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主要目标任务和重点工作
2024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是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来川视察重要指示精神、实施“十四五”规划、加快建设现代化广元的关键之年。政府工作的总体要求是:坚定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决贯彻党的二十大、习近平总书记来川视察重要指示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省委省政府和市委决策部署,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主动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聚焦经济建设这一中心工作和高质量发展这一首要任务,深入实施“1345”发展战略,统筹扩大内需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统筹新型城镇化和乡村全面振兴,统筹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切实增强经济活力、防范化解风险、改善社会预期,巩固和增强经济回升向好态势,持续推动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增进民生福祉,保持社会稳定,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广元新篇章。
全市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建议:地区生产总值增长6.5%以上,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8%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增长6.5%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8%以上,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6.5%以上,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经济增长基本同步,城镇调查失业率5.5%左右,居民消费价格涨幅控制在3%左右。
实现上述目标,需要深刻理解、准确把握党中央关于新时代做好经济工作的规律性认识,增强战胜风险挑战的信心和底气,提高抢抓机遇、化危为机的意识和能力,在多重约束和增长压力下始终保持高质量发展战略定力。一是坚持把习近平总书记“四个发力”重要要求作为高质量发展主攻方向,自觉从全国全省大局中把握广元战略地位,既考虑当前发展现状,又兼顾完成“十四五”发展目标需要,尽最大努力争取最好结果。二是坚持把高质量发展作为新时代的硬道理,把发展质量摆在更加突出位置,在转方式、调结构、提质量、增效益上积极进取。三是坚持稳中求进、以进促稳、先立后破,更加突出稳预期、稳增长、稳就业政策取向,不断巩固稳中向好的基础。四是坚持依靠改革开放增强发展内生动力,统筹推进深层次改革和高水平开放,释放更加充沛的新动能对冲压力、厚植优势。五是坚持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良性互动,更好统筹发展和安全,加快构建新安全格局。
重点做好九个方面工作:
一、全力以赴抓项目、扩增量,切实发挥有效投资关键作用
我们将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完善扩大投资机制,拓展有效投资空间”的重要要求,发挥好政府投资的带动放大效应,合理扩大专项债券用作资本金范围,支持社会资本参与新型基础设施等领域建设,最大限度扩大有效益的投资。
加强项目谋划争取。抢抓国家实施扩大内需战略机遇,聚焦国省重大战略规划等政策导向,围绕中省预算内投资、地方政府专项债券、增发国债、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等资金投向和市场需求,安排专项经费做深做细项目前期工作,采取超常措施强化对接争取,力争更多项目纳入国省“盘子”,确保基础储备项目总投资保持在1.3万亿元以上。
力促项目投产达效。全力推进300个重点项目、300个加快前期重点项目环评、节能审查等要件办理,推动项目早开工早建设,全年开展重大项目现场推进活动4批次、开工项目600个以上。持续开展项目投资“拉练评比”和“明星项目”“蜗牛项目”评定,强化项目建设要素保障,提速推进华纳碳酸钙等175个重点项目。统筹做好项目建成投产竣工验收和试运行条件准备工作,推动曾家山旅游度假区基础设施(一期)等84个重点项目尽早竣工投产,确保全年完成投资470亿元以上。
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充分发挥重点产业专班作用,以制造业招商引资“百日攻坚”“双拼双提”、重点产业项目“揭榜攻坚”三大行动为引领,大力开展精准招商、以商招商,推进重点产业延链补链强链,力争引进省外项目新增实际投资增长8%以上。落实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新机制,健全完善民间投资支持政策,千方百计扩大民间投资,办好“投资四川·瞩目广元”大蜀道文化旅游暨生态产业投资大会等系列招商活动,引导民间资本参与重大产业、基础设施补短板等领域项目建设。
二、坚定不移抓实体、夯根基,着力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
我们将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在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上精准发力”的重要要求,深入开展产业集聚提速行动,加快构建富有广元特色和优势的现代化产业体系。
推动工业经济突破增长。聚焦“1+3+3”工业优势主导产业体系建设,大力发展铝基新材料首位产业,力争实现产值350亿元以上;推动硅基新材料、能源化工、食品饮料、建材家居、机械电子、医药健康等重点产业产值达425亿元以上。以打造中国绿色铝都为引领,召开中国绿色铝产业发展大会,深入实施“百企千亿计划”,挂牌运行西部再生铝贸易中心,设立铝基新材料产业基金,启动建设铝基新材料省级质检中心,争创省级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持续开展“五未项目”整治专项行动,力促美宝高端硅基材料、宏和电子级玻璃纤维布等50个项目实现开工,加快建设通威工业硅(一期)、千川门窗西部智能制造基地等15个项目,推动广美新材料、优珍食品等51个项目竣工达产,办好中国西部(广元)食品饮料产业发展大会。新培育规上工业企业55家、省级“专精特新”企业10家以上,盘活问题企业(项目)10个以上,推动工业投资、技改投资分别增长8%以上。加快旺苍嘉川、苍溪紫云省级化工园区认定和建设工作,持续推进重点园区拓面扩容,力争新增园区开发面积3000亩以上,新建标准化厂房面积20万平方米以上。推进各行业领域5G融合应用赋能,加快千兆城市建设,引导企业实施“智改数转”,支持建设一批智能工厂、数字化车间,力争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实现产值60亿元以上。
促进商贸服务业提振恢复。召开全市服务业发展大会,完善服务业市场主体进规入统支持政策,力争新培育限上批零住餐企业、规上服务业企业100户左右。办好2024年物流产业发展大会,加快推进中欧(国际)木材物流园、国际铁路物流园、高铁快运物流基地(二期)等项目,争取开行“点对点”跨省高铁快运线路,打造全国高铁快运创新示范基地,加速融入国家“通道+枢纽+网络”的现代物流运行体系,积极创建国家物流枢纽承载城市。完善金融服务体系,新增信贷投放150亿元以上。围绕“消费促进年”,办好秦巴山区年货节、川陕甘汽车博览会、家装博览会等活动,开展生活消费品促销,提振新能源汽车、电子产品等大宗消费,稳定和扩大传统消费。实施消费基础建设、“广元造”产品推广等“七大行动”,培育壮大新型消费,大力发展数字消费、绿色消费、健康消费,做好“蜀里安逸”消费券争取发放工作,加快推进“烟火利州十二坊”等特色街区改造提升,推动消费从疫后恢复转向持续扩大。
聚力推进文旅产业发展。围绕打造大蜀道国际文化旅游目的地和康养度假胜地,完善和实施景区提档升级规划,持续深化景区“二次创业”,加快曾家山、唐家河国家级旅游度假区创建,推进米仓山大峡谷创国家5A级旅游景区、盐井河大峡谷和黄猫垭创国家4A级旅游景区。深入推进省级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区、省级文化产业赋能乡村振兴试点建设。创新开发非遗之旅、文博之旅等产品,提升翠云廊等中小学生研学旅行实践教育基地建设水平,打造“古蜀道徒步游”等文物主题游径。加强以“三线建设”为代表的工业遗产保护和利用,积极发展工业旅游。推进大蜀道交旅融合发展,深化体旅融合、康旅融合,加快白龙湖、亭子湖重点康养度假区建设,办好大蜀道山地越野赛、城市半程马拉松、曾家山冰雪季等赛事,积极开发森林、温泉、中医药、水上运动等康养产品。加强文旅人才培养引进。常态开展“四季游广元”“坐高铁游广元”活动,创新举办中国(广元)女儿节、第十四届大蜀道国际文化旅游节等重大节会活动。
三、统筹协调抓载体、强县域,不断推动城乡融合发展
我们将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坚持城乡融合发展,畅通城乡要素流动”的重要要求,按照“抓好两端、畅通中间”工作思路,深入实施城市能级提升行动,严格落实城市20条、集镇10条、农房15条建设管理规范措施,进一步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加快形成城乡融合发展新格局。
提升中心城区发展能级。聚焦建设宜居、韧性、智慧城市,强化“精明增长”“紧凑城市”理念,持续做优市主城区“一核”,推动东部城区、西部城区、北部城区“三片”与市主城区一体化发展,增强城市要素集聚能力和辐射吸纳能力。深化城市更新试点,实施老城区旧城改造、上西火车站片区功能优化提升等更新项目,改造城镇老旧小区225个。加快国家级海绵城市示范市建设,持续推进“两江四岸”综合提升改造等项目,着力建设全国山地河谷型海绵城市典范。推进市政基础设施提档升级,实施城市老旧管网更新改造。不断优化交通组织,加强城市主次干道、配套道路工程建设,加快更新老旧公交车辆。实施新型城市建设工程。促进房地产业、建筑业高质量发展,力争培育入库建筑业企业30家以上,建筑业产值增长7%以上。
增强县城综合承载能力。加强县城空间、产业、生态、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系统规划,实行特色化、差异化发展。推进县城补短板强弱项,开展县城城市“体检”,实施县城精修细补十项民生工程。支持苍溪县城南拓北延、拥江发展,城市空间沿嘉陵江两岸组团式延伸,推进海绵城市省级示范县城建设,打造山水园林县城。支持旺苍县城优化“一城一带四板块”发展布局,加快建设川陕甘结合部绿色转型创新发展城市。支持剑阁县城构建“一江两带六大组团”城市格局,加快建设宜居宜业、宜养宜游县城。支持青川县城加快“一区三园三谷三线”建设,打造“小县优城”升级版。实施县域商业三年行动计划,支持苍溪县、剑阁县、旺苍县争创全国县域商业建设行动领跑县。推进完整社区建设,打造“15分钟社区生活圈”。做好乡镇区划和村级建制调整后续工作,以片区为单元编制实施乡镇国土空间规划。以县域经济副中心为重点打造产业强镇、文旅强镇、商贸强镇,支持宝轮镇、普安镇按小城市标准规划建设,新创建“省级百强中心镇”1个,实现省级特色小镇“零突破”。
优化配置城乡公共资源。以县域为整体推动水电气路网等基础设施一体化布局,加快推进南苍三、青剑阆高速前期工作达到招商条件,开工建设广元机场改扩建、广巴铁路扩能改造项目,提速建设京昆高速扩容、G542线广元境段等一批交通重点项目,提升嘉陵江航道通航能力,加快建设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畅通成渝地区北向重要门户枢纽。开展农村公路“新三通”建设,推动骨干交通网向末梢延伸。加快建设亭子口灌区、渔洞河水库等项目,实施农村供水保障工程和水质提升专项行动,深化水权水价改革,统筹推进县域城乡水务一体化,让群众喝上放心水、优质水。大力推进农村户用燃气工程,力争天然气入户率增长5%以上。持续推进农村电网改造升级,推动城乡综合能源站、充电桩等城乡一体化能源体系建设。加强县域防洪排涝、防灾减灾、应急避难、森林消防等设施建设。着力破除“人地钱”等要素流动体制机制障碍,创新人才入乡激励机制,依法维护进城落户农民合法权益,加快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深化农村承包地“三权分置”改革,加强农村宅基地审批管理,稳妥推进利州区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国家级试点。
四、着眼全局抓重点、谋长远,建设成渝地区能源粮食安全保障基地
我们将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进一步从全国大局把握自身的战略地位和战略使命”的重要要求,积极服务和融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加快建设成渝地区能源粮食安全保障基地。
聚力建设成渝地区能源安全保障基地。坚持以“四个革命、一个合作”能源安全新战略为遵循,召开成渝地区(广元)能源安全保障基地建设大会,推进能源资源综合开发利用。持续推动深地川科1井等天然气勘探开发,推进天然气净化厂扩产提能,天然气年产能达65亿立方米,加快打造百亿立方米级天然气产能基地。力促四川能投2×70万千瓦广元燃机工程并网发电,多渠道争取气量气价优惠政策,加快建设百亿级天然气综合利用产业基地。推进4家国有煤矿扩能技改,新增煤炭产能45万吨。开工建设2×100万千瓦中煤广元燃煤发电等项目,加快新疆广汇等煤炭储备基地建设,积极争取静态储备75万吨的中煤广元煤炭储备基地项目纳入中央煤炭储备体系建设,力争静态煤炭储备超400万吨,加快打造煤炭高效清洁利用示范基地和西部煤炭调拨储配中心。有序推进多能互补电源建设,推进白龙湖、亭子湖水风光储一体化开发,力争利州龙池山等抽水蓄能项目纳入国家规划,力争新增清洁能源装机180万千瓦。推动500千伏电网工程、羊木国家石油储备基地项目加快落地,规划“陕油入川”及通过广元港水路运输油品线路,力争成品油储备能力达5.2万立方米。
聚力建设成渝地区粮食安全保障基地。以优质粮油种植基地、粮食仓储物流园区建设为重点,启动年加工能力85万吨的智慧食品产业园、年周转量150万吨的川陕甘铁路冷链及粮食仓储物流园项目建设。加快川北粮食现代物流园、剑阁县粮食仓储物流园等项目建设,新增标准化仓房仓容20万吨。大力培育、招引骨干粮食物流企业,加强粮食物流节点铁路专用线、公路连接线建设,不断完善“园区+节点+通道”的粮食仓储设施布局,加快构建“1+4+7”粮食物流设施体系,努力形成大通道、大粮仓、大产业发展格局。
(责任编辑:宋雅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