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查阅更多2023年地方政府工作报告
——2023年1月4日在濮阳市第九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
濮阳市人民政府市长 万正峰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各位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过去五年工作回顾
过去的五年,是濮阳发展进程中极不寻常、极不平凡的五年。面对错综复杂的外部环境、艰巨繁重的工作任务,特别是新冠疫情的严重冲击,全市上下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在省委、省政府和市委坚强领导下,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认真落实“疫情要防住、经济要稳住、发展要安全”重大要求,统筹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各项工作,取得一系列突破性进展,形成一系列标志性成果,资源枯竭城市全面转型高质量发展实现新跨越,与全国全省一道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濮阳奠定了坚实基础、积蓄了强大势能。
过去五年,是综合实力大幅跃升、发展态势更加强劲的五年。我们牢牢扭住发展第一要务不放松,稳的基础更加扎实,进的动能持续增强,呈现出快速增长、质效双升的良好局面,全市生产总值即将迈上两千亿元台阶,一般公共预算收入跨过百亿元大关、达到116.8亿元。2022年,预计全市生产总值增长5%以上,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8%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3%左右、其中工业投资增长30%左右,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5%左右,货物进出口总额增长60%左右,均位居全省前列。连续两年在全国资源枯竭城市转型绩效评价中获得优秀等次。
过去五年,是产业体系加快重构、发展路径更加清晰的五年。我们愈加注重创新引领,把科技创新嵌入产业发展各领域、各环节,攻克32项填补国内省内相关领域空白的“卡脖子”技术,实现省实验室、省级产业研究院和中试基地零突破,形成创新龙头企业引领、高新技术企业支撑的集群发展体系。大力推动产业转型,五大传统产业加快蝶变升级,“一高四新两能”产业发展格局初步形成,新型化工基地上升为省级战略、成为全市重要经济增长极,走出一条创新发展、转型发展的新路子。
过去五年,是城乡面貌显著变化、发展优势更加彰显的五年。我们坚定不移统筹城乡发展,中心城区辐射带动能力持续增强,蝉联全国文明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国家卫生城市,获评国家森林城市;乡村振兴深入推进,农村人居环境大幅改善,农村供水“四化”典型经验获国务院大督查通报表扬;中原储气库群库容达106亿立方米,引黄入冀补淀工程全线贯通,引黄入鲁改扩建工程建成投用,大广、台辉、濮卫、阳新高速连通成网、实现高速环城,济郑高铁濮郑段开通运营、濮阳正式迈入高铁时代。
过去五年,是攻坚夺隘战果辉煌、发展成色更加充足的五年。我们坚持精准扶贫、尽锐出战,31.6万贫困人口实现脱贫,历史性地解决了绝对贫困问题;坚持重拳出击、铁腕治污,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五年来PM2.5、PM10年均浓度分别下降18.8%、29%,优良天数增加63天,绿色成为濮阳最靓丽的底色;坚持底线思维、极限思维,坚决防范化解安全生产、社会稳定等领域风险,公众安全感和执法满意度持续位居全省前列;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在全省率先推行防疫一码通、一小时应急处置等做法,有效应对疫情冲击,为经济社会发展赢得了主动。
过去五年,是人民生活持续改善、发展成果更加惠民的五年。我们深入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每年将75%以上的财政支出用于民生事业,特别是累计争取上级转移支付和地方政府债券等各类资金1549.95亿元,有力支撑了发展、保障了民生。五年累计新增城镇就业29万多人,新增义务教育学位7万多个,刷脸就医、先看病后付费、药品带量采购等措施全面推行,城乡低保标准和补助水平实现五连增,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显著增强。
五年来,主要做了以下工作:
(一)强科技、增动力,创新驱动实现新突破。坚持创新第一动力,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围绕创新链布局产业链,更好把科技力量转化为产业竞争优势。创新主体快速壮大。坚持让企业在科技创新中唱主角,实施微成长、小升高、高变强梯次培育,全市高新技术企业达到161家、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达到548家。培育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13家、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68家。2022年,规上工业企业研发活动覆盖率达到52%。创新平台量质齐升。坚持把平台建设作为突破口,国家级、省级科技企业孵化器达到9家,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达到57家。2022年,建成10家市级产业研究院和7家中试基地,建成省级生物基化学品绿色制造重点实验室、生物基材料产业研究院、生物基材料中试基地、绿色化工新材料中试基地。创新资源加快集聚。深入实施“濮上英才”计划,出台“1+14”人才政策,在全省率先设立人才日、人才周。与我市开展合作的知名科学家达50余人、其中两院院士27人,柔性引进高层次创新人才217人。深化产学研用合作,推动企业与高校院所、科研机构合作项目716项。2022年,实施省、市揭榜挂帅项目5项,技术合同成交额达到18.8亿元,非光气熔融酯交换聚碳酸酯技术获得省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我市被确定为全国首批“科创中国”创新枢纽城市试点市。
(二)扩规模、提质效,产业转型呈现新气象。坚持实行产业链链长和产业联盟会长“双长制”,狠抓工业项目攻坚,推动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五年累计新建亿元以上工业项目370个,建成投产217个;其中,50亿元以上6个。传统产业迭代升级。以“四化改造”为抓手,实施蔚林橡胶助剂清洁化生产、恒润筑邦设备改造升级等技改项目535个,完成投资592.7亿元,成功培育省级智能车间36个、智能工厂10个。化工产业“一基五链六园区”发展格局基本形成,全产业链风电装备生产和综合服务基地成为全省重点发展的风电基地,食品加工业营业收入突破600亿元,现代家居产业被确定为国家重点培育的接续替代产业集群,羽绒制品业市场竞争力显著增强。新兴产业抢滩占先。实施新材料、新能源、节能环保、新一代信息技术四大新兴产业规模倍增计划,星汉生物聚合级L-乳酸、展辰高端涂料等一批重点项目建成投产。建成全国首家聚碳新材料产业园区,绿色涂料产业园被工信部列为“高端绿色专用涂料”优先发展产业承接地,生物基材料产业集群成为全国两家之一的示范性产业集群,生物经济产业纳入全省“一核、五基地”产业布局,新型功能材料产业集群入选全省首批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正在向千亿级跃升。加快发展可再生能源,新能源装机219万千瓦,占比达到55.7%。在全省率先建成综合性工业云平台,京东城市(濮阳)数字经济产业园建成投用,中原大化“5G无人机+AI”智能巡检等5个项目入选全省首批数字化转型典型应用场景。2022年,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比达13.7%。未来产业破题开篇。抢抓“郑汴洛濮氢走廊”建设重要机遇,成功举办2022中国氢能产业发展(濮阳)峰会,PGO氢能与燃料电池产业研究院河南分院在濮落地,市氢燃料电池实验室揭牌成立,国鸿氢能大功率燃料电池动力系统、中沁泰康氢燃料电池等重大项目建成投产,成功研制并量产氢燃料电池发动机,首批30台氢燃料电池车交付使用,全球首款氢动力人形机器人在濮发布。大力发展人工智能产业,成功创建省人工智能医疗器械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和质检中心,科大讯飞智能制造基地、迪安诊断人工智能国家数据库、智乐智能机器人制造等一批重点项目落地,智慧医疗产业园加快建设,类脑智能医疗车交付投用,人工智能医疗仪器设备实现产业化,自主研发的超声诊断机器人广泛应用于全国870多家医院。
(三)补短板、夯基础,城市能级迈上新台阶。实施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战略,加快建设豫鲁冀省际区域中心。城市带动能力持续增强。秉持“城市让人民生活更美好”的理念,实施百城建设提质项目1327个、完成投资890亿元。改造老旧小区676个,人居环境明显改善。打通断头路153条,开州路高速出口互通立交、绿城快速路一期等交通工程建成通车,百姓出行更加通畅。市城区集中供热普及率98.7%,连续多年稳居全省第一。投资1.5亿元清淤疏浚新老马颊河62.5公里,新改建城区雨污水管线140余公里、清淤雨污水管网210公里,让城市更有温度、更有韧性。城乡一体化示范区跻身全省第一方阵,龙山跃然成形,龙湖风光旖旎。市、县城区精彩蝶变,濮阳知名度、美誉度明显提升。2022年,市城区建成区面积扩大至133平方公里、人口突破百万,城镇化率预计达到52%。交通枢纽体系加速形成。统筹推进高铁、高速、干线公路等基础设施建设,接续实施“交通建设十大工程”,“升”字型铁路网、“三纵三横”高速公路网、“九横七纵”干线公路网初步形成,全面实现县县通高速。能源枢纽地位不断强化。加快推进中原储气库群建设,文23一期、卫11、文13西储气库注气投运,建成华北地区最大地下储气库群。河南石油天然气交易有限公司、中石化濮阳储气库有限公司在濮注册。鄂安沧濮阳支干线、榆济线、中开线等多条国家、省骨干天然气管道在濮互联互通,成为中部地区天然气储配中心。水利枢纽优势逐步显现。持续深化“四水同治”,统筹推进“五水综改”,南水北引、东西互济、沟渠连通的水资源空间配置格局加快形成。引黄入冀、引黄入鲁工程累计向河北、山东供水22亿立方米,实现了一泓清水润雄安、悠悠黄河泽齐鲁。在全国率先实现南水北调饮用水全域覆盖,全市人民喝上了优质甘甜的丹江水。
(四)绘蓝图、优布局,乡村振兴谱写新篇章。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强农惠农富农力度不断加大。脱贫攻坚全面胜利。台前县、范县、濮阳县实现高质量脱贫摘帽,全市638个贫困村全部高标准出列。10.3万滩区群众喜获新居。现代农业加快发展。坚决扛稳粮食安全重任,建成高标准农田156.9万亩,粮食总产持续稳定在50亿斤以上。特别是在2021年秋季遭受历史罕见严重内涝、小麦普遍晚播的不利条件下,狠抓促弱转壮、“一喷三防”等措施,实现了夏粮丰产丰收。2022年,粮食总产达到60.4亿斤,首次突破60亿斤大关、创历史新高。市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达到222家,四大农业特色产业集群产值达到150亿元。全市有集体经济收入的行政村实现全覆盖,经验做法全国推广。乡村建设扎实推进。荣获全国首批“四好农村路”市域创建示范市,实现村村通公路、乡乡通公交。在全省率先推行全域城乡环卫一体化保洁机制,行政村生活垃圾一体化处理率达到100%。集中整治“六乱”、开展“六清”,推动农村净起来、绿起来、亮起来、美起来,荣获全省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先进市。
(五)激动能、添活力,改革开放迈出新步伐。坚持以改革增内力、以开放借外力,主动融入新发展格局。招商引资实现突破。把开放招商作为一号工程来抓,引进中建材、德力西、三棵树、山东齐成等国内外500强和知名企业82家,一批龙头型、基地型项目相继落地。五年来实际利用省外资金1433.3亿元,增速连续位居全省前列。2022年,新招引50亿元以上项目3个、100亿元以上项目4个,预计实际利用省外资金410亿元、增长50.8%,增速居全省第1位,取得历史性突破。濮阳海关设立运行,省级以上出口基地达到7个、居全省前列,在全省率先开通中国(河南)国际贸易“单一窗口”专区。君恒生物低凝烃基生物柴油进军欧美市场,濮耐股份在美国投资建厂,濮阳企业加速全球布局。营商环境持续优化。在全国首推一码集成、一照准营,深化商事制度改革获国务院督查激励。积极推行一枚印章管审批,最多跑一次、不见面审批事项占比位居全省第一。政府采购监管、投诉处理2项改革入选国家优化营商环境百问百答,拿地即开工、电等企业、“六零”服务等做法全省推广,我市营商环境综合评价连续三年居全省第4位。重点改革纵深推进。实施国资国企改革重组,“1+N”市属国有企业体系架构基本建成,市国资运营集团总资产达700亿元、信用评级达到AA+,驻濮央企、省企完全剥离办社会职能。完成开发区体制机制改革,9个开发区率先挂牌成立。农村综合改革入选全国“改革开放40周年地方改革创新40案例”,我市被确定为全国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整体推进试点市。
(六)增绿色、降排放,生态建设取得新成效。坚持绿色低碳发展,蓝天碧水净土成为人民幸福生活新常态。绿色底蕴更加厚实。强力推进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实施重点项目122个,建设黄河、金堤河、马颊河、引黄入冀“四大生态走廊”,实施国土绿化行动,林木覆盖率达30.52%。常态化开展河流“清四乱”行动,整改突出问题150个,确保了全市河道行洪畅通。环境质量大幅改善。突出工业源、移动源、面源管控,分级分类抓好重污染天气应对,2022年,PM2.5、PM10年均浓度分别为52、76微克/立方米,优良天数243天,顺利完成国家和省定目标,空气质量达到有监测记录以来最好水平。新建改造污水处理厂6座,实行横向水生态环境保护补偿机制,调动了各县(区)治污的积极性,8个国(省)控断面全部达标,地表水饮用水水源地达标率100%。土壤环境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率和污染地块安全率均稳定在100%。发展方式加快转型。持续推进工业、建筑、交通等重点领域节能降耗,建成投用市静脉产业园生活垃圾发电、医疗废弃物处置等重点项目,单位生产总值能耗下降19.1%,降幅居全省前列。
(七)办实事、惠民生,社会建设开创新局面。坚持尽力而为、量力而行,五年累计实施121项重点民生实事,人民生活全方位改善。就业社保持续提升。高质量推进“人人持证、技能河南”建设,开展职业技能培训76.6万人次。累计新增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14.06万人,总数达118.68万人次。创业担保贷款目标完成率连年全省第一,七天速贷“濮阳模式”全国推广。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最低标准提高幅度超过40%,发放低保金16.39亿元、特困供养金6.22亿元。社会事业不断进步。优先发展教育事业,新建改扩建义务教育学校188所、公办幼儿园53所、中等职业学校3所,改善农村义务教育薄弱学校437所,义务教育实现基本均衡发展;濮阳石油化工职业技术学院、濮阳科技职业学院获批设立,濮阳工学院被纳入省“十四五”高校设置规划,“一本六专”高等教育格局加快构建。推进健康濮阳建设,建成紧密型县域医共体8个,组建城市医疗集团2个,三级医院增至9家;强化“三医联动”,扩大医药机构门诊费用异地就医直接结算范围,一大批药品和医用耗材集中带量采购落地见效,切实减轻了群众就医负担。深入实施文化惠民工程,市图书馆新馆全面投用,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实现全覆盖;建成中原油田展览馆、华夏神木博物馆,国际杂技文化产业园、黄河文化艺术中心等重点文旅文创项目加快推进,成功举办首届中国极限运动大会和第四届、第五届中国杂技艺术节等重大节会,《长空啸—浪桥飞人》荣获中国杂技金菊奖第一名,《水秀》被推荐为“一带一路”文旅产业国际合作重点项目。社会治理全面加强。在全省首倡“一府两院”联合化解行政争议纠纷机制,人民调解“清丰模式”叫响全国,我市被确定为全国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市,荣获全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优秀市,连续11年被表彰为信访工作成绩突出省辖市,连续8年荣获全省平安建设优秀省辖市,连续5年被评为全省安全生产工作优秀市,成功创建全国法治政府建设示范市和省级双拥模范城。
各位代表!
回顾过去五年发展历程,奋斗充满艰辛,成绩来之不易。五年来,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世纪疫情、极端汛情等突发事件错综叠加,土地、能源等要素制约日益突出。面对诸多困难挑战,我们审时度势、果断决策,带领全市人民撸起袖子加油干、风雨无阻向前行。我们牢牢扭住第一要务,始终坚持创新引领、项目为王、企业至上,持续壮大经济实力,尤其是把先进制造业作为主攻方向,持之以恒抓攻坚、坚定不移求突破,端牢了工业饭碗,增强了产业支撑,培植了重要财源,集聚了强大动能,走出一条资源枯竭城市全面转型高质量发展的新路子。我们大力发扬斗争精神,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知难而进、迎难而上,创新实干、奋勇争先,采取一系列关键性举措,推进一系列变革性实践,解决了许多长期想解决而没有解决的难题,办成了许多过去想办而没有办成的大事。我们主动回应群众期盼,始终以造福人民为最大政绩,坚持公共财力向民生倾斜,聚焦群众急难愁盼问题,每年集中力量办好一批民生实事,不断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变为现实。我们持续锤炼能力作风,聚焦改革发展主战场、维护稳定第一线、服务群众最前沿,以能力作风建设和清廉濮阳建设推动观念破冰、工作破局、战略破题,守正创新、厚德自强、吃亏奉献、勇毅担当的新时代濮阳精神形成广泛共识、融入火热实践,在大战大考中交出了一份靓丽答卷。
各位代表!
上下同欲者胜,风雨同舟者兴。这些成绩的取得,根本在于习近平总书记的掌舵领航和党中央的坚强领导,在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科学指引,是省委、省政府和市委正确领导的结果,是市人大、市政协鼎力支持的结果,是全市人民团结奋斗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市政府向全市人民,向市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向各民主党派、工商联、人民团体及社会各界人士,向驻濮人民解放军、武警部队官兵、公安民警、消防救援队员,致以崇高敬意,表示衷心感谢!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要清醒看到,在发展中还面临不少矛盾和问题。支撑高质量发展的基础还不牢固,经济总量不大,产业结构偏传统,主导产业能级有待提升;创新能力还不强,具有突破性的创新技术和创新成果较少;城镇化水平较低,城乡区域发展仍不平衡;民生改善与群众期盼还有差距,在就业、教育、养老、住房等方面还存在不少短板;生态保护、安全生产领域风险隐患较多。对此,我们必须采取有力措施,切实加以解决。
(责任编辑:宋雅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