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杨 仑
如何以更大力度推动科技创新,走出一条创新驱动高质量发展的新路子?近日,在长春市举行的吉林省科技工作会议上,吉林省交出了自己的答卷。本次大会安排部署了今后一段时期吉林省科技创新的重点任务,力争以科技创新引领新质生产力发展,推动创新型省份建设实现新突破。
今年是“十四五”收官之年,也是“十五五”规划谋划之年。吉林省科技战线正将一张蓝图绘到底,再次吹响前进的号角。
数字化车间内12条自动化生产线运转不停,挠性飞轮生产线上,机械手不断舞动,有节奏地抓取着飞轮,流水线上一枚枚飞轮间距整齐、码放有序……在吉林大华机械制造有限公司,流水线正热火朝天,俨然一派新年新气象。
独具特色、凭借“一招鲜”发展起来的科技型中小微企业,往往蕴藏着无穷的生命力,是开辟发展新领域新赛道、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的生力军。
珩辉光电是一家专注大气光学参数测量领域研究的创业公司。“在省、市的大力支持下,我们发挥自身的技术优势,全身心投入产品研发中,实现自我价值。”该公司总经理常帅说。
自提出包括优良科技创新生态、科技成果本地转化以及增强企业创新主体地位的“十大跃升行动”以来,吉林省高新技术企业数量达4107户,科技型中小企业注册数量达10269户,总数连续创下历史新高。这一突破,得益于吉林省政策持续发力,不断激活企业的创新活力。过去一年,吉林引导政策、人才、资金等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让初创企业“破茧成蝶”,加速成长。
2024年,吉林省全社会研发投入总量达210.2亿元,较上年增长12.2%,高于全国同比增速3.8%;在省内转化3609项科技成果,技术合同成交额达240.9亿元,新培育508名技术经纪人,3项指标较上年翻一番……一组来自吉林省科技工作会上的数据令人振奋。
近年来,吉林省瞄准科技成果转化难的问题,搭建技术转移转化“高速路”,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把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作为动能转换的重要抓手。中车长客发布时速400公里CR450BF动车组样车,长光卫星成功实现星地激光100千兆比特每秒超高速高分辨遥感影像传输,通化安睿特自主研发出全球首个重组人白蛋白注射液并成功上市……如今,一批批重大创新成果正不断涌现。
“这些成果的取得,离不开科技开放合作的日益加深。”吉林省科学技术厅厅长李岩说。
近年来,吉林省成立了吉林—浙江区域成果转化中心,签订东北三省一区、吉林与陕西、吉林与四川科技创新交流合作框架协议,全面建立厅地会商制度,各地科技创新支撑引领经济社会发展能力持续增强。
李岩表示,下一步,吉林将以改革破题赋能,创新引领发展,以科技创新引领新质生产力发展,把科技创新这个“关键变量”转化为吉林高质量发展的“最大增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