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国成立65周年·“新亮点新成就”系列⑨
山西:创新引领 转型综改显成效

2014年10月05日 08:08   来源:中国经济网   刘丽君 薛阳

  相关新闻: 

  新中国成立65周年·“新亮点新成就”系列①4岁前海:金融改革成果初收 

  新中国成立65周年·“新亮点新成就”系列②深港合作新突破 港企集聚地见规模  

  新中国成立65周年·“新亮点新成就”系列③青海借机"新丝路":生态为本 交通先行 

  新中国成立65周年·“新亮点新成就”系列④福建三大传统特色产业"逆势突"  

  新中国成立65周年·“新亮点新成就”系列⑤重庆:从内陆城市迈上开放高地

    新中国成立65周年·“新亮点新成就”系列:图看重庆 

  新中国成立65周年·“新亮点新成就”系列⑥重庆两江新区:"两带一路"主引擎 

  新中国成立65周年·“新亮点新成就”系列⑦河北:过剩产业一改"傻大黑粗"模样 

    新中国成立65周年·“新亮点新成就”系列⑧天津紧抓京津冀一体化 三区域借势而起

  山西省做为国务院批准的首个全省域、全方位、系统性的国家级综合改革配套试验区,三年多来,全省上下围绕产业转型、生态修复、城乡统筹、民生改善四大任务,开展十个方面的综合配套改革,取得明显成效。

  倡导创新 能源产业转改成果突出

  在转型综改工作中,山西省委、省政府积极倡导创新发展理念,在煤层气利用、现代煤化工、固废利综合用等方面都取得了新成果。

  近年,山西煤层气开发提速,也正是对煤层气的利用,山西有效减少的碳排放量,空气环境得到改善,促进了城市低碳发展。

  中国经济网从晋煤集团了解到,晋煤集团已实现煤层气勘探、抽采、输送、压缩、液化、化工、发电、汽车燃气、居民用气的全链条产业发展。目前,使用晋煤集团煤层气的燃气及油气两用汽车已达到2万多辆,并已实现向陶瓷、玻璃、钢铁等生产企业提供清洁的煤层气和天然气燃料,已有工业用户达3300余户。居民用气也已覆盖山西省大部分区域,燃气居民用户达100余万户。山西省煤层气的成功利用引起社会广泛关注和其他省市的效仿。

  根据山西省发改委披露,现代煤化工产业亦被视为未来山西的支柱性产业。2010年至今,山西省坚持以煤为基、多元发展,进军高端现代煤化工,已成为全省各界人士的共识和行动。“十二五”期间,山西省充分发挥化工技术优势,从煤制油、煤制烯烃、煤制天然气等现代煤化工产业多向延伸、重点发展,实现由传统煤化工向现代煤化工转变。

  中国经济网从山西省国资委了解到,潞安集团高硫煤油化电热一体化示范项目目前弃采的150亿吨下组高硫煤资源,将废弃的资源变成洁净能源和高端精细化工原料。山西焦煤集团60万吨煤制烯烃项目正在加紧建设,目前,该项目技术集成创新取得了重大突破,与MTO二代技术相比,综合能耗下降15%,年可增加乙烯和丙烯产量8万吨、丁烯-1产量1.6万吨,提高了副产品C4/C5的利用价值和经济性。同煤集团60万吨甲醇项目目前已进入试生产阶段。该项目技术先进,煤气化选用壳牌干煤粉气化技术,单台气化炉日投煤量为国内最大量;一氧化碳变换采用四段低水汽比流程设计,为国内先进技术;酸性气体脱除、甲醇合成和硫回收,分别引进德国林德低温甲醇洗、丹麦托普索低压合成和荷兰雅克布斯超优克劳斯技术。

  此外,晋煤、阳煤、晋能、山煤等省属煤炭集团企业的煤化工项目竞相落地开工,水煤浆水冷壁气化技术、荷兰壳牌粉煤加压气化技术、钴基固定床费托合成技术等现代煤化工先进技术逐步应用。这些项目每年就地转化1亿至2亿吨煤炭,生产煤制天然气、油、芳烃、丙烯,形成多样高端化工产品。

  山西一直是我国重要的能源原材料生产基地。近年来,山西省秉持高碳资源低碳发展、黑色产业绿色发展理念,坚持“减量化、资源化、再利用”,工业固体废弃物利用规模持续扩大。

  山西省经信委主任张华龙告诉中国经济网记者,2013年全省煤矸石、粉煤灰、钢铁冶炼渣、脱硫石膏四类大宗工业固废利用量为1.3亿吨,利用率为61%。同时,亟需加大科技投入,开发出一批掺加量大、产品附加值高的固废综合利用技术,全面扩大工业固废利用市场需求、提升工业固废产品的市场竞争力,推动资源综合利用产业再创新优势。

(责任编辑:袁霓)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