
五年来,我们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高质量发展增添新动能。全市高新技术企业超2100家,涌现出世界最大两栖飞机AG600等一批创新成果,9个项目获国家科技进步奖。横琴先进智能计算平台、中山大学“天琴计划”、南方海洋科学与工程广东省实验室(珠海)落地,澳门4所国家重点实验室在横琴设立分部。引进各类人才26万余名,人才净流入率居全省前列。全社会研发经费投入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3.26%,每万人口发明专利拥有量达97件,成为国家知识产权示范城市和全国标准国际化创新型城市,高新区全国排名从第24位上升至第19位,科技创新发展指数排名全国地级市第2位。
五年来,我们充分发挥经济特区先行先试优势,改革开放取得新进展。横琴自贸片区推出622项改革创新举措,4项入选全国自贸区“最佳实践案例”。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进“三去一降一补”,累计为企业减负近300亿元。实施营商环境综合改革行动,全面铺开政务服务“全城通办”,数字政府、国资国企、投融资、区域管理体制等领域改革深入推进。新增国际友好城市4个,新设外商投资企业1.1万家,外商投资股权投资企业试点成效明显,获批国家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在2020年中国外贸百强城市中排名第5位。成功举办第十二届和第十三届中国航展、中拉企业家高峰会、澳珠企业家峰会、“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国际传播论坛等重大活动。
五年来,我们持续推进交通大会战,交通建设实现新突破。港珠澳大桥开通,珠海机场年旅客吞吐量突破千万人次,莲洲通用机场建成启用,高栏港货物吞吐量突破亿吨大关,广珠城际珠海站通达城市74个,珠机城际轨道拱北至横琴段开通运营。洪鹤大桥、金琴快线等建成通车,兴业快线、香海大桥、金海大桥、黄茅海跨海通道、珠海隧道等项目建设全面铺开。
五年来,我们不断擦亮生态宜居名片,城市品质有了新提升。建成香山湖公园等一批高品质公园,新增香山云道等一批网红打卡点,珠海大剧院、珠海博物馆、珠海规划展览馆等成为城市文化新地标。以“绣花功夫”推进城市建设管理,改造提升拱北口岸、珠海大道、机场东路等一批城市重要节点,完成主城区道路“白改黑”和情侣路沿线沙滩修复工程,整体搬迁香洲渔港。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空气质量稳居全国前列,完成前山河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一期工程。荣获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国家水生态文明城市、中国旅游休闲示范城市、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
五年来,我们着力提升发展平衡性协调性,区域协调发展进入新阶段。累计投入超1000亿元,在西部地区建成一批优质教育、医疗、文体等设施,西部地区五年新增常住人口24.97万人、增长30.82%。立足农业特色优势,打造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基地23个。加大对乡村、海岛的基础设施投入,“三清三拆三整治”全面完成,“厕所革命”入选全国典型范例,主要海岛与市区用电同网同价、民生用水同城同价。2021年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3.48万元,年均增速8.7%。区域协作不断加强,深珠互联互通、创新协同、产业对接取得积极进展,珠中江阳合作务实推进。高质量完成东西部扶贫协作、对口支援和省内精准扶贫、产业对口帮扶等任务,东西部扶贫协作连续4年被国家评为“好”等次,对口帮扶阳江、茂名精准扶贫连续5年被省评为“好”等次。
五年来,我们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民生福祉达到新水平。持续加大民生投入,九项民生支出累计超2000亿元、年均增长5.1%。城镇新增就业年均4.3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保持在3%以内。新增公办幼儿园学位1.76万个、中小学学位7.18万个。建成市妇幼保健院南琴院区等一批医疗项目,推动基层卫生综合改革,建立疾病预防控制三级网络,居民人均寿命达83岁,被确定为全国健康城市建设样板市。实现城乡居民和职工医保待遇均等化,镇街养老综合服务中心全覆盖。筹集各类保障性住房和人才住房6.6万套。市区镇村四级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实现全覆盖。“1元公交”通达全城。构建退役军人事务四级服务保障体系,实现全国双拥模范城“九连冠”。有效应对“天鸽”“山竹”台风等自然灾害。高质量完成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登记工作。入选全国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城市,成为全国首批法治政府建设示范市。
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面对复杂严峻的外部形势和新冠肺炎疫情等多重挑战,我们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和省委、省政府工作要求,在市委的坚强领导下,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较好地完成了市九届人大九次会议确定的目标任务,实现了“十四五”良好开局。全市地区生产总值3881.75亿元、增长6.9%,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8.8%,固定资产投资额下降3.1%,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3.8%,进出口总额增长20%,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18.2%,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9.8%,居民消费价格涨幅为0.8%,城镇登记失业率为2.37%。
一年来,我们主要抓了以下工作:
一是推动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顺利起步。全面梳理横琴人口、土地、商事主体等事项,主动配合国家有关部委和省有关部门开展政策研究。做好过渡期人员安置、工作交接,研究出台珠海落实《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建设总体方案》的行动方案。
二是着力促进经济发展提质增效。出台实施推动经济争先进位发展“1+5”综合性政策措施。推动591个项目加快建设,全市制造业投资增长20%。全年新签约重点产业项目136个、投资总额超千亿元。总投资170亿元的高景大硅片项目在金湾建成投产,总投资180亿元的爱旭光伏电池项目和总投资115亿元的得尔塔摄像头模组项目在斗门动工建设。全市新设外商投资企业超2500家,实际吸收外资27亿美元,跨境电商零售进出口总货值增长三倍。举办各类会展活动超1200场,全市接待游客1800万人次、增长19%。推动市属企业高质量发展,营业总收入增长37.1%、利润总额增长32.3%。“5+1”产业集群加快构建,集成电路产业规模增长50.1%,举办“中国芯”集成电路产业促进大会,新材料产业规模增长33.2%,全市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5200.81亿元。
三是加快增强科技创新实力。大力培育创新主体,1170家企业纳入高新技术企业申报培育清单,新培育“单项冠军”企业3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3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研发机构覆盖率达48%。落地建设广东省智能科学与技术研究院、广东省科学院珠海产业技术研究院、深珠科技创新合作示范平台。争取了总规模90亿元的广东省半导体及集成电路产业投资基金设计子基金、120亿元的大湾区半导体产业投资基金、300亿元的广东省航空产业基金在珠海注册。深入实施“珠海英才计划”,新引进人才6.5万人。
四是持续提升城市功能品质。开工建设珠海机场综合交通枢纽项目主体工程,积极推进珠肇高铁征地拆迁工作,鹤港高速一期全线通车,高栏港集装箱码头二期泊位通过验收。动工建设香洲北工业区等一批“三旧”改造项目,开工改造135个老旧小区、完成改造117个。持续提升生态环境质量,前山河石角咀断面水质由Ⅳ类提升至Ⅲ类,国省控断面劣V类水体全面消除,基本建立生活垃圾分类处理体系。成功举办第十三届中国航展,采取线上线下同步直播模式,传播力、影响力大大增强,现场签约总金额807亿元。中央广播电视总台2022新年音乐会、中国超级跑车锦标赛在珠海举办,“青春珠海”“活力珠海”号主题客机投入使用,上榜中国十大“心仪之城”。
五是扎实推进乡村振兴。投入近3亿元整治农村人居环境,66%的村庄达到美丽宜居村标准。加快建设四个现代农业产业园,洪湾渔港获批“全国文明渔港”。推进金湾区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30年全国先行试点、斗门区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全国试点工作。桂山岛环岛公路全线贯通,东澳岛新客运码头开通启用,建成东澳岛海洋馆、蜜月山公园等一批旅游打卡点,海岛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全覆盖。
六是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加快数字政府建设,市级行政许可事项网上可办率100%,新登记商事主体4.9万户。上线“珠澳通”APP,提供超100项跨境民生服务,澳人澳企减少跑动超10万人次。完成珠海国际仲裁院体制机制改革。全面开展已供未用土地专项整治,处置已供未用土地240宗、面积1114公顷,处置2009年至2018年间形成的批而未供土地435.84公顷。全年新增减税降费超50亿元。成为全国首个具备QDLP试点审批权限的地级市,新增上市企业5家。推动珠海农商行从省管到属地管理。
七是大力发展民生事业。加大民生投入,九项民生支出454.76亿元。扎实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民生微实事”投入3.15亿元、完成6940个惠民小项目。推出减轻企业负担稳定就业岗位等十大措施,城镇新增就业4.2万人。城乡居保基础养老金、居民医保财政补贴、城乡低保以及特困人员、残疾人、孤儿基本生活标准稳步提升,建成全国首个市级云医保平台。筹集1.8万套保障性住房和人才住房。新增公办幼儿园学位8940个、义务教育阶段学位2.5万个,设立文园中学斗门校区。落实“双减”政策,提供校内课后托管服务。市慢性病防治中心、市口腔医院、市中心血站等项目投入使用,形成校地共建遵医五院的发展新模式。举办首届珠海艺术节,颁发第五届文学艺术“渔女奖”。
八是不断提高社会治理水平。制定基层自治、城乡社区公共服务标准,建设城乡社区综合服务平台,打造“15分钟党群服务圈”。建成人口和出租屋信息管理系统。学校食堂、养老机构、中央厨房和集体配餐单位全部实现“互联网+明厨亮灶”,“特保服务进校园”全覆盖,交通事故总量下降15.7%。开工建设珠澳消防培训基地。省应急救援航空指挥调度中心落户珠海。实现政府隐性债务全域“清零”。成立涉外公共法律服务中心,建成区级群众信访诉求综合服务中心。持续开展扫黑除恶斗争,全市违法犯罪警情数不断下降。完成“智慧边海防”试点任务。
一年来,我们坚持“外防输入、内防反弹”,实施新冠肺炎疫情常态化分级分类管控措施,在全省率先启用1800个房间的大型集中隔离场所国际健康驿站,中大五院承接省的任务全面收治珠中江的确诊患者。在全球严峻的疫情形势下,深化珠澳联防联控,有力有序应对突发疫情影响,保障了经济社会发展正常秩序,珠澳口岸出入境人数占全国八成。
一年来,我们深入开展党史学习教育和“大学习、深调研、真落实”,推进“两个专项整治”,抓好第二轮中央生态环保督察、政法队伍教育整顿、审计监督等反馈问题整改,依法接受同级人大及其常委会的监督,自觉接受人民政协的民主监督,认真办理人大代表议案、建议和政协提案,统计、民族、宗教、对台、港澳、侨务、妇女、儿童、青少年、残疾人、人防、地方志、档案、气象、供销、流渔、慈善、红十字会、信访维稳、海防打私、国防动员、双拥共建等工作都取得新进展。
各位代表,我们深刻体会到,2021年的成绩来之不易,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科学指引的结果,是省委、省政府和市委坚强领导的结果,是市人大及其常委会、市政协监督支持的结果,也是全市广大干部群众共同奋斗的结果。在这里,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全市人民,向各位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向各民主党派、各人民团体、各界人士,向中央和省驻珠单位,向驻珠部队官兵、政法干警、消防救援人员,向关心支持珠海改革发展的港澳同胞、台湾同胞、海外侨胞和国际友人,表示衷心的感谢!
各位代表,统筹发展和安全,既是重大原则,又是当务之急,对安全生产我们必须警钟长鸣!2021年第三季度以来,我们深刻吸取石景山隧道“7·15”透水事故教训,全力以赴组织排查整治安全生产隐患,并举一反三,开展秋冬消防隐患大排查大整治行动,全面提高安全生产工作水平。
同时,我们也清醒认识珠海发展面临的问题和挑战:工业园区配套水平还有很大提升空间,承载能力有待增强;传统产业正进入转型升级的攻坚阶段,新产业新业态尚处于成长期,现代产业体系和产业集群生态有待加快完善,对人才的吸附力还有待增强;东、西“双城”发展格局尚未成型,西部地区的发展需要进一步提速;海、陆、空综合交通枢纽功能有待提升,内畅外联的交通体系建设需要加速,市内高峰时段交通拥堵问题比较突出;安全生产监管效率不够高,部分区域消防安全隐患还需有效整治;民生保障存在短板,教育、医疗、养老托幼等优质公共资源分布不够均衡,基层医疗水平有待提升;政府服务效能有待进一步提高,干部队伍推动加快发展的创新意识、担当作为的责任感需要进一步增强。对这些问题,我们一定采取有力措施,认真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