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乘坐湖北宜昌峡州国旅旅游大巴的200多位游客完成了由宜昌启程的“重庆巫山奉节游”。这批游客中,不仅有宜昌本土的,还有不少来自卾湘两省其他地区。武汉游客周明先意犹未尽地感慨道,“价格实惠,交通便利,一次游遍三峡沿线多个景区……我们是区域旅游合作的受益者!”
在当地民众的传统观念中,去巫山、奉节旅游当走水路,这次何以开通陆路游?峡州国旅组团部经理俞红梅介绍说,宜渝高速贯通后,同属三峡城市群的湖北宜昌至四川奉节只需3个多小时,城市间的旅游合作可以给游客带来诸多便利和实惠。
旅游业仅仅是三峡城市群资源整合的一个领域,全方位整合对于打好“区域合作牌”、共同做大“蛋糕”意义更为重大,湖北省委书记李鸿忠因而寄望三峡城市群成为支撑长江经济带发展的重要区段。他说,目前长江流域已形成“长三角城市群”“长江中游城市群”和“成渝城市群”3个超大城市群。建设长江经济带、舞动长江这条巨龙,除了超大城市群作为战略高地和依托,还需要若干次一级城市群从中支撑和衔接,三峡城市群就是其中之一。
三峡城市群主要包括湖北的宜昌、荆州、荆门、恩施和神农架,湖南的张家界、岳阳和常德,重庆的万州、巫山、巫溪、奉节、云阳和开县等,国土面积约14万平方公里。湖北省委常委、宜昌市委书记黄楚平接受《经济日报》记者采访时说,宜昌境内237公里的长江黄金水道,约占长江通航里程的十分之一。通过沿江突破,构建万亿元经济带,推动三峡城市群建设,增强综合枢纽功能和区域合作水平,宜昌正逐步成为长江上下游经济区互联互通的重要节点。
产业集聚构建万亿经济走廊。宜昌以长江为轴线,以开发区和工业园区为载体,在纵深100多公里的区段着力推进沿江突破、垂江延伸、跨江发展,实现项目集中布局、资源集约利用、产业集群发展、城镇一体推进,着力构建要素聚集、特色突出、布局合理的现代产业聚集区、沿江城镇带和万亿经济走廊。
2012年以来,当地精心搭建宜昌新区、宜昌高新区、三峡旅游新区、三峡枢纽港区“四大平台”,扎实布局精细化工、食品生物医药、先进装备制造、新材料、现代物流、文化旅游等6大千亿产业,大力度发展电子信息、节能环保、新能源等战略性新兴产业,突破性发展金融、科技服务等现代服务业。目前,宜昌精细化工、食品生物医药产值已双双突破1500亿元,先进装备制造突破1000亿元,现代物流、新材料、文化旅游产值增幅均达两位数,未来几年将每年新增一个千亿产业。截至今年8月底,“沿江经济走廊”在建亿元以上项目885个,实际到位资金1371亿元,同比增长22%。
产业融合激发强大内生动力。自古以来,“上控巴蜀,下引荆襄”的宜昌就因区位优势突出而著称。市长马旭明向记者介绍说,打造万亿经济走廊,沿江地区被赋予“核心增长极”重任,产业布局大致可分为3个部分,即“上游做旅游,中游做服务,下游做工业”,实现一、二、三产业的互动融合发展。
现代物流产业是宜昌实现三大产业的互动融合发展的关键。市交通局局长马宏彦介绍,三峡枢纽的通过能力,已成为制约三峡航运“长江黄金水道”作用发挥的瓶颈。2011年,三峡船闸年货物通过量突破1亿吨,提前19年达到设计水平。预计未来10多年,长江上游地区货运物流量将保持年约20%的递增率。加快三峡现代交通物流综合枢纽建设,有助于破解这一瓶颈。
宜昌市委、市政府看准了蕴含其间的产业发展机遇,适时将现代物流业作为6大千亿支柱产业之一大力培育。以三峡枢纽港区为依托,沿江布局10大物流园区,高标准实施三峡物流园、云池物流园等62个重点物流项目;全力推进三峡物流中心建设,加强与上海、武汉、重庆等重点港口合作;打造长江经济带重要物流节点城市,积极融入“汉新欧”、“渝新欧”和江海联运跨国物流,一个“立足三峡、呼应汉渝、多式联运、服务全国”的综合型立体枢纽格局正全面展开、稳步成型。据统计,宜昌目前已有国家A级物流企业33家、全省重点物流企业28家;今年上半年实现物流营业收入492.7亿元,同比增长15.1%,全年有望突破千亿元大关。
产业辐射平添区域发展后劲。随着沪渝高速、沪蓉高速、宜万铁路、汉宜高铁等交通干线的开通和建设,且与长江、清江、沮漳河、香溪河逐一贯通,三峡城市群区域内“两小时经济圈”已基本实现。悠久的巴楚历史人文、隽永的三峡自然山水,神秘的土家苗寨风情,使文化旅游日益成为三峡城市群的靓丽“名片”和产业辐射的互动首选。去年9月25日起,三峡大坝景点率先对国人免除门票,不仅开启国家5A级景区“免票”时代,同时拉动三峡城市群区域旅游全线飘红。如今,宜昌已成为三峡城市群重要的客源输送地,游客过夜停留时间达到2.2天,同比增加一倍。今年前3季度,该市接待国内外游客4021.36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396.2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4.35%和32.3%。
宜昌人清晰地意识到,三峡城市群作为长江经济带重要的支撑点,一旦更为强劲地舞动起来,必将为长江这条经济巨龙经脉舒张、首尾呼应、腾挪飞跃注入不竭的动能。他们借国家战略大势源源发力,顺长江发展大势频频施策,地区生产总值连续10年平稳高速增长,去年突破3000亿元,今年1至8月,全市规模工业增加值增长10.1%,完成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9.4%,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2.1%,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增长25.5%。(经济日报记者 李洪波 魏劲松 通讯员 胡智斌)
(责任编辑:杨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