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国成立65周年·“新亮点新成就”系列⑧
天津紧抓京津冀一体化 三区域借势而起

2014年10月04日 06:50   来源:中国经济网   

  相关新闻: 

  新中国成立65周年·“新亮点新成就”系列①4岁前海:金融改革成果初收 

  新中国成立65周年·“新亮点新成就”系列② 深港合作新突破 港企集聚地见规模  

  新中国成立65周年·“新亮点新成就”系列③青海借机"新丝路":生态为本 交通先行 

  新中国成立65周年·“新亮点新成就”系列④福建三大传统特色产业"逆势突"  

  新中国成立65周年·“新亮点新成就”系列⑤重庆:从内陆城市迈上开放高地 

  新中国成立65周年·“新亮点新成就”系列:图看重庆 

  新中国成立65周年·“新亮点新成就”系列⑥重庆两江新区:"两带一路"主引擎

  新中国成立65周年·“新亮点新成就”系列⑦河北:过剩产业一改"傻大黑粗"模样

  在京津冀协同发展和京津双城联动的大背景下,作为北方经济中心的天津再次迎来了千载难逢的历史机遇,这将为天津经济发展带来新契机,谱写新篇章。

  据统计,今年1-7月份,天津市共开展借重首都资源活动643场,走访企业5336家,引进首都企业投资项目394个,引进河北省企业投资项目593个,京冀两地相加投资达到892.66亿元,占国内招商引资总额的40.5%。协同联动发展为天津经济注入了新的活力,培育天津经济发展新的增长极。

  天津在借助京冀资源过程中,积极推动产业对接,构建京津冀科技新干线,打造京津冀创新共同体。目前,共有未来科技城、滨海新区中心商务区、武清京津产业新城、静海团泊健康产业园、临空产业区、东疆保税港区等12个功能承接平台,成为带动产业对接转移的有效载体,进一步推动了天津经济转型升级。  

  在京津冀协同发展大格局中,“天津作为”有了充分发挥,新一轮天津发展也昂然起势,精彩开局。

  三大优势区域借势而起 打造经济增长新引擎

  

  天津港

  

  天津港

  天津市委书记孙春兰强调,要依托天津港这一核心战略资源,不断完善开放型经济体系,在推进功能区开发建设、吸引海内外投资、扩大对外经济技术交往联系等方面积极探索,为临近地区走向国际市场提供便捷的绿色通道。要充分认识优势,积极用好优势,不断扩大优势,在协同联动发展中争取更大主动性。

  滨海新区凭借京津冀产业布局轴带最核心的区位优势,吸引了北京、河北投资者的目光。目前滨海新区各个功能区开发建设正在向纵深推进,成为滨海新区“筑巢引凤”招商引资的主要平台,吸引带动了百万吨乙烯、千万吨炼油、大飞机、大火箭、大机车等重大项目落地。

  据统计,滨海新区航空航天、电子信息、石油化工等八大支柱产业支撑作用明显,占工业总产值的比重近90%,世界500强企业中有128家在滨海新区投资,建成283个国家级和省部级研发中心,支持“天河一号”等168项国家重大科技项目和全市自主创新重大项目,突破了100余项代表行业制高点的关键技术,国家高新技术企业740家,科技型中小企业14600多家,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61%。

  

  宝坻城区

  滨海新区传统产业优势明显,与北京距离适合、适应产城融合、空间规划适度、生态环境适宜,使宝坻区进入了高端创新产业投资视野。2013年11月30日,中国“硅谷”中关村落户宝坻,打造京津中关村科技城,正式开启了京津“双城记”的序幕。依托该项目,一批国家乃至世界级产业龙头、研发中心、领先技术、顶尖人才纷至沓来。宝坻与首都的经济、科技、文化等领域的深度合作日益扩大,为成为京津双城联动的重要枢纽打下基础。如今,在宝坻经济开发区,来自首都的“京凤凰”企业占到90%以上。

  据了解,目前,宝坻区已经先后引进106家京企入驻,总投资达550亿元,占宝坻区产业投资总额比重达到一半以上,如包括京津中关村科技城、北大京津科技园、工信部“水上硅谷”、中商智慧产业总部基地等项目纷纷落户。下一阶段,宝坻区将按照优势互补、错位发展的思路,在产业定位、城市空间、土地利用基础设施等方面,与首都资源搞好规划对接,预计年内引进各类京企项目180个,总投资超过460亿元,努力发展成为京津重要的高新技术产业融合创新示范区和生态型智慧型城区。

  随着滨海新区与宝坻区不断加快推进京津冀一体化的步伐,武清区积极借区位优势融入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战略商圈。

  近年来,武清的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服务业经济持续快速增长,整体发展水平位于天津市前列。武清作为京津冀协同发展的示范区,已经全面融入和广泛服务于京、津两大城市。目前,该区已经建成和正在实施的大型商贸项目共有30多个,有京津时尚广场、佛罗伦萨小镇等十几个项目,总投资额超过200亿元人民币。随着京津冀一体化不断升温,作为京津冀核心区域、首都经济圈京津发展主轴的关键节点,武清区承接产业转移的载体数量不断增多,京津冀协同发展示范区的姿态日益成熟。

  滨海新区、宝坻区、武清区,它们虽是天津深入实施“京津冀协同发展”重大国家战略的一个个小缩影,但却是逐步落实这一重大战略的基石。

   紧抓京津冀一体化机遇 助经济发展再迈新台阶

  为了更好地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京津双城联动发展,天津市委书记孙春兰在《积极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和京津双城联动发展》的文章中提出了六项重大举措,要求以联动带协同,以协同促联动,推动京津冀三地均衡协调发展,在协同联动中建设美丽天津。

  在中共天津市委十届五次全体会议上,孙春兰书记强调,要按照统一部署,积极参与顶层设计,完善天津市功能定位。一是推进交通一体化,要把海港空港交通枢纽建设作为重要支点,提高两港承载能力,加快高速路、快速轨道建设,打通跨省市的断头路,打造京津冀“一小时经济圈”。二是促进环保合作,要以防治大气污染为重点,建立完善京津冀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合作机制,推动建立引滦水源跨地区流域生态补偿机制,推进京津风沙源治理,搞好京津城市间生态过渡带建设。三是推动产业对接,要加强与京冀的上下游产业协作,把对接重点放在高端制造业和第三产业上,规划建设高新科技产业带,推进未来科技城、武清京津产业新城、宝坻京津新城现代服务业聚集区等功能平台建设,积极开展金融、信息、会展、旅游等高端服务业项目合作,主动承接养老、医疗、教育机构转移,加强与北京高等院校、医疗机构和科研院所的合作,打造创新共同体。在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同时,要加强与环渤海及周边其他省区市的合作,扩大合作领域。四是加快城市群建设,要充分考虑就业容量、配套设施、服务功能、资源禀赋,统筹宝坻新城和京津新城、静海新城和团泊新城规划布局,加快武清、蓟县、宁河、西青、津南等新城建设,打造一批生态环境好、商务成本低、生活质量优的现代化新城。要树立科学的城市发展理念,不盲目追求城市规模,重点建设中小城市。要强化产业支撑,促进产城融合,完善公共服务设施,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向常住人口全覆盖。

  在推进协同联动发展的过程中,天津市正在展开各项部署,正在推进各项工作,始终把推进协同联动发展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切实作为事关全局、事关长远的大事抓紧抓好,并及时研究解决具体实施中的重大问题,切实为顺利推进京津冀协同联动发展提供保障。

  “京津冀协同联动发展”是继滨海新区发展之后又一国家性战略,彼此相促进,相互衔接,助推天津经济发展再迈新台阶。

  在新中国成立65周年之际,天津作为北方经济中心城市,紧紧抓住京津冀协同联动发展的重大历史性机遇,肩负起这一新的历史使命,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创新体制机制,加强顶层设计,坚持优势互补、互利共赢、扎实推进,为实现京津冀一体化协同发展目标不懈努力。

(责任编辑:袁霓)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