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地方经济首页 > 专稿 > 正文
中经搜索

北京公共充电桩数量今年有望破万 破解新能源车瓶颈

2016年01月19日 07:37   来源:中国经济网—《经济日报》   沈慧

  经济日报北京1月19日讯(记者沈慧) “今年6月底前,由北京市发改委牵头将完成社会公用领域不少于5000根充电桩的升级改造,在此基础上再新建5000个公共充电桩,到年底北京公共充电桩数量将破万。”在今天举行的“电动社区”行动计划暨北京市充电设施公共服务管理平台(e充网)发布会上,北京市科委副主任张光连透露。

  张光连介绍,2015年北京纯电动车销售收入突破150亿元,新能源汽车产业呈现桩车两旺、应用推广和产业竞争力协同发展的良性局面。截至2015年底,北京共推广应用纯电动汽车3.58万辆,其中2015年新增2.33万辆,纯电动汽车推广规模居全国第一;累计建成约2.1万个充电桩,包括专用充电桩3700根、公共充电桩5008根、自用充电桩1.2万根。

  “电动汽车不需摇号,近几年增长势头迅猛,但相应的配套设施不足等问题制约了其进一步推广应用。”北京市物业服务指导中心副主任郭爱爱说。据调查,近一半的消费者因无固定车位或公共充电设施建设滞后等放弃购买新能源汽车。

  如何让更多电动汽车跑起来?郭爱爱介绍,“电动社区”计划遴选具有固定停车位及电源条件的500家社区,率先实现电源条件到车位;在有电源条件但无固定停车位的社区,鼓励在公共管理区域率先建设公用充电桩;在固定车位少、无充电桩安装条件的社区,率先投放500台移动充电车,车主可预约“充电宝”到车位充电。同时,积极探索社区充电桩建设运营模式。在朝阳、海淀、通州及大兴等4个试点区县,鼓励物业管理单位在社区公共管理区域内组织建设公用充电桩并落实电源条件,改善消费者充电体验。

  “‘移动充电车’就像汽车‘充电宝’,目前各区住建委、房管局已通知属地物业服务企业进行申报,会同各街道(乡镇)对符合条件的小区进行梳理并汇总上报,以期解决现有条件下不拥有固定停车位又想购买新能源汽车的问题。未来,对于不具备充电桩安装条件的小区,有望逐步投放汽车‘充电宝’。”张光连表示。

  针对汽车型号与充电桩不匹配这一难题,张光连介绍,车桩新国标已于今年1月1日正式实施,依据国标,北京计划于今年6月底前完成现有充电桩的升级改造并设立统一标志标识,实现北京市推广应用的充电桩国标符合率达到100%,解决车桩不兼容造成的充电难题。

  此外,“电动社区”行动计划也同步推动e充网上线。e充网将北京地区建设运营商全部纳入,推进互联互通,同时与国标符合性改造同步实施,实现统一支付结算、数据实时更新、充电桩预约及导航等功能。

(责任编辑:杨淼)

分享到: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精彩图片
关于经济日报社关于中国经济网网站大事记网站诚聘版权声明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广告服务友情链接纠错邮箱
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北京市鑫诺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法律顾问:北京刚平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8)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备1803655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7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