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地方经济首页 > 专稿 > 正文
中经搜索

贵州“妇女特色手工产业锦绣计划”成效显现

2016年12月26日 10:28   来源:中国经济网-《经济日报》   王新伟 吴秉泽

  近日,贵州省举行妇女特色手工锦绣计划推进会。会上发布的数据显示:目前贵州省妇女特色手工产业年产值达50亿元,从事特色手工产业的妇女达50万人,今年借此脱贫的建档立卡贫困妇女达1万多人,贫困妇女年人均增收1万余元。

  2013年8月,贵州省出台实施妇女特色手工产业锦绣计划,明确以市场为导向,以多彩贵州旅游商品“两赛一会”为载体,以刺绣、蜡染和民族服装服饰为重点,因地制宜,突出特色,实现民族民间特色手工产业与妇女事业同步发展。锦绣计划的实施,壮大了贵州省妇女特色手工产业规模,形成了“小商品、大产业”“小企业、大集群”发展模式。

  在实施过程中,贵州建立了由20个省直部门组成的联席会议制度,从去年开始,采取项目观摩、集中培训等方式培养手工技艺传承人。每年的培训工作列入贵州省政府10件民生实事实施,调动了各市(州)、各成员单位力量带领妇女创业致富。

  如今,贵州省9个市(州)、贵安新区及部分县区先后出台方案,结合实际狠抓落实,在政策保障、人才培养、贷款扶持、产品升级、市场开拓、基地建设、赛事推动等方面创新思路、创新举措,从事刺绣、蜡染、民族服装服饰等民族民间传统技艺的贵州绣娘和手工业者实现居家创业致富,成为当地建设幸福家庭、促进社会和谐的生力军。

  近3年来,贵州省投入锦绣计划专项资金近5000万元,各级各部门累计投入锦绣计划资金近10亿元,实现了文化传承保护和创业就业脱贫的融合发展。

  为了拓展市场,提档升级建设品牌,贵州省邀请知名服装设计师为贵州手工业出谋划策,并达成合作意向,实现绣品由观赏物品向实用商品转变;从同质化、单一化的低档产品向中、高端产品发展。扶持打造了“黔粹行”“苗妹银饰”“村寨故事”和“花花布艺手工布艺包”“三都桃花马尾绣”等省内知名手工企业和品牌,一批兼具设计独特、工艺精湛、地域特色明显的妇女手工精品脱颖而出。

  贵州省副省长陈鸣明表示,发展妇女特色手工产业是大势所趋、家庭所愿、妇女所长。下一步,贵州要把锦绣计划打造成服务全省大扶贫战略行动、促进贫困妇女增收致富的重要抓手和工作品牌,全力推进这项利民生的产业。(经济日报记者 王新伟 吴秉泽)

(责任编辑:杨淼)

分享到: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精彩图片
关于经济日报社关于中国经济网网站大事记网站诚聘版权声明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广告服务友情链接纠错邮箱
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北京市鑫诺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法律顾问:北京刚平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8)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备1803655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7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