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出台一系列优惠政策鼓励高校毕业生到基层就业

2022年06月20日 09:42   来源:法治日报   

  国家出台一系列优惠政策鼓励高校毕业生到基层就业

  基层就业:极具挑战又大有可为

  □ 本报见习记者 张守坤

  □ 本报记者     陈 磊

  吴林(化名)今年即将从江苏大学法学院硕士研究生毕业,目前正在等待选调生面试。他的目标很明确:通过江苏省选调生考试,去老家所在地的基层工作。

  “虽然考上选调生后都会被分配到基层一线工作,且有服务年限,但与国考、省考相比,选调生的招录条件高,竞争压力小,发展前景也比较好。而且在基层能学到不少东西,帮助家乡更好地发展,也能实现人生价值。”吴林说。

  近年来,高校毕业生人数不断创新高,国家出台了一系列优惠政策鼓励高校毕业生到基层就业。像吴林这样选择扎根基层、服务基层的毕业生越来越多。

  那么,高校毕业生到基层就业享有哪些政策支持?毕业生在基层如何实现自我价值?围绕这些问题,《法治日报》记者近日进行了深入采访。

  政策鼓励到基层去

  缓解学生就业难题

  来自淮北师范大学文学院的大四学生钟冉(化名)注意到一个现象:今年同学们经常会在一起讨论去基层就业的相关问题,比如“选调生”“特岗教师”“三支一扶”“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等,只要有机会,同学们就会争相报考。而前几年大家关注更多的是考公、考研、进互联网大厂工作。

  在不少同学看来,这种变化与今年教育部发布的《普通高校毕业生基层就业政策公告》(以下简称《公告》)有很大关系——为了鼓励高校毕业生到基层就业,《公告》明确了鼓励毕业生到基层就业的主要优惠政策、学费补偿和助学贷款代偿政策、基层就业户口档案政策、中央基层就业项目优惠政策等系列内容。

  比如对高校毕业生到中西部地区和艰苦边远地区基层单位就业、履行一定服务期限的,按规定给予学费补偿和国家助学贷款代偿;结合政府购买服务工作的推进,在基层特别是街道(乡镇)、社区(村)购买一批公共管理和社会服务岗位,优先用于吸纳高校毕业生就业;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制定吸引和鼓励本地所属高校毕业生面向艰苦边远地区基层单位就业的学费补偿和国家助学贷款代偿办法等。

  “学费补偿和助学贷款代偿能够减轻高校毕业生读书期间的学费和生活费负担。这与法理上的‘雇佣内定’是一样的,可形成长期、统一的制度,有利于高校大学生一开始就做扎根基层的规划。在就业难的背景下,到基层就业是高校毕业生就业的一个重要选择。”中央财经大学副教授李海明分析道。

  李海明说,在户口档案、岗位编制等方面的政策措施会为高校毕业生扎根基层提供机会,为学生身份向基层干部、基层人才转变提供保障;基层就业项目的推行以及相关晋升、考试升学等方面的优惠政策,为高校毕业生的将来发展提供了机遇,也为国家储备了经过基层历练的人才。

  在西南民族大学法学院副院长贺玲看来,国家鼓励青年到基层就业主要有两方面原因:一是疫情加剧了青年就业的困境;二是基层人才匮乏,亟须向基层补充青年人才。

  基层历练助力成才

  增强职业发展能力

  据教育部统计,2022届高校毕业生规模达1076万人,同比增加167万人,毕业生人数首次突破千万大关,规模和数量创历史新高。

  记者梳理发现,近年来,各地陆续出台相关措施鼓励高校毕业生扎根基层,如河北省实施高校就业育人行动计划,引导鼓励高校毕业生到基层建功立业;河南省发布《稳就业若干政策措施》,组织实施三支一扶、特岗教师、医学院校毕业生特招、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大学生志愿服务乡村振兴等基层项目,招募人数不少于2.2万名;江苏省发布《关于促进高校毕业生等青年就业创业的若干政策措施》,招募不少于2000名“志愿服务乡村振兴计划”高校毕业生到基层单位,从事基础教育、医疗卫生、社会治理等志愿服务等。

  “这些政策措施形成一套组合拳,为高校毕业生到基层就业提供了实惠、机会和机遇。”李海明说。

  记者在采访中发现,“到西部去”“到基层去”已成为当下越来越多大学生就业关注的方向和去向。

  根据“双一流”高校发布的2021届毕业生就业质量报告,清华大学2021届毕业生200余人赴西部、东北地区基层公共部门就业;西安交通大学2021届毕业生中,不少同学主动选择到西部地区、基层一线等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建功立业,西部地区就业人数比例达49.61%;中国政法大学有271人选择到西部和基层单位工作。

  安徽省宿州市夹沟镇人民政府乡村振兴办工作人员吴美子就是近两年通过社招到基层一线工作的。

  “身为基层工作人员,日常上传下达的工作必不可少,现在我们处于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阶段,工作重点包括健全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机制、促进脱贫人口稳定就业、加强扶贫项目资产管理、发展到村项目以及到户政策的落实开展等。”吴美子说,加班加点是常有的事,但她并不感觉到累。

  “基层是一个有趣、极具挑战且能够让自己快速成长的地方,虽然有些工作不免烦琐,但在实践中能够不断提升个人能力。做农村工作最重要的是和农民打交道,真正做下来才知道自己身上的责任很重,基层工作十分重要。”吴美子告诉记者。

  “国家鼓励高校毕业生到基层就业,不是缓解青年就业问题的权宜之计,而是通过基层历练助力青年成长成才、形成青年可持续发展职业能力的重要举措。”贺玲说。

  贺玲认为,对于基层而言,吸纳高校毕业生就业有利于缓解人才流失、人才队伍断层的状况,高校毕业生在基层就业也为地方的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智力支持;对于国家而言,出台积极的就业政策促进高校毕业生基层就业是履行就业责任的具体表现。

  基层就业大有可为

  因地制宜吸引人才

  虽然“到基层去”越来越受到高校毕业生的关注,但记者在采访中发现,一些想要去和将要去基层工作的高校毕业生对基层工作仍然有担忧和顾虑:有的人觉得条件艰苦,以后发展前景不大;有的人觉得基层工作杂活多、待遇相对较低;还有的人想去基层工作却不符合招录条件,面临想去而没资格去的“尴尬”。

  来自江苏南通的闫鹏(化名)去年通过江苏省海安市公开选调考试,顺利进入离家20多公里远的某镇信访部门工作。虽然单位提供宿舍,但闫鹏认为宿舍条件较差,所以选择住在家里,每天骑电动车上下班。

  闫鹏每天的工作量不少,除了做好本职工作外,他还需要参与很多其他工作,每周有一两天会加班到晚上12点,经常只有周日一天休息。“这里条件比较艰苦,不少人工作一两年后就会通过考试、辞职等方式离开,这几年能坚持下来的人不多。”闫鹏说。

  李海明认为,基层对有些毕业生缺乏“吸引力”,条件艰苦、发展前景不大、工作累、待遇低是表象和相对的,造成这种认识的原因很大程度上是由高校毕业生认知和诉求造成的。在高校毕业生众多、就业压力逐年加大的情况下,艰苦的基层工作也会受到青睐。因此,应该加强对基层就业的宣传,让毕业生多了解基层。

  在贺玲看来,高校毕业生基层就业政策建构应当是一揽子政策组合,除中央层面的一般性就业优惠政策之外,各地方应根据其实际情况,在法治框架内出台个性化的高校毕业生基层就业优惠政策,面向高校毕业生打开基层就业空间。

  “比如艰苦边远地区基层机关招录高校毕业生时,报名的较少,能留下的更少,对此,应当适当放宽开考比例和学历要求。除此之外,基层也可以建立定向培养计划,一方面帮助生源地高校毕业生基层就业,另一方面也有利于缓解艰苦边远地区基层人才梯队断层现象。”贺玲说。

  李海明建议,从基层的角度来说,应尽量发挥高校毕业生在基层就业的长处,争取让大学生扎下根来,为当地发展提供人才支撑;从国家的角度来说,应充分重视高校毕业生基层就业的长远意义,其不仅是为当下高校毕业生提供就业渠道,更重要的是让接受过高等教育的人才向基层流动,为艰苦地区的发展提供人力资源。

  谈及基层就业后的发展,吴美子说,她会坚守基层,不断提升自己,在做好本职工作的前提下为基层发展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闫鹏则准备参加省考或遴选,“基层经历为我未来的职业发展提供了宝贵经验”。

(责任编辑:石兰兰)

精彩图片

国家出台一系列优惠政策鼓励高校毕业生到基层就业

2022-06-20 09:42 来源:法治日报
查看余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