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查阅更多2023年地方政府工作报告
——2023年1月4日在开封市第十六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
开封市人民政府市长 李湘豫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各位政协委员和列席人士提出意见。
一、过去五年工作回顾
过去五年极不寻常、极不平凡。面对极其复杂的外部形势和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严重冲击,在市委坚强领导下,在市人大、市政协监督支持下,全市人民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河南及开封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落实“疫情要防住、经济要稳住、发展要安全”重大要求,坚持“16136”总体工作思路,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经受住了多重风险考验,顶住了多种超预期压力,攻克了许多长期没有解决的难题,办成了许多事关长远的大事要事,全面开启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开封建设新征程,谱写了奋勇争先、更加出彩的崭新篇章。
五年来,我们坚持发展第一要务,高质量发展迈出坚实步伐。综合实力大幅提升,全市生产总值提前两年实现较2010年翻一番,预计2022年突破2600亿元。财政收入规模迈上190亿元新台阶。粮食总产稳定在300万吨以上。金融机构存款、贷款余额分别突破2900亿元、2400亿元,是2018年的1.4倍、1.6倍。“622”现代产业体系日益成熟,益海嘉里、丰树物流等世界500强企业入驻开封,预计2022年底三次产业结构14.8∶39.2∶46,“三二一”产业结构更加稳固。
五年来,我们坚持创新第一动力,发展动能持续增强。完成重点改革任务870余项,国企改革三年行动圆满完成、获全省先进,“放管服”、普惠金融、土地综合利用等改革持续深化,重大项目预审批、金融“双十条”等做法成效凸显,财政预算管理等工作受到国务院督查激励,“互联网+政务服务”等改革经验全国、全省推广。创新驱动战略深入实施,市级以上创新平台机构达到582家、较2018年翻两番,高新技术企业营业收入突破400亿元,省级高新区、中试基地实现“零”突破。开放发展更加强劲,综合保税区、开封海关建成运营,入驻自贸试验区开封片区企业达到7081家、是挂牌前的40倍,内陆开放高地加快形成。
五年来,我们坚持城乡融合发展,城乡面貌焕然一新。郑汴一体化迈入郑开同城化发展新阶段,兰考县纳入郑开同城化进程,国家产城融合示范区成功创建,郑开科创走廊、开港经济带、黄河历史文化地标城市加快建设,沿黄生态廊道成为全省标杆。宋都古城保护与修缮上升为省级战略,开封入选国家大运河文化带重要节点城市,“西强、北美、东兴、南融、中保”城市发展格局日益完善。北方地区清洁取暖、城市黑臭水体治理、“城市双修”等国家、省试点任务圆满完成,开封城墙实现“五贯通”,“一渠六河”全线通水成景。乡村振兴战略全面实施,“1+6”示范带入选“中国三农创新榜十大榜样”。城乡基础设施明显改善,高速公路百平方公里密度达到7.3公里、全省第二,“一环三横三纵”高速成网。常住人口城镇化率突破50%,城乡结构实现历史性转变。
五年来,我们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生态文明建设成效显著。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深入人心,圆满完成“十三五”及重要时间节点大气污染管控任务。“四水同治”“五水综改”加快推进,主城区黑臭水体治理全部完成,河湖“清四乱”实现常态化规范化,成功创建国家区域再生水循环利用试点城市、省级节水型城市。工业绿色化改造纵深推进,煤炭消费全域清零,国家绿色示范工厂实现“零”突破,万元GDP能耗下降24%。入选全国绿色出行创建城市名单,国家节约型机关覆盖率达到98%。完成国土绿化90.4万亩,成功创建国家森林城市。开封的天更蓝、地更绿、水更清、城乡更美丽。
五年来,我们坚持人民至上,人民生活质量不断提升。直面人民群众“急难愁盼”,尽心尽力破解民生“八需八难”409项。城镇新增就业36.33万人,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突破2.5万元、是2018年的1.25倍。优质教育资源倍增工程深入推进,新增学位7.6万个,入选全国“家校社共育”优秀实验区。“健康开封”建设稳步推进,养老服务体系更加健全,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能力大幅提高,国家中医药传承创新工程落地实施,每千常住人口执业(助理)医师数、注册护士数、床位数均高于全省平均水平。新建足球场94块,入选全国校园足球改革试验区,中国郑开国际马拉松赛荣获“世界田联标牌”赛事称号。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不断完善,“六馆一城”等重大项目建成投用,市体育中心“一场三馆”、市民公共文化服务综合体开工建设。殡葬服务园区高标准建成运营。住房保障更加有力,各类保障性安居住房建成3.65万套,老旧小区改造完成728个、惠及群众17.7万户。脱贫攻坚取得全面胜利,25.6万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全部脱贫,406个建档立卡贫困村全部摘帽,历史性地解决了绝对贫困问题,全面建成了小康社会!
五年来,我们坚持守牢底线,本质安全基础更加巩固。法治建设更加健全,出台地方性法规5部、政府规章5部,党政机关法律顾问工作经验全国推广。社会治理更加有序,圆满完成村民(社区居民)委员会换届工作,城乡社区综合服务设施实现全覆盖,扫黑除恶专项斗争连续三年居全省前三,刑事警情、治安警情分别较2018年下降66.4%、39.2%,信访、社会治安工作居全省第一方阵,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平安建设等工作经验全国推广。安全生产形势总体平稳,安全生产、防灾减灾救灾工作连续两年全省考核优秀,应急管理工作全国先进。问题楼盘化解、僵尸企业处置等专项整治成效显著,社会大局和谐稳定。特别是,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成功应对多轮次新冠疫情、多次极端强降雨和新中国成立以来最大黄河秋汛,取得重大成果,展示了克难攻坚、众志成城的开封力量!
五年来,我们严格落实政府系统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扎实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和党史学习教育,深入开展“能力作风建设年”“项目建设年”“环境建设年”活动,全面推进依法行政,自觉接受人大法律监督、政协民主监督和社会舆论监督,认真办理人大代表议案、建议和政协委员提案,积极支持民主党派、工商联和无党派人士参政议政,深入推进反腐败斗争,持之以恒纠治“四风”,强化行政监察和审计监督,政府自身建设持续提升。加强国防教育和国防后备力量建设,推进军民融合深度发展,驻汴解放军、武警部队、预备役人员、民兵为地方发展作出新贡献。双拥、退役军人服务保障工作持续深化,民族宗教工作创新推进。妇女儿童、残疾人、红十字、慈善等事业健康发展。外事、侨务、港澳、对台、统计、档案、史志、气象、地震、人防、社科、援疆等工作取得新的成绩。
各位代表!刚刚过去的2022年,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是党和国家历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年,也是本届政府的收官之年。一年来,我们以开局就是决战、起步就是冲刺的奋进姿态,深入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各项决策部署,统筹发展和安全,在执行中抓深化、在落实中抓创新,稳住了经济大盘、保持了良好态势。1至5月,我市经济运行表现优秀,受到省政府9项政策激励。《开封市决战四季度十条措施》在《省政府工作快报》专期刊发。预计,全市生产总值增长4.5%左右,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5.8%左右,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0%以上,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8.8%左右,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2.5%左右,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5.5%左右,主要经济指标增速均高于全省平均水平。主要抓了以下工作:
(一)坚持稳中求进,稳住经济大盘
扩大有效投资。坚持项目为王,全市“8121”投资促进计划完成投资2342亿元、增长58.9%,是2018年的2倍多。滚动开展“三个一批”活动,前三期项目进展情况综合评价居全省第3位;第四期“开工一批”投产率居全省第1位、“投产一批”达效率居全省第3位,两次在全省“三个一批”大会上作典型发言。成功发行各类专项债券118.1亿元,较上年增长59.7%,创历史新高。
释放消费潜力。开展“开封有礼·汴地惊喜”等系列促消费活动,发放电子消费券6400万元,拉动消费4.2亿元。预计,全市新能源汽车限额以上零售额增长90%左右。鼓楼特色文化街区入选第二批国家夜间文旅消费集聚区。加快县域商业体系建设,建成村级电商服务点1206个,杞县、通许县入选河南省首批县域商业体系建设示范县。
加快开放发展。设立4000万元“外贸贷”资金池,新增外贸经营者备案进出口企业35家,建成奇瑞KD出口基地,预计全市进出口总值96亿元左右、增长3%左右。全年招引项目261个、总投资2138.4亿元,新增外资企业13家。综保区一期建成投用,顺利通过省级验收。自贸试验区开封片区“艺术品进出口贸易全链条服务体系”纳入国家文化出口基地第二批创新实践案例。
稳住市场主体。深化“万人助万企”,办理留抵退税27.25亿元、减税降费77.04亿元;协调解决企业问题3183个,企业满意率100%;开展金融、用工、用地、环保服务“四下基层”活动,组织银企签约159.1亿元,分别为重点项目、“四个50”企业新增发放贷款32.3亿元、15.5亿元;解决企业用工1.4万人次、用地3.77万亩、环保问题825个。坚持双线嵌合,工业企业和重点项目运转率均保持在99%以上。市场主体规模突破50万户、达到54万户,是2018年的2倍多。
(二)坚持产业为基,夯实发展支撑
坚定制造立市。把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作为主攻方向,工业技改投资增长193.7%,省级智能工厂、智能车间分别达到13个、37个,省级服务型制造示范企业达到17家。谋划实施开封汽车城、大唐金风风电装备产业园等项目,全市“三高一新”产业增加值增速均高于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预计制造业投资增长30%左右。奇瑞汽车年产值达到150亿元,单月生产1.8万台,创历史新高。汴东先进制造业开发区成功申报河南省储能碳基新材料未来产业先导区,开封经济技术开发区等7个开发区成功获批2022年河南省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
推动服务业回暖。加快文旅文创复苏,实施旅行社暂退服务质量保证金、3A级以上景区贷款贴息等政策;在全省率先成立文旅特色产业银行、入选河南省典型案例红榜,首家建立元宇宙文旅发展公司;开封智慧文旅平台建成投用,清明上河园三期、开封府二期等重大文旅项目进展顺利;打造研学旅行基地31个,被评为全省落实文旅文创融合战略成效明显省辖市。宋都皇城旅游度假区成功创建省级旅游度假区。提升现代物流,开封市物流分拨中心、丰树物流园、杞县大蒜物流园建成运营。出台服务业房租税费减免等惠企政策,优惠金额超3亿元,惠及企业1.5万户。
蓄势数字经济。加快数字基础设施建设,累计开通5G基站6150个,实现主城区、乡镇和农村热点区域全覆盖,5G基站建设工作居全省第一方阵。优化数字生态,累计上云企业6569家。建立数字化转型项目库,56个项目纳入“河南省数字化转型服务平台”,20个5G应用项目进入省重点项目库,6个项目入选河南省新一代信息技术融合应用示范项目,顺河回族区润之智慧、鼓楼区瑞通灌排成功申报河南省大数据产业发展试点。
(三)坚持优化布局,促进协调发展
深入推进郑开同城化。重启郑开城际延长线建设,《郑开(兰考)同城交通优化实施方案》正式印发,产城融合示范区纳入郑州航空港规划,郑开兰和郑港间4条高速公路实行郑开两市9座以下小型客车免费通行。兰考与郑州高新区签订战略合作协议,中原科教城完成首批157亿元项目签约,金明池智慧岛和龙子湖智慧岛实现“双岛联动”。郑开旅游年票正式发行,郑开两市实现公积金互认互贷、医保参保信息互查。
加快中心城区提质发展。实施城市更新行动,阳光湖片区开工建设,安远门大道南段建成通车,铁塔公园改造提升基本完成,改造完成老旧小区333个、背街小巷191条,城区绿地率40.05%、较2018年提高6个百分点。加强古城保护,启动改造“四厢二十坊”,书店街、马道街入选首批省级试点步行街,州桥与汴河遗址考古发现取得新成果,北宋东京城外城遗址保护展示等3个项目获国家文物局立项。建设韧性城市,新建供水管网90公里、集中供热管网10.6公里、天然气管网16.75公里,改造30年以上燃气管网43公里,完成铁北街雨水泵站等道路排水改造工程,入选国家海绵城市建设示范城市。完善城市路网,开工建设黄河大街南延等7条道路,主城区路网密度达到5.72公里/平方公里、较2018年提高9.58%;连霍高速龙亭站开通运营,连霍高速开封西站主体完工,G310提升改造工程、十三大街(东京大道至S312段)建成通车,成功创建河南省公交优先示范城市。推进城市“三化”管理,入选全国城市基础设施安全运行监测试点地区,建成“一图十景”监管平台,完成道路架空线整治28条;全国首个污泥和餐厨废弃物协同焚烧处理项目建成投用,在全省率先实现原生生活垃圾“零填埋”处理。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强化稳产保供,粮食总产313.4万吨、实现“十九连丰”;建成高标准农田53.5万亩,连续三年获省政府激励;省级农产品质量安全县(区)实现全覆盖,尉氏县被评为国家级制种大县、省重点作物绿色高质高效粮食示范基地。加快农业现代化,新增国家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1个、国家级优势特色产业集群2个、省级示范家庭农场24个,杞县、尉氏县、祥符区成功创建全国绿色食品原料标准化生产基地。加强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改造完成农村户厕6.5万户;农村污水处理率36%、粪污综合利用率93.6%,均高于全省平均水平;农村生活垃圾治理长效机制实现行政村全覆盖。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在全省后评估中居第2位,兰考县入选国家乡村振兴示范县创建名单,尉氏县榆林郭村入选中国美丽休闲乡村。
推动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高标准建设兰考、尉氏、杞县、通许、朱仙镇五个产城融合特色组团,兰考县入选国家级农业现代化示范区、全国第二批“城乡交通运输一体化示范创建县”。预计,县域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四上”单位和投资项目入库数占全市比重均达到60%左右,县域生产总值占全市生产总值比重达到60.8%,为全市经济提供了有力支撑。
(四)坚持改革创新,催生内生动力
持续深化改革。谋划实施改革115项,已完成93项。实施财税体制改革,主城区地方税收市、区共享比例由4∶6调整为2∶8。深化国资国企改革,重塑性改革全面启动,资产规模1800亿元的国资集团组建完成;全市国有企业AA+级5家、AA级18家,增速和数量均居全省非省会城市第1位,资产总额1867亿元、是2018年年底的3倍多。开展金融改革,兰考县全国普惠金融试验区升级为国家级示范区,祥符区入选中央财政支持普惠金融发展示范区。推进开发区改革,8个先进制造业开发区全部整合到位,社会职能全部剥离。事业单位重塑性改革扎实推进,医药卫生、教育、文化等领域改革持续深入。
强化创新驱动。建设一流创新平台,成立开封市科学院、河南大学科创中心,入选第五批省级星创天地3家,省级农业科技园区实现县(区)全覆盖,河南省碳基新材料中试基地揭牌运行;河南省心脏电生理重点实验室成功获批,实现我市十年来省级重点实验室建设新突破。培育一流创新主体,在全省率先印发《开封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研发活动全覆盖工作指南》,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研发活动实现全覆盖;新认定省级以上“专精特新”中小企业61家、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2家;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达到229家,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备案569家,均创历史新高。凝练一流创新课题,全年开展21项,获批省重点研发专项3项,创历史新高;获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实现“零”突破;技术合同成交额达到23.2亿元,远超过去五年总和。引育一流创新人才,争取国家级外专项目2项、省级7项,全省第一;引进院士专家团队5个、国外高端人才19人,新建中原学者工作站1家。建设一流创新制度,完善“企业出题、政府立题”科研攻关模式,启动实施重大研发专项、“揭榜挂帅”项目等38项;设立市级科技研发计划联合基金,实行科研经费“包干制”、项目资金拨付“直通车”制度。构建一流创新生态,启动建设开封技术大市场,成立开封市创新科技投资有限公司,设立规模2亿元的科创基金,科技型企业获得科技贷款1.5亿元。
优化营商环境。深入实施优化营商环境七项重点工作,深化“一件事一次办”,遴选24项涉企“一件事”,推出18项便民“一件事”,办理时限压缩率90%。推行“有诉即办”,实现市县乡三级全覆盖。拓展“标准地+承诺制”,完成区域评估29万亩,政府买单、企业免费使用评估结果,实现“拿地即开工”。实行“交房即交证”,群众一手拿钥匙、一手拿产证,惠及业主1.1万户。优化营商环境“七项重点工作”经验在《省政府工作快报》连续七期刊发。
(五)坚持保障和改善民生,增进民生福祉。
启动开展“关爱你我他(她)·温暖千万家”行动,财政民生支出占比71.9%,省市民生实事全部办结,破解民生“八需八难”、“一老一小一青壮”民生保障取得更大成果。
全力稳住就业。城镇新增就业6.82万人,新增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2.3万人,发放创业担保贷款9.53亿元,帮扶2.04万名失业人员、5591名就业困难人员实现就业,零就业家庭动态清零。推进“人人持证、技能河南”建设,完成职业技能培训21.75万人次,新增技能人才19.1万人、高技能人才6.9万人。在世界技能大赛上实现金牌“零”突破;在河南省第一届职业技能大赛上获得4金7银9铜31优胜,金牌数、奖牌数均居全省第2位。
提升养老服务。入选全省智慧养老服务平台建设试点城市,实施“十百千万幸福养老工程”,在全省率先实现县级特困供养服务机构建设完成率、街道综合养老服务中心建设完成率、社区养老服务中心建设完成率、经济困难老年人家庭适老化改造完成率、智慧养老服务平台老年人入网率“五个100%”,受到省通报表扬。
优先发展教育。顺利完成城区义务教育学校校长教师交流轮岗工作。新建、改扩建中小学82所,新增学位1万个;新建、改扩建公办幼儿园45所,新增学前教育公办学位1.25万个;创建省级义务教育标准化管理示范校、特色校13所。全市高考一本上线率增幅高于全省4.3个百分点。成功获批5所中职学校、4所高职院校。郑州电力职业技术学院等4所高职院校正式入驻产城融合示范区并开工建设。
加强文化惠民。建成主题城市书房14座,豫剧《半条棉被》入选2022年度国家艺术基金项目、全省唯一。“开封·双龙巷国际围棋文化交流中心”成功申建。
建设“健康开封”。市人民医院病房综合楼等4个卫生健康项目竣工投用,9个紧密型县域医共体组建运行,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实现达标建设和中医馆建设全覆盖,公有产权村卫生室占比达到100%。高质量完成“两癌”“两筛”,成功创建“爱婴医院”11个,全市3岁以下婴幼儿托位数达到每千人口2.4个。
推进“保交楼、稳民生”。全力争取国家“保交楼”专项借款,获批项目数和借款金额均居全省前列。提前完成151个问题楼盘化解任务,化解率100%。建成各类保障性安居住房8488套。
完善社会保障。居民参保基本实现法定人口全覆盖,在全省率先为基层快递网点新业态从业人员办理工伤保险参保手续。长期护理保险制度全面推行,3636人享受长护险待遇。城乡居民和城镇职工住院次均费用分别下降18%和17%。社会救助工作全国先进,发放救助补助资金5.98亿元,惠及困难群众、残疾人、孤困儿童25.8万人。
(六)坚持人民至上,同心抗击疫情
建立扁平化指挥体系,省、市、县(区)一体作战,以快制快,2022年“7·23”兰考疫情3天社会面清零,“8·25”学校疫情7天社会面和隔离点“双清零”,10月份主城区疫情10天社会面清零。《开封市农村常态化疫情防控工作指南》被转发全省。抗疫斗争中,1.5万名党员干部下沉社区志愿服务,医护人员、公安民警、社区工作者奋力担当、冲锋在前,社会各界积极响应、守望相助,人民群众鼎力配合、同舟共济,形成了抗击疫情的磅礴力量,打出了干部群众的精气神,打出了开封坚韧不拔、百折不挠的城市精神!
(七)坚持守牢底线,确保社会稳定
抓实安全生产。开展自建房、燃气、危化品等安全整治,全市未发生较大以上生产安全事故,工矿商贸领域“零亡人”。安全生产工作考核连续两年全省第一。构建“1+19”防汛应急预案体系,实施灾后重建和能力提升项目474个,在全省率先实现沿黄全线国家级水管单位创建目标。
守住生态安全。圆满完成2021年~2022年秋冬季空气质量改善目标和冬奥会、冬残奥会空气质量保障任务。国、省控地表水考核断面水质年均值100%达标,县级以上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取水水质达标率保持100%。土壤环境质量保持稳定,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率达到100%。兰考县入选国家首批无废城市试点、全省唯一,兰考县、晋开集团入选省级碳达峰试点。全市新增氢燃料汽车65台、新能源公交车60台、巡游出租车及网约车520台。成功创建省级森林乡村示范村120个、森林特色小镇15个。
确保金融稳定。探索设立金融法庭,圆满完成农商行不良贷款清收任务,成功化解新东方村镇银行风险,全市不良贷款率保持在5%以下,守住了不发生区域性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
强化社会治理。严厉打击电信网络诈骗,全市涉案损失下降65.3%,挽损比全省第一。矛盾纠纷调处工作综合成效全省第一,信访总量降幅全省第二。省级食品安全示范实现县(区)全覆盖。政府质量工作考核获全省A档,实现历史性突破。社区治理工作、基层网络综合治理体系建设等经验全国推广。圆满完成党的二十大等重大安保维稳任务,社会大局保持和谐稳定。
各位代表!五年历程波澜壮阔,五年成就振奋人心。开封发展取得的一切成绩,最根本在于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在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科学指引,是省委、省政府和市委正确领导的结果,是市人大、市政协有效监督、鼎力支持的结果,是社会各界积极参与、倾力相助的结果,是560万开封人民团结一心、接续奋斗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全市各族人民,向驻汴人民解放军、武警部队官兵,向公安民警、消防救援队伍指战员,致以崇高的敬意!向各民主党派、工商联、各人民团体以及支持开封发展的各界人士,表示诚挚的感谢!
看到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认识到,我市经济社会发展中还面临不少困难和问题,主要是:受宏观形势特别是新冠疫情影响,企业经营困难,经济增长放缓,经济恢复的基础仍不牢固,距离预期目标存在一定差距;产业结构矛盾突出,二产总量规模偏小,缺乏领军企业,高新技术和战略性新兴产业仍处于起步阶段;三产服务业断崖式下降,文化旅游业受到较大冲击,现代物流、文化创意、商务金融等现代服务业尚未形成有效支撑;风险隐患增多,安全生产、公共安全等领域依然存在短板;民生欠账还较多,群众增收困难。同时,政府职能转变还不到位,营商环境还不优,干部能力素质、工作作风仍需进一步提升。对此,我们一定勇于担当,坚决整改,着力解决,不负人民重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