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隆平超级稻年亩产超1500公斤创世界纪录

2016年11月19日 15:18   来源:中国经济网   

    中国经济网梅州11月19日讯(记者张建军 通讯员温景添) 今天(11月19日),广东梅州兴宁市华南双季超级稻年亩产三千斤绿色高效模式攻关测产现场传来好消息,袁隆平选育的超级稻新组合晚造实割亩产705.68kg(干谷),该超级稻早造亩产832.1kg,年亩产达1537.78公斤,打破双季稻产量世界纪录,“华南双季超级稻年亩产三千斤技术绿色高效模式攻关”获得全面成功。

  以中国工程院院士罗锡文为组长的测产验收组,为袁隆平团队主持的“华南双季超级稻年亩产三千斤全程机械化绿色高效模式攻关”项目进行测产验收。杂交水稻之父、中国工程院院士袁隆平也亲临测产现场。

  该项目采取“超级稻+强源活库优米技术+钵苗机插秧+机械化病虫绿色防控”技术,该技术攻关模式核心是:选用超级稻,播种线精量播种,“超级稻壮秧剂”大棚温室钵体培育壮秧,钵苗插秧机移栽,基肥深施“超级稻专用肥”70公斤/亩、返青分蘖期追施“超级稻专用肥”40公斤/亩,破口抽穗期喷施“超级稻米质改良剂”200克/亩,好气灌溉,全程机械化,绿色统防统治病虫害。示范基地应用该技术攻关模式140亩,超级稻在田间表现生长平衡,穗大粒多,抗倒伏,结实率高,籽粒饱满。

  测产验收专家组一致认为,该技术攻关模式是一项良种、良法和良机相结合的新型水稻全程机械化绿色超高产高效模式,能促进水稻大幅度增产增效增收,该技术攻关模式的应用对于提高目前水稻机械化栽培技术水平和促进超级稻超高产、高品质和高效益具有显著的效果,具有推广应用前景。

  该项目自去年启动,由广东省农业厅组织,以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华南农业大学为技术支撑单位,兴宁市农业局负责实施,比计划提前1年达到双季超级稻年亩产三千斤的攻关目标,创造水稻年亩产量最高的世界纪录。

  自启动以来,该项目采用的品种产量连创佳绩。去年年亩产达1463.6kg。今年晚造灾害天气频发,尤其是受22号台风“海马”影响,该新品种以强抗倒伏能力、高产等优点,仍取得晚造亩产705.68kg、年亩产1537.78kg的佳绩,再创新高。

  据了解,这次验收的项目是袁隆平科研团队培育的超级稻在全国38个百亩示范片中唯一一个双季稻科研攻关项目。项目所在地兴宁市地处广东省梅州市最大的“米袋子”——绵延300平方公里的大粮仓“宁江盆地”。兴宁市是全国29个产粮大县之一、国家级和省级粮食高产创建示范县,粮食生产基础好,综合生产能力强,开展粮食高产创建和增产模式攻关成效显著,产业带动能力强,为超级稻年亩产三千斤技术模式攻关项目顺利实施提供了良好条件。此次在梅州的成功不仅有着先决条件,更有着重要意义,也为其他山区地级市起了榜样和示范作用。

  梅州是农业大市,森林覆盖率高达74.8%,居广东省第二位,是粤东北地区重要的饮用水源涵养地。优良的光、温、水、气、土壤等资源,使梅州发展成为广东省乃至华南区重要的农副产品产供区。更重要的是梅州处在富硒土壤带上,有8280平方公里富硒土壤区域,占全市国土总面积的52.3%,硒平均含量达0.7mg/kg土,比国家富硒标准高出75%。同时,梅州全市8个县(市、区)中,有4个是“中国长寿之乡”,而蕉岭县更是世界第7个、中国第4个、广东省唯一的“世界长寿乡”。梅州富硒、长寿资源叠加,让梅州成为发展功能农业、高端农副产品的重要基地。此次超级稻首创世界亩产记录,成为梅州培育开发“富硒大米”的新“引擎”。

  作为广东省乃至华南区重要的“后方粮仓”,省委省政府,及梅州市委市政府历来高度重视梅州的粮食生产工作。全市拥有3个广东省产粮大县,每年生产以水稻为主的粮食120万吨以上,居全省前三。为优化粮食结构、提升粮食产能,梅州大力推广良种良法。在良种方面,大力推广超级稻为主的优质杂交稻,今年杂交稻播种面积达 239.4 万亩,占水稻种植面积的92%,在全省最大。其中超级稻和省主导品种种植面积达218 万亩,是全省超级稻推广种植面积最大的地级市之一。在良法方面,积极推广水稻全程机械化技术、强源活库优米栽培技术、测土配方施肥、病虫害绿色防治等绿色高产高效技术,各县(市、区)扎实开展粮食高产创建活动。同时,坚持开展优新品种的试验示范工作,在市农科院及五华、兴宁、梅县、蕉岭等县(市、区)常年建立试验展示区域(基地),每年展示水稻新品20多个,近4年来筛选推广水稻优新品种32个,为提升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奠定了坚实基础。在此影响下,梅州发展成为广东省乃至华南区其他同类地级市中粮食生产的“标兵”,梅州的“良种”生产一直以稳产、高产、优质为关键要素,当地农民也熟练掌握了高产的“良法”技术。

  针对粮食生产分散、规模小、品牌不响、竞争力不强等现状,梅州市农业部门以问题为导向,通过组建梅州市客都稻米协会,提升粮食产业组织化水平,打造全省重要的优质粮食生产基地和加工供应中心,“稻米协会+企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种植大户+普通农户”六位一体的新型经营体系逐步构建完善,至目前客都稻米协会会员单位有省级重点龙头企业11家,市级重点农业龙头企业14家。以农机合作社为抓手,大力发展社会化专业化服务组织,推进水稻生产机械化,为水稻生产提供机耕机插机收、大棚育秧以及病虫害统防统治等服务,今年预计水稻机收率77.6%,水稻综合机械化水平达65%以上。依托富硒土壤和长寿乡资源优势,大力实施品牌化战略,打造富硒米、长寿米,13个大米产品获得省名牌产品,其中梅州市稻丰实业有限公司生产的“客家丝苗米”荣获广东首届“十大名牌”系列农产品“广东名米”称号,梅州市金穗生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生产的香米(晚籼米)获得广东省第二届“十大名牌”系列农产品“广东名米”称号(公示);5家企业5个产品获得无公害农产品认证,有3家企业3个产品获绿色食品认证,有8家企业大米生产取得有机大米认证;有24家大米加工企业取得QS认证。

(责任编辑:庄彧)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