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地方经济首页 > 专稿 > 正文
中经搜索

中部6省“内陆”变“前沿”

2015年06月09日 14:20   来源:经济日报   

湘鄂赣皖将打造长江中游城市群综合交通运输示范区,图为武汉火车站。记者 李树贵摄

  经济日报武汉6月9日讯(记者 魏劲松 通讯员 肖 婷 王 琦)湖北省联合山西、安徽、江西、河南、湖南省和上海合作组织睦邻友好合作委员会、中国—东盟中心,日前召开中国中部六省共建“一带一路”国际研讨会,协商制定推进区域合作的规划和措施,谋划长江经济带与“一带一路”的战略融合

  日前,一列满载41个集装箱的“汉新欧”国际货运专列从武汉驶出,将武汉冠捷、东风汽车价值700万美元的货物运送到俄罗斯、波兰、德国等国家和地区。“汉新欧”专列开通一年来累计出口货物达3亿美元。对接“一带一路”,中部地区正从我国“内陆”变身对外开放“前沿”。

  共建多方位合作机制

  5月18日,湖北联合山西、安徽、江西、河南、湖南省和上海合作组织睦邻友好合作委员会、中国—东盟中心,在武汉共同主办中国中部6省共建“一带一路”国际研讨会,搭建中国中部地区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共商、共建、共享”平台。

  湖北正研究对接“一带一路”的方案,省发改委主任李乐成表示,长江经济带的湖北段,将会成为长江经济带、“一带一路”的交汇点与结合部。

  江西省出台《关于积极参与“一带一路”战略的措施和意见》,提出了拓宽陆上、海上、空中、数字四大通道等33条具体举措。

  河南提出,强化郑州、洛阳节点城市辐射带动作用,谋划建设亚欧大宗商品商贸物流中心、丝绸之路文化交流中心、能源储运交易中心等。

  在分头推进的同时,中部6省更希望建立合作机制,实现与“一带一路”国家更深层次更广领域的合作。

  “‘一带一路’战略已从顶层设计转入规划实施和项目推进阶段。”湖北省副省长甘荣坤表示,应加强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以及省际间的沟通,协商制定推进区域合作的规划和措施,共同谋划长江中游城市群、长江经济带与“一带一路”的战略融合。同时,依托中博会等合作平台,推动成立中部6省共建“一带一路”联席会,共同研究商讨解决重大问题,推动建立专家咨询机构和智库网络,加强战略研究。

  共谋基础设施一体化

  2014年4月,“汉新欧”班列常态化运营。湖北随州齐星公司向伊朗出口汽车组件8000万欧元,减少企业货运成本、缩短运输周期60%;白俄罗斯布列斯特贝拉尔科酒业公司通过“汉新欧”,打开了伏特加酒在我国的销售市场。

  2014年7月,湖北阳逻港开通了武汉至东盟4国(泰国、柬埔寨、越南、老挝)试验航线,打通了中部地区通往“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通道,中部地区货物进出口泰国和越南分别缩短了6天和4天。

  2014年7月,武汉—莫斯科直航航线开通。目前湖北拥有直飞“一带一路”沿线城市航线34条,武汉成为中部地区首个72小时过境免签城市。

  铁路、水运、航空大通道建设,直接促进了湖北乃至中部地区对“一带一路”国家进出口贸易的较快增长。今年一季度,湖北与79个“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实现双边贸易超过190亿元,增幅超过20%;江西对外贸易总额的三分之一来自丝绸之路沿线的国家。

  对接“一带一路”,中部地区加快推进综合交通运输网络一体化。打造以武汉、郑州、长沙、南昌等为主体的综合交通枢纽群,并围绕区域物流、城际公交、长途客运接驳运输、区域城市公交“一卡通”等8大领域,展开深度合作。

  安徽省副省长花建慧说,安徽省正着力推进铁路、公路等重要基础设施建设,以及港口、机场等对外交流的重要交通枢纽建设。

  河南省副省长赵建才建议,中部6省应加强多种方式联运体系建设,共同完善路网和枢纽,特别是通过航空网络建设,共筑“空中丝绸之路”的核心节点,共建“一带一路”对外交流合作的战略通道。

  “我们要合力打通对接‘一带一路’各国、各地区的战略通道。”湖南省副省长何报翔表示,中部6省可进一步合作,建立统一的全程运输协调机制,打造“中欧班列”品牌,共同提高国际运输便利化水平和经营效益。

  共拓海外市场资源

  眼下,孟加拉国帕德玛公铁两用大桥正在火热建设中。这座泛亚铁路的控制性桥梁,是“一带一路”的重要交通支点工程,由中铁大桥局承建。工程合同额折合人民币96.7亿元,是迄今为止中国企业中标的最大海外桥梁工程。

  华新水泥将首批海外工厂布局丝绸之路。去年,华新水泥注资柬埔寨CCC公司,占股40%,成为第一大股东。继塔吉克斯坦亚湾水泥项目投产后,华新水泥拟投资2.5亿美元,在塔再建两家水泥厂。“一带一路”铺就了中部6省向西开放大通道。

  在第九届武汉中博会上,来自比利时、德国、新加坡、南非和中国香港的与会代表,纷纷向中国内地特别是中部6省的企业抛出橄榄枝,寻求贸易合作。

  同时,中部6省在财政、税收、金融等多方面大力支持,鼓励企业“走出去”,并希望企业在海外资源互补,抱团发展。

  “希望中部6省能实现资源共享,在渠道资源方面互通有无。”山西省副省长王一新说,目前,中部6省在境外有园区9家,可以让这9个园区互为海外基地、办事处。

  “中部企业联手‘走出去’,可以更好地防控风险,与世界经济对接。”湖南省副省长何报翔建议,中部6省可以整合多方资源,共同建设对接“一带一路”、服务开放型经济的境外工作网络,比如在重点国家和地区共享共建境外商务代表处和相关商协会组织等机构。

  湖北省副省长甘荣坤建议,中部6省可以用好长江中上游与伏尔加河沿岸联邦区合作机制等平台,精心打造一批重点合作项目,加强区域之间的基础设施、经贸投资、资源开发、高新技术等领域合作,争取取得重大突破。

(责任编辑:杨淼)

分享到: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精彩图片
关于经济日报社关于中国经济网网站大事记网站诚聘版权声明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广告服务友情链接纠错邮箱
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北京市鑫诺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法律顾问:北京刚平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8)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备1803655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7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