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地方经济首页 > 专稿 > 正文
中经搜索

贵州铜仁市碧江区:因水而兴 水美民安

2018年01月22日 10:24   来源:中国经济网-《经济日报》   

  经过市区两级政府大力治理后的百里锦江,成了市民和游客观光休闲娱乐的好去处。

  毛之侠摄

  贵州省铜仁市碧江区因水而兴,众多的江河成为碧江一道道亮丽的风景。据统计,该区境内河流属长江流域沅江水系,全区流域面积大于20平方公里,长度在3公里以上的主要干支流17条,总长331.6公里。其中锦江发源于梵净山,流经碧江辖区6个乡(镇、街道)、24个行政村(社区),长68.5公里,流域面积1012平方公里,境内登记在册小(Ⅱ)型以上水库15座,电站水库6座,锦江干流上有3座。

  碧江区以全面推行“河长制”为抓手,出台了《碧江区河长制工作方案》,由区委、区政府主要负责同志担任“双总河长”,坚决履行管、治、保“三位一体”职责。目前,设置区级河长16名、乡(镇、街道)河长26名、村级河长126名,实现区、乡、村三级河长全覆盖。通过河长管河、源头护河、系统治河,建立健全河流管理制度,辖区生态建设及防洪能力日益增强。

  “村寨河道两边修了防洪堤后大家踏实多了。”瓦屋乡克兰寨村民杨三妹说。

  乡级“河长”——瓦屋乡党委书记杨波介绍,瓦屋河是锦江下游右岸一级支流,河长42千米,经过对全乡河流的治理,目前已修建了10公里长的河道工程,河道两旁修建防洪堤,河岸边还建成通车大道,河堤下面已栽成柳树道,不但增强了防洪功能,还成为瓦屋油菜花乡村旅游品牌中美丽的自然景观。

  近年来,碧江区修建了锦江流域沿线集河道防洪、生态治理、旅游观光等综合体工程,在锦江流域实施农村综合环境整治项目6个、生态清洁小流域项目1个、污水治理项目1个、污水处理工程1个。启动全区贫困村生活垃圾、污水无害化处理项目建设。并有效发挥沿江优美自然景观,成功建设了梦幻锦江、大明边城以及百花渡等深受市民喜爱的景区。

  该区从源头治理江河的同时,还通过多部门联合开展“六个一律”环保“利剑”专项执法和2017年百日攻坚等行动,立案查处32家违法企业,拆除搬迁57家生猪养殖户;多形式宣传“河长制”工作,激发广大群众参与水环境保护的积极性和责任感。

  当前,碧江区坚守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全力抓好河流生态环境保护,全面深化河长制。通过定期召开河长联席会议,及时解决相关问题。进一步完善村规民约,督促河流“保洁员、巡查员、监督员”落实到位。加快推进农村环卫基础设施建设,同时,积极抓好农村面源污染治理、畜禽养殖污染治理等河道污染防治工作。不断增强解决河段淤积、污染治理和防洪排涝能力,着力为建设“一区五地”、开创百姓富生态美的新未来筑牢生态屏障。(经济日报 记者 王新伟 通讯员 韦继升)

(责任编辑:宋雅静)

分享到: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精彩图片
关于经济日报社关于中国经济网网站大事记网站诚聘版权声明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广告服务友情链接纠错邮箱
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北京市鑫诺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法律顾问:北京刚平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8)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备1803655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785号