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冬的六盘山脚下,一派繁忙景象。
“你们看,这块地里种的是娃娃菜,那边的是西蓝花和西芹,去年这里的菜都卖到香港、深圳、广州呢!”站在田埂上,宁夏固原市原州区彭堡镇镇长海正贵兴致勃勃地说。
原州区地处六盘山东麓,降水量稀少,水资源人均占有量只有全国的13%,加上农民长期采用大水漫灌方式,使得仅有的水资源得不到充分利用,“十一五”期末全区水浇地面积仅有19.8万亩。水资源短缺、利用率不高及水利基础设薄弱始终是制约西海固地区经济发展、困难群体脱贫致富的“瓶颈”问题。
过去地里只能种玉米、小麦。“近两年我们依靠科学手段,通过实施高效节水灌溉工程,使得农业生产实现了节约用水、精细用水、高效用水。”海正贵说。
如何实施高效节水灌溉工程?据介绍,一方面是通过渠道硬化及喷灌、滴灌、微灌等工程措施,提高灌溉的水利用系数;另一方面与农业结构调整、土地流转相结合,要求统一灌溉、统一种植、统一管理,发展集约农业、规模化种植,实现高效增产增收。
截至目前,宁夏高效节水面积124万亩,占全区总面积的14%,其中低压管灌面积24万亩、喷灌18万亩、滴灌82万亩。
在中河乡,沿着309国道前行,两侧可见大片的供港蔬菜基地。记者注意到,田间醒目地立着一个钢结构物体。原州区水务局节水办公室主任杨长林告诉记者,这是从美国进口的大型指针式喷灌机,电力驱动,两翼下面配有小轨道。每个跨体55米至65米,分别有3跨、4跨、5跨的,旋转喷射面积90亩至500多亩。不远处,还有卷盘式喷灌机,专门对指针式喷灌机的盲区进行补充。低头看,地头铺满黑色长管,这是“滴灌带”;往前走200多米,地头布满雾化程度高的“微喷带”,节水灌溉方式随着地情地貌的变化而改变。
六盘山马铃薯基地负责人马明告诉记者,在这万亩田间,共布有16台指针式喷灌机、10台卷盘喷灌机和15%的“滴灌带”和30%的“微喷带”。
宁夏高效节水灌溉走在全国前列,关键还在于突破了管理瓶颈。自治区水利厅农水处徐宁红说,高效节水灌溉工程投资大,要求工期短、见效快。以往大型项目实施容易出现农、林、水、路各把一段、推诿扯皮现象时有发生。
宁夏的做法是:一张蓝图画到底,资金捆绑用到位。在原州区,两年来他们将七八个部门的资金捆绑在一起,坚持“渠道不变、用途不变、各负其责、各记其功”的原则,极大调动了多方面积极性。
“有水日子就好过了,地里是种啥长啥!”原州区彭堡镇姚磨村党支部书记姚选兴奋地说,“以前听说银川平原调结构,我们只能干着急。缺水加上大水漫灌,种点玉米小麦填不饱肚子。这两年好了,全村305户人家,230户种上冷凉蔬菜,去年村上十几万吨的菜都卖到沿海发达地区,收入是种玉米小麦的8倍。”
在原州区,尽管这两年仅仅新增了3万亩高效节水灌溉面积,但增产增收效果很明显。马铃薯从10.4万亩增长到50.2万亩,冷凉蔬菜更是从无到有发展到23万亩。2011年原州区还被授予“中国(西部)冷凉蔬菜之乡”、“中国马铃薯种薯之乡”的称号。
(责任编辑:宋雅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